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三大高峰.曲居三座高峰之末,却在诗歌发展史中有着特殊地位,首先它完全摆脱了封建思维的惯性;更强调诗人的本源回归;“曲”是一种诗体式,但也可以说它是以曲折表达的艺术手法写成的一个诗品种;从形式艺术方面来说,曲较之诗词,音乐性的要求更多.  相似文献   

2.
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而且其抒情特征相同,又都是一种有韵之文.所以统称为诗歌。但词又“别是一家,①词并不等于诗,它们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都存在着差异。诗词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形式上的,因为从艺术形式来看,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则是“长短句之诗”,它的句式是不整齐的,所以,人们习惯于以艺术形式的差别来区分诗词。但是,仅以句式是否整齐区分诗词是不科学的,例如,(注溪沙)的句式是整齐的,但它却是词而非诗;许多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的句式是不整齐的,但它却是诗而非词。所以;诗、词句式上的差异还不…  相似文献   

3.
璀臻夺目的古代诗词,如同一道甘甜的清流,滋润着现代(含当代)文学写作的百花园。如杨朔的《雪浪花》就拟用了苏轼《大江东去》中“卷起千堆雪”的意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融汇了古诗中“咏月诗”和“咏荷诗”的词句;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如果抽去文中所引的古诗词,那么,这篇充满诗意的说明文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古诗词,就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宝石,镶嵌在这些文章家的文章之中。现今有成就有影响的文章家,大都得益于古诗词艺术营养的滋补。鉴于吉诗词这种巨大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指导学生(主要是高中生)阅读古诗词时,应把“写作指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文革”前夕 ,毛泽东集中创作的数首诗词 ,从创作缘由去解读毛泽东彼时彼际的思想、情绪 ;从毛泽东诗词诗意化地表达情致、心态的角度 ,去欣赏其诗词大多作为“政治诗”的艺术特色。毛泽东在诗词方面一直较为注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个性高扬的“三李诗” ,而不太喜欢杜甫的诗作。但到了他的晚年 ,随着心境的转换 ,在诗的意趣上却又不自觉地趋向杜诗的赅博沉雄。这不能不看作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上的一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灵魂根本。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能“熟读唐诗三百首”,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一定会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所谓诗(词)眼,是指一首诗(词)或一句诗(词)中统帅整诗(词)中心最精炼传神的一句、一词或一字。诗(词)眼是把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的“聚光点”,是诗词创作艺术构思者的“焦点”,其作用在于揭示全诗词的主旨。如《春夜喜雨》这首五言律诗,全诗扣住了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对诗的作用曾作过很高的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教学实践中,诗歌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蕴藏的美质,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艺术鉴赏的载体和沃土,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的实践化,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以“距离”的美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美学理论有“距离”产生美感之说,它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发挥着引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情趣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在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与学生固有的语言知识的距离中寻找认知的契合点。有人说:“诗是形象化的修辞学,是魔幻的修辞学。”诗的语言有独特的“诗家语”现象。它讲究辞律、平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被喻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是高度融合了诗词意境美、语言美的“诗式戏曲”,其《长亭送别》更是由于特殊的艺术价值而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仔细研读这一选段会发现,这短短19曲其实运用了很多古典诗词惯用的方法来抒写人物性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张生的钟情,莺莺的深情,达到了让人沉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透过这一选段的分析,也大致可为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方法作一个梳理。从抒情类型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与西方艺术不同,由于中国文化中贯有的“含蓄”风格影响,直接抒情在我国古典…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孔子以“兴观群怨”概括了诗的社会功能。其中,“兴”表达了读者由诗歌引起的感发。叶嘉莹在此基础上剖析古典诗词传达给后人能写能感的诗心力量,融合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形成独树一帜的“兴发感动”说。现代诗歌是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创造,借助“兴发感动”说鉴赏诗词的美,发掘诗歌蕴含的人文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和健康品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一书的命意与框架。认为全书可以用“立意高远,角度刁钻”八个字概括,是一部资料详实、论证有力的为当代旧体诗词的正名之作。同时文章认为全书在诗人之诗、学人之诗、士人之诗、新台阁体与地下诗歌等概念的使用上既恰当又充满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