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4岁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时间意识,但仅能习得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从"了"字表示完成和表示事态变化两种不同含义的角度,揭示说汉语儿童早期时间意识是从"了"开始的,得出"了"的习得过程、特点及规律,并从认知和心理方面分析影响"了"的习得和影响儿童早期时间范畴习得的原因,以期对儿童早期母语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在使用趋向动词“上”、“下”及形成对垂直方位的心理表征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掌握“上”、“下”类方位词。本文考察了儿童使用“上”、“下”类方位词的情况 ,从句法、语义方面描述了其发展过程 ,并讨论了儿童习得“上”、“下”类方位词的机制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4岁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时间意识,但仅能习得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从"了"字表示完成和表示事态变化两种不同含义的角度,揭示说汉语儿童早期时间意识是从"了"开始的,得出"了"的习得过程、特点及规律,并从认知和心理方面分析影响"了"的习得和影响儿童早期时间范畴习得的原因,以期对儿童早期母语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2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得到的语料做分析,试图找出1-2岁儿童早期副词使用的总体状况和习得特点,并探究其原因。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否定副词,其次是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不",程度副词中"还"的使用频率最高。文章认为,儿童早期副词习得与语言输入及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国外有关儿童早期二语习得的研究路径一是探讨儿童早期习得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二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国内有关儿童早期二语的研究主要以英语习得为主,研究内容主要是国外幼儿英语教育理论及幼教教材的引介和述评,国内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的教材教法研究及幼儿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4岁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儿童疑问句习得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疑问句习得的形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阶段儿童的疑问形式凸显不一样,这表明儿童早期的疑问句习得受到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里"、"外"是汉语中常见的两个方位词,其用法灵活多样,表现出不对称性。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里"、"外"的用法和意义,力图揭示出二者不对称性的表现及所蕴含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然观察法跟踪研究一名儿童语言早期六类实词的习得顺序,并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对照,说明各类实词及其小类呈现特定习得顺序的认知原因。研究发现被试六类实词的习得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每一类实词中的小类又会呈现不同的习得顺序。影响被试实词习得顺序的因素主要是词义抽象性引起的认知加工难度的区别,此外还有儿童活动范围和语言习得环境的影响。另外,根据观察得来的语料来分析被试使用各类实词时出现的偏误,并从认知角度解释原因。结果发现被试呈现的语言偏误有的符合一般规律,有的又呈现出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儿童多义词的习得在理论上存在三种途径:一是按各义项的派生过程来习得,可称为连续性策略;二是独立进行不同义项的习得,可称为离散性策略;三是上述两种策略综合使用。通过对早期儿童产出的多义词义项所做的穷尽性统计可以看出,早期儿童多义词义项习得的策略是多方面的,其制约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在认知及功能理论框架内认为:早期儿童习得多义词时,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会无意识地采取连续性策略;而如果违反认知规律来习得语言项目,必有较强的功能因素,表现为:实用性最强的义项优先习得,输入频率高的义项优先习得。另外,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意义相关度对义项习得次序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本义和来源,大约有两种典型的观点,它们持着恰好相反的观点。本文从"东、西、南、北"这几个方位词的文化内涵及人们认知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试图找出它们是一个自足系统的理据。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的诗与词都以"秾艳"风格著称,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与温庭筠善于使用色彩词有关。在这些色彩中,温庭筠更偏爱于"金"色,金色在诗中出现110余次,词中出现28次,分别占到33%和43%,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当然不能仅用偶然一词解释。通过分析发现,金色不但显现了温庭筠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奢华时代,而且对自身及后世的词风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把”字的语法化是从实词用法过渡到虚词用法的过程。运用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把”字的习得过程进行观察和研充,结果发现:儿童“把”字句的习得是一个由“把”字的实词用法过渡到虚词用法的过程;虽然儿童从“把”字句的实词开始习得,但是虚词用法的发展远远快于实词用法的发展。母语习得与语法化之间顺序上呈正相关,在应用频率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敫”族字,并证明这些字是在母文的基础上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  相似文献   

14.
对四名普通话儿童自发话语的分析、输入与输出的对比研究表明,两岁至两岁五个月(02;00—02;05)是疑问词知识发展的关键年龄段;疑问用法要比非疑问用法获得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论元问句要比附加语问句获得时间早;非疑问用法在儿童的自发输出中均出现在含“也/都”的否定句中.表任指。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词究竟有没有词尾,这是一个有待妥善解决的问题。要甄别现代汉语词尾,必须有正确的甄别方法。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是: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起到构成新词作用的为后缀,否则为词尾。"×子、×头、×儿、×们"中的"子、头、儿、们",若为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又没起构成新词的作用,是词尾,否则不是。"无词尾说"不正确。前人的"有词尾说"也不完善。只有找到词尾与后缀的本质差异,确立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才能对现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词尾做出准确的甄别。  相似文献   

16.
《春秋繁露》作为研究秦至汉初汉语语法的重要著作,也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过渡时期的重要文献,其中值得研究的语法现象很多,尤其是虚词的研究。本文对其中的所有“与”字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与”字的历时演变。  相似文献   

17.
The lexical restructuring model (LRM) is a theory that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PA). According to the LRM,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extent to which words are segmentally represented in the lexicon. Seg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words allow children to access the parts of words needed to complete PA task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various lex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anish and English words and the PA skills of Spanish-speaking language-minority children. Participants came from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of Spanish-speaking preschool children (Sample 1 N = 553, Sample 2 N = 600). For children in both samples, only phonotactic probability was related to children’s likelihood to respond correctly to Spanish PA items. Age of acquisition and word frequency were related to children’s likelihood to respond correctly to English PA items for children in both samples. Phonological neighborhood density and phonotactic probability were also related to children’s likelihood to respond correctly to English PA items; however, these effects were sample-specific. Children’s Spanish vocabulary knowledge moderated the effects of Spanish age of acquisition and word frequency on responses to Spanish PA items. Children’s English vocabulary knowledge moderated the effects of English phonological neighborhood density and phonotactic probability on responses to English PA item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 assessments to be used with language-minority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人民日报》中"伟大"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每一时段"伟大"一词使用的主要类别、特点及其生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人们在使用"伟大"一词的过程中带有较明显的主观性,"伟大"的使用频率与人们的理智相联系,"伟大"使用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反映重大时代变化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