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波 《文教资料》2008,(14):46-48
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由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它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有共同点,也有异同点.语义翻译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而交际翻译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几乎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辩证结合的方法应当是最佳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广告文本类型及特点决定了广告翻译中应采取以交际翻译为主,结合使用语义翻译的策略,以使广告达到促使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能够很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因为它时刻将语言的意义及其交际功能作为衡量翻译过程的准绳。我们在学习这个理论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从两个方面,谈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通过实例进行探讨研究,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  相似文献   

5.
英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不仅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新方向,同时二者与文本类型学的结合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透彻理解与掌握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杨必翻译的《名利场》通过灵活运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使得译文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6.
周永华 《考试周刊》2007,(40):43-45
我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将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7.
祝张盈 《时代教育》2010,(3):100-100,11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本文用英汉翻译的实例来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二者交替使用,相辅相成,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红艳 《考试周刊》2007,(10):36-37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两种基本翻译方法,两者各有特长。对两种翻译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把握好在何时何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翻译英文商标的过程中,译者常常将它们处理成读起来有洋味儿的中文汉字组合。这种方法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的结合:运用语义翻译,在保留英文商标的语音特点同时,展现其源语的独特韵味;另一方面,令译文又能准确地传达重要的导购信息于消费者,促使其购买产品,是为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9.
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对翻译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尤其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交际翻译则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相似文献   

10.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思想,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理解度。两者侧重不同,应用范围不同。文章以《桃花源记》各知名翻译家的不同英译本作为比较,以林语堂的译文作为切入点,用翻译批判的视角说明在语义翻译为主导的文学作品翻译背景下引入交际翻译可以避免因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阅读困难,大大改善译文的翻译质量。两种翻译方式互为补充是文学翻译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译者自身的主观风格必然会强加于原作,从而使译作带有译者个性化的痕迹,而由翻译个性化而产生的个性化的翻译直接导致翻译标准和原则的难以确立,也是旧作新译和一文多译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国家的语言均反映着其特有的文化现象,这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种种障碍。解释性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将不同语言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文化背景加以详尽的解释,起到了移植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探讨了解释性翻译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实例说明运用解释性翻译传达中文专有名词、概括性词、缩略语以及谚语、典故、歇后语等文化负载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一种目的明确的应用文体。广告翻译随着国际商品流通的增强,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译者在广告翻译过程中习惯运用自身思维方式,造成广告翻译的失误。英国翻译家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商业广告的翻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该文试图以其理论为基础,从商业广告的特点入手,分析产生误译的原因,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翻译课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从事翻译技能训练的实践,以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红楼梦>杨译本中对习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保留形象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加释义,借用同义习语.从对各种译法所占比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看,杨宪益夫妇主要采用直译法对<红楼梦>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见,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体现了其文化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中忽视理论和忽视实践都是偏颇的,因此,翻译研究要重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各种定义呈现出翻译本质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在语文学范式参照下,翻译的本质就是再现原作的艺术创造;在结构语言学范式参照下,翻译的本质体现为语言的转换;在翻译研究学派的范式参照下,翻译产品体现为译语文化中发挥社会功能的、现实存在的文本连续体。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凸显差异解构逻各斯的过程中,有将一个本质层面概括全部层面化的倾向。翻译研究综合法有助于动态、全面地考察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翻译心理学是以译者为主体,主要研究其翻译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活动,如认知心理活动、审美心理活动和文化心理活动等的成因及影响,注重研究翻译过程而非翻译结果的跨学科研究。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将直接影响译品的质量。本文选取《归去来兮辞》的英译文进行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影响,旨在对《归去来兮辞》译品做出更全面的解释,填补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帮助译者规避不当翻译心理带来的误译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奈达的动态等效理论,探讨广告翻译的等效性,指出由于文化差异,文化形象的转换是成功广告翻译的关键;修辞手段的应用能大大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成功的广告翻译对中国名牌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黄忠廉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变译理论从科学翻译的实践出发,经过高度的理论构建和逻辑梳理,自成体系,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很高的理论创新性。变译理论在与西方译论对话及中国特色译论的建立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翻译研究的多视角审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