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明  李立广 《今传媒》2012,(12):33-35
《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的"三农"报道因为媒体属性、发行范围、读者定位等差异,分别呈现各自的特点。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两份报纸的"三农"报道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湖南省的"三农"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就受到了党报党刊等媒体的普遍关注。虽然在意识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关于"三农"方面的报道,多数媒体还存在弱化现象。如何搞好"三农"报道?河南《周口日报新农村版》从把握报道重点、创新版面设置、转变报道理念入手,加强策划,精心运作,循序渐进,使"三农"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李钧德 《中国记者》2012,(10):92-93
搞好三农报道,正确认识第一位 三少一多,一方面是媒体的经济效益需求使其主要面向有消费能力的城市人群,对农村读者的阅读需求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相对其他方面的新闻,三农报道采写费时费力,记者付出成本较高;另外就是不少记者对农村缺乏了解,对三农报道的价值存有认识误区.这些问题的存在,共同导致三农报道采编队伍萎缩,三农新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以及媒体未能充分发挥在三农工作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农"报道一直是地方主流媒体主题宣传的重大题材,怎样让这一报道吸引读者,如何创新报道形式?2012年以来,《三峡日报》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创新思维、形式、手段,在县市群工部的专版上推出"走近乡(镇)村干部"专栏,乡(镇)村干部报道实现了新闻与信息传播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成 《中国记者》2012,(5):84-85
与三农问题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和保障性地位不同,三农报道在媒体报道和社会议题中却相对边缘。其中有权力和资本的因素,也有媒体自身理念和方法的因素。加大三农传播,助力三农发展,是一项系统的长期任务,需要媒体人不断探索。本文是一篇对三农专家的专访,旨在为媒体人增加一种思考相关报道的"改进余地"和"发挥空间"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当前,“三农”问题作为读者普遍关注的热点,成为各媒体改进宣传的一个突破口。笔者以为,贯彻“三贴近”原则,努力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转变观念,找准坐标,解决“三农”报道写什么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许多媒体  相似文献   

7.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点都锁定于"三农"领域,由此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媒体理应对"三农"报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受版面、采访成本、目标受众、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农"报道在许多媒体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加强"三农"报道?笔者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8.
张明  李立广 《报刊之友》2012,(12):33-35
《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的“三农”报道因为媒体属性、发行范围、读者定位等差异,分别呈现各自的特点。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两份报纸的“三农”报道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湖南省的“三农”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县级电视台记者,长期采访在农村这片沃土上,感受到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是农村,最多的受众是农民,最有潜力的行业是农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县级电视台"三农"报道如何跳出老框框,贴近农村实际、增强可视性,是县级电视台面对的新课题。笔者试就县级电视台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三农"报道,从三个方面加以浅谈。一、提高认识,找准"三农"政策切入点,展示农村新貌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新闻记者要吃透"三农"  相似文献   

10.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三峡日报作为党报和主流媒体,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特别是以典型报道为引领的主题报道的创新和突破,令同行刮目相看,令读者倍振精神,在竖起~座座精神丰碑的同时,为自己赢得了普遍的口碑!三峡日报在创新典型报道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创新典型报道的理念。三峡日报既积极发挥好"喉舌"功能,又变被动的"工具、手段"为主动作为,以一贯形成的典型报道意识创造性地围绕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颇受读者欢迎的书籍,这就是《南中国“三农”问题调查》。该书是《南方农村报》近年关于“三农”问题报道的结集。据介绍,《南方农村报》努力发挥媒体所拥有的公众话语权优势和传播优势,不但派记者用心采写了大量鲜活的“三农”问题报道,还用心给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新闻宣传领域,"三农"一直是各级媒体挖掘的"富矿"。如何做好"三农"宣传工作?作为农业记者,我们要有"三农"情怀,要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始终带着一份真挚的情怀从事"三农"报道工作;要当一个专家型的记者。同时在"三农"宣传上,我们要分析"三农"采访对象的不同类型特点,调整采访者和采访对象相互关系,加强沟通,寻找"接近点",使采访能更加深入、顺利。  相似文献   

14.
<正>"负面报道",无论是在读者受众中间,还是在传媒业界之内,都是一个时常会被提及的词汇。负面报道,因其"负面"色彩常常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形成社会化传播,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慎重、认真地做好负面报道,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摒弃"负面报道"的媒体不是一个好的媒体,更不是一个全面深入地做新闻的媒体。新闻报道的基石是客观现象。客观现象有正面的,也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媒体针对"三农"问题,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深入浅出解读中央文件,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等重大成就充分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树立致富典型和推广致富经验;用丰富多彩的节目、版块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还对"三农"存在的问题予以极大关注,像"总理为农民工追工钱"这类报道振聋发聩.一些涉农类媒体,<农民日报><南方农村报>、央视7套等更是紧盯"三农",呼唤更多人关注"三农",帮助"三农".  相似文献   

16.
"乡村穿行"是绍兴日报以报道"三农"为主的新闻专栏,曾被评为浙汀新闻名专栏.自2006年3月9 日创设以来,专栏平均每周一期,到今年6月已满200期.3年多来,记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采写了大量反映"三农"的鲜活报道,同时还发起组建了"乡村穿行·三农服务团",为农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乡村穿行"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被誉为绍兴新闻界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在各类都市新闻、社会新闻、城市经济新闻充斥各种报纸版面的当下,农村版面似乎越来越不起眼,特别是沿海较发达城市的许多报纸把"三农"报道分散到要闻版、经济版或社会版中,没有开设专门的"三农"版面。事实上,在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因此,作为媒体也应积极配合中心工作,搞好"三农"报道,做活、做精、做深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媒体上有关"三农"的报道越来越碎片化、边缘化。"四季歌"的老调子虽然还在唱,但关注度下降了;一些反映"三农"弊病的问题性报道,零零星星见诸报端,却因为与当下的受众隔得远,反响平平;还有的典型报道,标题老,故事旧,更不被待见。新时  相似文献   

19.
孙林 《中国记者》2013,(1):25-27
导读《农民日报》作为"三农"领域唯一一张中央级的综合报纸,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将充分发挥"三农"主流媒体"挑大梁"和"主力军"作用。党的十八大对"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刊特约《农民日报》总编辑解读2013年"三农"报道风向标。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2):20-23
电视新闻作为"三农"报道的主力军,无论是其传播观念还是传播行为都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之处,加之新媒体崛起造成的媒介竞争加剧的现状,以及电视负有配合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的责任,这些均对电视"三农"报道的转型形成倒逼机制。做品牌化新闻、互动性新闻、发现性新闻以及故事性新闻成为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推进"三农"报道转型、占据农村媒介市场的尝试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