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巧与记者周旋现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部20位发育人中任期最长的一位。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公众的关注。特别是那些西方记者,过一段时间就要“旧事重  相似文献   

2.
1980年8月,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担任翻译的是外交部的施燕华。事后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了一个法拉奇“忠实事实”的细节,使我这个同行有震撼之感。  相似文献   

3.
北京 1月 2 0日电 (记者常爱玲李萱娜 ) 2 0 0 4年初 ,近万份记载新中国建国伊始外交活动的珍贵档案向社会开放。—“这些档案是外交部于 194 9年至 1955年间形成的 ,主要反映建国初期新中国对外关系建立和发展的过程 ,其中许多以前是绝密的 ,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 ,”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廉正保对记者说。消息一公布 ,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就电话不断。“第一位来查询、调阅档案的是社科院的一位研究人员 ,他对中苏关系很有研究 ,”外交部档案馆鉴定开放处处长张素林说。媒体记者更是显示了浓厚的兴趣。张素林说 ,除北京当地媒体外 ,借阅处已经…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高级记者刘振英。刘振英是中央电台的资深时政记者.从1973年起,一直采访邓小平同志的内事,外事活动。他说:“能够在小平同志身边采访.亲聆教诲,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点子,是记者进行采访与写作的点子。 何谓点子?俗话说:“百艺好学,一巧难得。”新闻报道亦是如此,下笔好说,立意难得。所谓立意就是点子。一个记者、通讯员会不会出点子,直接影响到他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败。 许多有名望的记者,在新闻采写上取得的成就,都与他们会出点子密不可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8月,她来我国访问邓小平同志取得的成功,就是她会出点子的结果。邓小平工作很忙,访问要受严格的时间限制,选择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呢?她在查阅邓小平的传记中了解到了邓小平的生日,而过去邓小平接受记者采访的资料,又没有记者向邓小平祝贺生日的。于是,她决定选择在邓小平生日前夕访问,访问从祝贺邓小平生日开始:  相似文献   

6.
国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有百年历史。1897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任命了乔治·B·科特柳为新闻助理,替他准备向新闻界散发的书面声明。1909年,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每周两次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成了第一位举办正式的、定期的记者招待会的总统。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出现得比较晚。1983年,钱其琛同志担任了外交部的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出发点是“满足对外宣传需要”。随着外交部一场场新闻发布会的举行和一个个新闻发言人的露面,这一制度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到1991年1月,我国为了更充分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组建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对今天的记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上海APEC会议期间,有一条章启月“考”记者的新闻让人过目不忘: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她用英语侃侃而谈。这下,台下众多的国内媒体的记者傻了眼,听听不懂,问问不了,纷纷要求章改用中文发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女记者急得还以正在做同期录音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22年后.一位来自台湾的“七品县令”提出了一个全新版本的“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9.
练“三功”     
写新闻,过好“三关”后,就需要“练三功”。所谓“三功”就是眼功、腿功、嘴功。 一、眼功 眼功即敏锐的观察力。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来的新闻才能绘声绘色,才能使报道有独到之处。 比如邓小平出访泰国,我们的搞子只是说神采奕奕。而外国报纸却用记者观察的一些动作、神态来描绘:“邓小平走路像在跳动,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忽然他不见了,原来,被记者围住了。接着,泰国总理把邓救了出来。”你看,多么生动! (1)观察要着眼于事物的内涵。美联社一位采访民航机场记者从平常的观察中发现,天天上班的一位比利时上校,这天没有在他的岗位上班,他了解到他带兵去机场了,于是立即赶到机场,发现该上校是在解救人质,于是一条独家新闻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7,(13):33-33
“不怕苦。不怕险,迈开双脚去一线。”这是一位军事记者从业20年的真切感悟。战火中的伊拉克.非典病房.淮河抗洪前线、开县井喷现场、非洲疟疾传染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本期“传媒骄子”关注《冀惠彦:面对死亡抢拍最新镜头》。  相似文献   

