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山东威海市古寨小学,你就会发现,校园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阳光中队。看着队员们灿烂的笑脸,你恐怕很难想像,他们都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都感受到幸福,给特殊的孩子以特殊的爱,这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基本信念。近两年,我们以建设  相似文献   

2.
晓羽 《家长》2012,(8):63-63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由译林出版社于2012年4月出版。作者饶雪莉,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小学语文教师,全国小学观摩课金奖得主,被媒体誉为阳光教育理念传播者,有“最了解孩子的老师作家”之称。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省威海市古寨小学,有一支特殊的中队--"阳光中队"。它是在全校38个中队的基础上建立的,队员们来自各个年级,年龄小的刚入学,大的已经上五年级了。说特殊,因为他们都是单亲孩子。据调查,这些单亲孩子大都由于缺乏父爱(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悲观、自卑,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严重影响了他们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因此,单亲孩子的教育迫在眉睫。如何充分利用队组织优势,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在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的精心筹划下,"阳光中队"成立了,孩子们从此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4.
走进威海市长征小学的德育天地,就如同走进威海灿烂的阳光、蔚蓝的大海和澄澈的天空,她生机勃发、立意高远、绚烂多姿,尤以她独具的平等、务实、亲和的生活态势伴随着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德育回归生活,回归人本,为长征小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德育新天地。这,源于长征人对德育现状的清醒认识。田园将芜胡不归 德育,一直被视为“五育”之首,然而正是这至高无上的地位,反使它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它被捧得很高,却又被抽得很空;它被说得很重要,却又被搞得很轻率。它板着面孔,以呆板枯燥的说教面对天真烂漫的儿…  相似文献   

5.
记者采访合肥市南门小学的由头,缘于一个偶然事件:一位家长带着儿子去肯德基,临座一位陌生人问她:“您的孩子是不是在南门小学读书?”这位家长觉着很奇怪,就问他:“您怎么知道?”那位陌生人笑着说:“我的孩子也是南门小学的,南门小学的孩子跟其它学校的孩子不一样。”这件事在记者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一个有着暖暖阳光的深秋下午,记者走进了这座名闻遐迩的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6.
晓羽 《家长》2012,(Z2):63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由译林出版社于201 2年4月出版。作者饶雪莉,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小学语文教师,全国小学观摩课金奖得主,被媒体誉为阳光教育理念传播者,有"最了解孩子的老师作家"之称。小学是孩子的初始学习阶段,家长能不能和老师友好相处,直接影响孩子的成  相似文献   

7.
李仁华 《考试周刊》2010,(26):219-220
"蓝极束网吧"纵火案的惨痛教训让人印象深刻,实施纵火的是两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而"伤熊事件"的制造者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当然,我们并不想给单亲家庭的孩子贴上另类标签.但是从对“问题少年”的研究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来自单亲家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冈很多:父母离异、分居或非正常死亡等。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95年以来.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万个孩子因父母离婚而失去健全的家庭,再加上因父母非正常死亡而失去健全家庭的孩子,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由于家庭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韩子法 《海南教育》2013,(11):22-24
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是二期"思源工程",招生对象为全市范围内的孤儿、少数民族学生、库区工业区失地农民的孩子和偏远生态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殊的招生政策造就了特殊的生源状况:孤儿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多、留守儿童多,成为学校一大特点,全校1800多名学生中就有孤儿57人,单亲家庭的孩子72人,另外还有2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9.
姚琛 《班主任》2003,(6):23
“阳光屋”是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室。作为心理辅导员,我在此接待了很多学生。对他们来说,我不是老师,是“开心姐姐”;对我来说,他们不是学生,是一群孩子。每周五,孩子们或者兴奋地冲进“阳光屋”,或者犹豫地蹭进“阳光屋”,那么多的故事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10.
今年夏天,古老的南京城烈日当头、高温难耐。然而在高温的背后,却上演着更火热的情景——由南京团市委、市少工委发动74个企业及个人捐赠199170元,由314名志愿辅导员和2187名困难家庭孩子共同参与的105场公益夏令营活动如同一道饕餮大餐,丰富着南京少年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这次公益活动,为什么将焦点聚集在进城务工家庭、农村外出务工留守家庭、城市低保家庭、单亲家庭等困难家庭的子女身上?这些孩子最需要什么?社会应该以何种方式给予他们关爱?公益行为又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呢? 近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夏令营被沾染上某些商业色彩,许多困难家庭的孩子和成绩不好的孩子常常望而却步。对他们来说,夏令营是一个遥远的“梦”。而百场公益夏令营让这方被遗忘的角落沐浴到了温暖的阳光,让困难家庭的孩子触摸到了童年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他爱孩子,更喜欢用爱心去滋润孤儿们渴盼读书的心田,帮助他们勤奋学习,成长进步。孩子亲切地称他为“我们信任的好老师好朋友”。他叫王胜瑛,是解放军某部优秀校外辅导员。6年来,他默默无闻地资助4名孤儿上学,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其中两名已经完成了学业,还有两名正在洒满阳光的校园里快乐地读书。他把爱心献给孤儿的行为,已被传为佳话。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介绍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6,(25):137-138
近年来,离婚率越来越高,再加上其他不可抗因素,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其进行合理的学校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与单亲家庭家长联系,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帮助其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提升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朱桂清 《教师》2010,(34):10-10
我教的初三(4)班有40名学生,接班时被同事告知有十几个“双差生”,成绩好的寥寥无几,逃课现象经常发生;有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很不健康。对于班级的现实,我不悲观,不气馁,找准“焊点”,在细微处下工夫,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季燕华 《成才之路》2012,(30):80-80
正近几年来,我所带班级中都有多名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如何帮助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走出心理的阴影,使他们成长为活泼向上的阳光少年,已经成为当前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一、营造氛围,感受集体的温暖班集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织,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明显的。而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大合群,我觉得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则,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其次要教育其  相似文献   

