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心理困境和人际交往障碍也日益凸显。宿舍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直接参与场所,是一扇为我们探视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的窗户。本文通过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其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提出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不良心理障碍的影响及改善宿舍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促进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年级要“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在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的片断练习时,我努力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解除其心理上的种种束缚,让学生克服作文难的心理障碍,激发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从而为到高年级写整篇作文奠定“我能写”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通常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怕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心理就产生消极反应,不是发愁就是紧张;二是胡编乱造,不敢说真话、写真事, 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方面: 一、缺少鼓励。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一篇作文,面对一大堆诸如“语言生动”、“描写细致”、“脉络清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小学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习作有很多心理障碍,主要是:1.惧怕心理。谈“作”色变,怕写不出交不了卷,怕写不好挨批评。2.自卑心理。习作得到的只有低分、冷落和批评,从未获得过成功的喜悦,信心丧失殆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3.应付心理。不写不行,写又不成,不如动点脑子,想点“点子”,应付过关。这种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进行了一些探索,从中得到一点体会。我认为,作文指导仅仅限于作文知识,教给学生写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指导。为何要进行心理指导呢?因为当前初中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在作文上所表现出来的畏难、懒惰、敷衍塞责、骄傲自满的心理特征十分严重,具有普遍性。这样的心理障碍不排除,势必影响作文的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诸英 《成才之路》2009,(12):36-37
众所周知,学生写不好议论文原因之一是写作心理欠佳。写作时的消极心态,使得多数学生的写作过程跟主观情感活动相脱离。议论文写作趋向恶性循环:作文时被动、消极心态→作文质量劣化→教师评价降低→学生写作兴趣减弱→作文时被动、消极。如何优化写作心理?同行们见仁见智,各显神通,但我以为能产生“速效”的莫过于情景创设。它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写作成为一种自觉活动。下面结合实例,谈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学生便头痛。问其原因,无非是“没有兴趣”,“没啥好写”,“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写不出)”等。如何解决这些作文难题,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中提倡参与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关键,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指导写“应需之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往学生作文往往是为写作文而作文,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也往往提不起写作积极性来.于是,出现了装腔作势、假话套话连篇的毛病.写“应需之文”,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代就提倡的.他说:“课内作文最好写应需作文,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相似文献   

9.
一一 《红领巾》2010,(6):34-37
说起心理描写,这可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常有老师在作文批语中写上“人物心理描写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好了”。学生也常常很郁闷:“我真的不会写心理啊!”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爱作文主要源于“作文太难了”,“我从没写好过”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有了这种心理,他们不仅没有创作的灵感,就连动笔的勇气也消失了,为了消除写作中的心理障碍,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自身的特点和特征,现行的初中作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导致初中生作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障碍:一是恐惧心理,表现为对作文毫无兴趣,轻者抱怨,重则抵制;二是逆反心理,老师越强调作文的重要,学生心理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有时草草了事,应付差事,有时干脆不写,拒绝完成;三是急躁心理,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不练笔就想写出好文章;四是失落心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遇到挫折与失败,就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认为作文“高不可攀”,丧失作文的信心。之所以出现这些障碍,从客观上讲一是学生对作文存在模糊认识;二是由于初中生年龄尚小,…  相似文献   

13.
一、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写作热情 “写作真难!”这是农村初中学生发自内心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还有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造成小学生在作文上有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作文指导过程中的表现最明显。我们既要研究这些原因,又要采取相应对策。一、来自立意指导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师在指导立意时常人为地提高标准,不论写什么总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深刻,总希望学生能写出“含金量高”的点睛之笔。如写一件事一定要写出这件事给你什么有益的启发和教育,写一个人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的高尚品质等等。在这样的立意标准面前,不少小学生感到…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我就尝试在现实作文教学中进行一文多写,就是同一篇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多次创作,直到师生满意为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优秀范文,可以是课文、中考满分作文、名家名作…….让学生反复阅读,提炼出写法,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循着“识格→仿格→入格→升格→破格”的路坚定地往前走,写一次作文就要写个明白,就要最终写出优秀之作,初中三年下来,学生如果能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留下一二十篇优秀作文,何愁不能在中考中写出好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6.
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作文教学双边活动中容易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每次写作前,就已经作好了一种心理假设:我不行,我肯定写不好。在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下,产生一种惰性甚至厌恶、害怕的情绪,写作热情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是写作活动的主体,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提出的要求越多,讲述的作文技巧越多,学生就会写得越多、越好。而事实上,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难而退。教师的思维模式、语言系统较学生完善,但也相对保守,面对这个日新月…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注意力心理障碍,依据其表现,可分为慵懒型、自卑型、焦躁型、畸恋型和盲目乐观型。造成学习注意力障碍的原因离不开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学生个性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因素。预防与疏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需做到:培养学生“五自”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习惯的训练;经常给学生成功的反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发挥学生最大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19.
宋雪梅 《贵州教育》2009,(14):28-29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提起写作文,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怕写。因此,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这道心理障碍,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的作文素质就会稳步提高,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起色。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本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吴玲 《文教资料》2011,(27):53-54
要让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交往功能,真正把中学作文教学“为写而指导写”的观念,转变为使学生作文“因为有用才要写好,因为有思想、想写才写,因为做才写’,_——使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真实的书面语言的交际环境”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