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激荡使90后的大学生容易陷入身份认同危机。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文章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全球化意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对国家的地位、作用和国家主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显得尤为重要.高度的国家认同来自充分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雄厚,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选择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基础,正视西方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关键,强化主流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高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又能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可从挖掘语言文化意涵、拓展教材文化资源、开设选修课、创设多元课外活动四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李印 《文教资料》2010,(6):210-2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成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应建立文明对话的理念。在认同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尊重异族文化和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异族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实质。文明对话的理念给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内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挑战,文化多元化使道德观念多元化,出现了道德观念认同危机及道德观念相对主义化等问题,高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出现了迷失方向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出现要求各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增强其道德鉴别的能力,实行民主、开放的德育方式,以建立和谐共生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跨文化意识及外语文化课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葵 《考试周刊》2011,(83):79-80
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外语文化课程是实施系统的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外语文化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而且要培养文化平等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和主体文化意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冲击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疲软,政治认同出现危机。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落脚点和社会价值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手段与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政治学常识、重视大学生参政能力的培养与参政渠道的疏通、完善政治体制教育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网络化激发了民族文化意识与多元文化及价值的竞争。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
伴随全球化和文明多样性的进一步扩展,身处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应积极追求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培养自我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而高校志愿服务以其独有的德育功能创造性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及多元文化中的共生性人格。展现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国内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英语教学在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的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提高眼力、辨别优劣创造了机会。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坚持文化认同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 powerful force which chan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s and states, and places the world economy ahead of national economies. In this article, I explore the globalization doctrine and describe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Canada. I suggest a role for university adult educators and call for university extens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taff to become more vocal in their opposition to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浪潮使各国文化的“全球性”和“根源性”双重意识迅速强化,世界文化呈现出两个层面的发展趋势,各国既有文化合作和交流,也注重维护自身文化特色;文化竞争力成为各国综合国力中重要的软实力,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发挥好大学及其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The history of the Salzburg Seminar is evoked, particularly its tradition of accommodating scholar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of enabling them to interact fruitfully together. Next, the perceived disruptiveness of globalization is cited but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universalism implied in it dovetails nicely with the traditional universalism of the university. In fact, the university is situa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humanization of globalization while profiting greatly from its many positive aspects, particularly the major role to be played b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e latter combined with skilled academic governance and the universal role of the university will give rise to a ''win‐win''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4.
大学治理离不开全球治理的国际政治环境,西方"逆全球化"动向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形成价值张力,大学治理模式出现新的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支点,为讨论大学治理全球化提供了思想资源。理论上的大学治理全球化存在统一模式,但不是当前模式的任何一种。中国大学治理模式"强政府"的制度特征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为全球大学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大学治理全球化的实践逻辑,为大学治理全球化提供了在组织、国家和全球层面的治理框架:构筑以信任为特征的大学内部治理,构筑以提升大学治理能力为核心的大学外部治理,构筑以人类命运为支点的大学治理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学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从而对高校办公室秘书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分析当前高校办公室秘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出发,对当前形势下高校办公室秘书所应具备的素质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苏州地区文理科不同专业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对东西方传统节日有一定认知,探略东西方节日的文化姿彩,有助于解析全球化和本土化二元共存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世界著名大学都在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有效地实施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本文对北京大学、东京大学、首尔大学这三所东亚地区著名高等学府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述评和比较,分析它们积极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推进自身国际化进程,从而实现各自发展目标的措施,希冀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学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形势已经明朗化,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文章通过对全球化形势和教育关系的分析认为,现代大学教育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师范大学发展战略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争创国内一流,扩大国际影响,弘扬教师教育特色,朝综合化运演,向研究型提升是师范大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中所涉及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理解国内一流,应当把握它的相对性、全面性和动态性;扩大师范大学的国际影响,必须积极推进其国际化进程,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对于师范大学既是一种责任和情怀,更是一种自主的理性和明智选择。弘扬教师教育特色要做到明晰概念,把握趋势、更新模式和做强教育类学科;为了拓宽办学空间,增强办学实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师范大学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化程度,对大学的综合化作出全面的理解;研究型大学有着特定的内涵,对于目标定位在教学科研型的师范大学理应打造若干研究型的学科,并发挥好这些学科的领头、示范、辐射与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价值观伴随着社会转型发生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大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爱国情感浓厚,但缺乏民族精神,同时新旧价值观更替引发大学生思想迷茫和困惑;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学生爱国主义进一步深化,民族精神意识强烈,个体价值得到张扬,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盛行;20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同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