15.
我女儿10岁了。在她4岁那年,我的家成了单亲家庭。大概没有人在十月怀胎时,就会想到当个单亲家庭中母亲这个角色。面对孩子,单亲家庭中的母亲往往更容易落入这样一个误区:孩子聪明乖巧,就沾沾自喜;孩子一有问题,就觉得丢了脸,毁了自己的希望。其实孩子虽小,却不是母亲手中的胶泥。他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单身母亲,虽然处处为难,但也要按孩子成长的规律办事。女儿刚上小学时,班主任经常“告状”,说她上课不听讲,下课捣蛋,又爱撒谎。有一次我出差了,她  相似文献   

16.
西恩·史蒂芬森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时曾选修了一门儿童心理学课程。大学毕业实习时,他被分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小学去工作,工作内容之一是为40多个孩子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小学6年级都有。他们有的来自双亲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全都忙于工作,无法按时接送他们,因此只能留在学校里让老师照看。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常常被称之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明天”。正因为如此,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单亲家庭的子女健康成长问题已成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单亲家庭中,孩子通常会偏袒监护他的母亲或父亲,有的已到了极端的程度。笔者曾对北京市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的98名学生做过调查,26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中,  相似文献   

18.
校园一景——“道德银行”此起彼伏“今天你存阳光币了吗?”在杭州市余杭区勾庄小学,下课时同学们在互相询问着。快到期末了,同学们手里的一本特殊的银行存折就要发挥大作用了!因为“阳光少年”的评比就要开始了,谁的存折里的“阳光币”多,那谁就可以做“阳光少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勾庄小学有个特别的银行——“道德银行”,银行发给每位同学一本存折,存折上不存别的,只存“阳光币”。只要做一件好事,就可以得到10个“阳光币”呢!可是,要是谁做了违反《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事,那么就要在存折上扣除一些“阳光币”了!大队辅导员沈建芳老…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来,单亲子女有逐步增长之势,“破损家庭”的阴影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令人担忧。在对全校26名单亲家庭子女的统计数据中。40%的孩子有自卑心理;37%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20.
日出东方,太阳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活力、灿烂和希望……形容孩子时,人们常常把他们和太阳联系在一起。有人说,他们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有人说,他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还有人形容他们是“阳光少年”。“阳光少年”。一个温馨、美妙的词语。究竟该如何解释它?什么样的孩子可以与之匹配,什么样的教育能培养出这些孩子?在广东省广州市小北路小学里,就有这么一群朝气蓬勃、活泼向上的“阳光小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