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级广播媒体如何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困扰县级广播同行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提高县级广播媒体的地位,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放大频率优势是关键。一、在媒体竞争中彰显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好的个性能彰显出这个人的魅力,是这个人的标志。那么,广播媒体的个性从何而来?怎样得来?本文认为,作为县一级广播媒体,其个性定位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并在媒体的竞争中充分彰显这一独特个性。作为农村广播,主流受众是农民。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面对众多媒体的竞争和高新科技的挑战,广播与广播人还能有所作为吗?有的人持乐观态度,有的人持怀疑态度。本期《专论》发表的陈圣来同志的文章《时代变迁与广播的地位以及广播人的责任》,从广播的发展史、广播的蜕变与衍化、市场驱动与广播的未来等几方面阐述了他的意见。作者认为,现代生活使广播的生存时间、空间、方式发生了变化,市场驱动强化了广播的产业功能与服务功能,构架整体的服务格局是广播立于不败之地的凭托。面对21世纪高新科技的挑战,广播还将大有可为。此文推荐大家一读。广播经营问题一直为广播界所关注,本期《改…  相似文献   

3.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4.
王旭辉 《视听界》2010,(6):41-43
中国之声2009年的改版,无疑是近期广播新闻人最热门的讨论话题。广播人将之与1986年珠江经济台的改革作比较,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第二次大的变革。假设这个结论成立,那么,研究中国广播的这两次大的变革,比较这两次变革的异同,对广播新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认为:广播在新闻传媒排行中只能是老三,俗称“广老三”。我看未必,这只能是自谦之辞。有些人认为:广播现在不受人们欢迎,意即可自动退位。我看未必,这只能是自卑之言。有些人认为:搞广播工作无前途,个人才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看未必,这是自弃之语。总之,这些谦卑之言、自弃之语应该废止,而应代之以竞争意识。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确立良好的竞技意识,探索高超的竞争技艺,才是广播事业的出路和走向。在此,我想结合武进市电台的一些实际情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纪念无锡电台50周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作为承上启下的新一代广播人,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应运而生。它曾经让广播人骄傲过,曾经辉煌过。但随着电视的兴起和普及,80年代,广播走入了它的最低谷。是珠江岸边的一群广播人,对传统的广播模式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给广播注入了活力,给广播找回了自信。无锡的新老广播人,在这一轮发展中,紧紧抓住了机遇,让广播真正体现出它作为一个独立个性  相似文献   

7.
广播评论是广播的灵魂和旗帜,标题则是它的眼睛。因此,精心制作广播评论的标题,对于争取听众,扩大教育面,增强宣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制作广播评论的标题呢?我认为,应当从广播的转瞬即逝、广泛传播这两大特点出发,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播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和适应听觉上下功夫。我把广播评论标  相似文献   

8.
热线电话在广播宣传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天津经济广播电台刘素琴一、热线电话在广播宣传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自从电视进人千家万户以来,广播在传播媒介中的优势地位受到强烈的冲击,许多人开始怀疑广播的生命力,提出广播是否能振兴的疑问.广播传递的是声音讯...  相似文献   

9.
1999年5月23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频道诞生。当时有一些人兴奋地表示,这是我国内地第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频道,给予了较高的积极评价;还有些人对此则反应冷淡,认为没有电视剧的支撑,纯粹依赖于新闻资讯的地面专业频道,不会维持太久。兴奋也罢,冷淡也罢.有个事实是不争的:五年来.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频道  相似文献   

10.
徐志增 《青年记者》2012,(24):59-60
如何紧紧抓住音响、细节、故事这三件法宝,写好广播新闻,抓住听众的耳朵,是广播人需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注重音响的运用广播音响是广播参与媒体竞争、凸显广播自身特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说电视新闻靠画面吸引观众,那么广播新闻则是以"音响"取胜。所以,充分运用好自己手中的话筒,发挥广播特长,  相似文献   

11.
地市级广播电台处于弱势地位,直接影响到记者外出采访的境遇。诸如,采访时,若人多位少,往往是提出广播记者退出,采用其它媒体稿件;联系采访事宜时,当对方得知是广播媒体记者,时常以各种理由婉拒。采访权受阻,后期报道可想而知,长此下去,广播新闻节目收听率必然受损。那么,如何突破采访障碍,化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掌握话术,运用变数话术不是冷冰冰的短兵相接,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广播记者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当广播因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失去其独有的快捷功能,因电视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出现失去其平民话语地位和多元性的娱乐选择之后,广播拿什么来获得公众的关注?这成为广播人迫切需要深思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产业格局不断调整、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传统广播如何应时而变,做大做强,这无疑是当下广播人最重要的课题。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广播曾被某些人认为是弱势媒体。进入新世纪以来,车载人群拉升收听率,广播业迅速走出低谷,步入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特别  相似文献   

14.
“广播稿完全是让人听的”,这是教育家叶圣陶50年前对广播稿语言特点的高度概栝。他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有时候听得完全明白,好像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里一楞,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可见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叶圣陶认为,广播稍纵即逝,“听”是制约广播语言特点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播和电视、报纸一样,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都要坚持党性和真实性原则,但是电视和报纸都是办给人看的,广播则是让人听的;电视有收视、收看的限制,报纸有发行、阅读的限制,广播则没有这个限制,文化水平高的可以听广播,文化水平低、甚至是不识字的也可以听。  相似文献   

16.
汤山 《视听界》2013,(2):121-121
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传播的手段、方式较为单一,线性传播,稍纵即逝;除了声音,别无他长。基于这一特性,有人认为广播给受众带来的接受过程和后续效应都是短暂的,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迈克尔·曼切尔却认为:“美妙的声音能触及人的灵魂,让人记忆久远。”如何巧用音乐、音响这两大利器,为广播节目增色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的发展,不少人认为电视将取代广播,广播在传媒中的地位将越来越小,乡乡村村通广播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辉煌属于过去,广播已经风光不再。然而,万年县自1996年一年内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广播以来,农村广播却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碰撞下,一些曾经绝迹了的陈规陋习又乘机泛滥,致使一些地方治安秩序混乱,社会风气不好,封建迷信也蔓延起来,严重地束缚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针对这一农村现状,万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科学知识、法律知识、道德风尚”“三入户”活动。在全县开展“三入户”…  相似文献   

18.
余平 《视听纵横》2002,(5):51-52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广播受到很大冲击。尤其近几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地位更是发起了挑战。从县级新闻媒体看,广播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当然,广播人不甘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完全扭转这个局面,撇开其他不谈,就广播新闻节目和广播新闻记而言,受到冷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无庸讳言的。  相似文献   

19.
赵玉根 《视听纵横》2007,(3):109-110
广播评论是电台的一面旗帜,对于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建设和谐社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认识上的误差,一些地方台广播评论的地位在不断弱化,不少广播专业人员不愿写甚至不会写评论,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广播的新闻性、宣传性、指导性和权威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关注。那么,如何才能加强和改进地方台广播评论呢?笔者认为必须从思想理念、人才集聚、内容形式等三个方面上实行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着力打造广播品牌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广播媒体的立身之本当今世界,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广播媒体如何适应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大潮,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日益激烈的媒体大战呢?笔者感到谁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看核心竞争力。谁的核心竞争力强,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关于广播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人才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一些人认为现代化技术手段、高科技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一些人认为雄厚的物质条件才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以上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