11.
采访散论     
“一比十”美国记者赖安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八条“赖安报道规则”,其中一条是,“在不知道答案60%的情况下,不要去采访任何人”。穆青写《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之前看资料约70公分厚。二战前夕,美国驻柏林记者为了希特勒给他的几分钟采访时间,准备了几个星期。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事前看了几公斤的材料。有位资深记者提出,为了一份时间的采访,最好有十份时间的准备,即“一比十”。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芬兰总统科伊维斯托和夫人应邀来华访问。随行的芬兰记者在10月13日的《南芬兰新闻》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饿狼扑食》的消息。文长仅100多字,照引如后: “中国人十分友好,可是他们的某些习惯让人看不惯。比如他们在饭桌上毫不谦让。“当芬兰记者星期二来到外交部为他们准备的自助晚餐桌前时,中国自己的记者们早已吃掉桌上一半的食物。每次添上新菜时,中国人都成群地涌上前争抢。“一位常驻中国和远东的记者说,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很普遍。饭菜装饰得很美观,可人们并不欣赏它,而是习惯于赶快把它抢到手。”西方记者用手中的笔把中国同行描绘成“成群”、“扑食”的“饿狼”,我作为新闻界的一名老兵,读后如同一杯苦酒下肚,心里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3.
归纳起来说,新闻中的细节,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动作细节。在报道中出现人物时,准确抓取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一两个有意义的动作,可展示一个人物刹那间的心理状态和意志。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一稿中便有这样一段: “一位记者问道:‘当中国反击越南时,你是否注意到意共对你们持攻击的立场?’邓小平把手一摆,说:‘那没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构想──忆采访邓小平向外国人谈“一国两制”虞家复1984年2月22日上午9时45分,邓小平同志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同在大厅等候的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北京国际战略学会会长伍修权、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宦乡、外交部副部长韩叙等同志握手,同时...  相似文献   

15.
在谈正文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条消息的摘录: “欢迎你!你的两个女儿呢?”邓小平一见到阿基诺夫人,就亲切地问道。当姐妹俩走上前来时,邓小平慈爱地说:“可不可以叫我一声邓爷爷?”看到她们含羞点头答应,邓小平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好,那我们就认亲了!”步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后,邓小平特地同阿基诺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照了张合影像。姐妹俩兴奋地说:“谢谢爷爷!”中菲两位领导人的会见,就是在这种亲如家人的气氛中开始的。……这是《人民日报》记者1988年4月17日报道邓小平会见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的消息开头一段,接着写出两国领导人谈到中菲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16.
陈艳 《新闻记者》2005,(11):78-79
《情感热线》是浙江金华日报今年推出的一个新专栏,每周仅半个版。在它的背后,是设在报社大楼内的金华市情感护理中心.中心由20多位心理咨询志愿者组成.其中有10多人的心理专家队伍.还有编辑、记者和教育、法律方面的专家。中心在每周一至周五开通情感热线——96345885(谐音“帮帮我”),并举行不定期的“情感护理”面对面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外交部旧址附近的一所公寓中,耿飚的长女耿莹向记者回忆说:“我这个父亲,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  相似文献   

18.
涂晶 《新闻世界》2012,(5):235-236
每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历年来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就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国际问题发布.新闻和阐述立场,还是塑造我国形象的重要平台。本文着重分析了杨洁篪外长今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浙江档案》2004,(2):35-35
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和前苏联是如何实现贸易交往的?中国又是如何在朝鲜停战问题上发挥作用的?2004年初,首批共4545件记载新中国建国伊始外交活动的珍贵档案向社会开放。消息一公布,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就电话不断,第一位来查询、调阅档案的是社科院的一位研究人员。媒体记者对此显示了更浓厚的兴趣,除北京当地媒体外,借阅处已经接待了包括朝日新闻、共同社、朝鲜日报等国外媒体的数十位记者。开放的有绝密级文件首批开放档案是外交部于1949年至1955年间形成的,主要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对外关系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有的过去发表过,如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部档案正式对外开放”,此举在中外档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李肇星外长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上指出:外交档案不仅要为国家利益服务,还要为公众服务。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虽然开放的档案所占的30%的比例不算很大,但终究是重要的积极的一步。”一时间,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