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海英 《文教资料》2008,(23):50-52
对<圣经>这部宗教和文学的经典著作的批评方法,有古老解释、现代研究、原文批评、形成批评、编写批评、历史批评等多种.本文选取<圣经>中的<约翰福音>,试图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解读,从作家创作论、读者接受论、文学功能论、文学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学的两面性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将这部最具哲理性的福音书诠释为一部文学理论全书.  相似文献   

2.
<诗经·国风>和<圣经·雅歌>同为抒情诗,二者之间由于文化传统之差异,导致了诗歌风格之不同.试就<国风>和<雅歌>所表达的男女情感的差异性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探讨其异同的原因,从而解读华夏民族和希伯来民族的情爱及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3.
话语是组织过的语言信息.话语的组织涉及"谁在言说,向谁言说,如何言说"三方面问题.话语不仅传达信息,同时传达特定情绪感染读者.<圣经>借助权威话语建立信徒对基督教的依赖和信任,巩固基督教的社会地位.其权威话语体现在言说主体的权威形象塑造,言说主体与接受者的悬殊地位的设置以及具备教化功能的言语方式.本文以<创世记>为例,探寻<圣经>权威话语建构的踪迹.  相似文献   

4.
<圣经>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现代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都带有<圣经>的烙印.从原型研究入手,通过具体分析<百年孤独>中的<圣经>原型,探讨<圣经>对<百年孤独>所产生的影响,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龙宇 《初中生》2006,(25):29-31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散文家赵丽宏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阅读这部<文学卷>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他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大家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科里>是美国20世纪诗人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一篇代表作.诗歌从科里邻居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处处受人景仰,颇得世人钦羡的人物形象.然而,科里在一个宁静的夏夜,却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震惊和迷惑.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塑造以及措辞,可能揭开理查德·科里自杀之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时,由沈从文主编.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和编辑,沈从文借助<大公报·文艺副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也为<大公报>的副刊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种成功的编辑实践,为我们探讨传媒时代文学的生存空间、文学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集文学之事,始见于萧子显<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但萧子显不言人数及具体人名.梁元帝萧绎<金楼子·说蕃>篇在萧子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十一人的竟陵文士集团,并以"士林"号之.<梁书·武帝纪>有竟陵"八友"之说;<梁书·沈约传>言竟陵文士则仅列举六人.三种说法,人数不同,名号有异.如此差异恐与<梁书>编撰过程有关.<金楼子·说蕃>篇所列十一人的竟陵"士林",较之<梁书·武帝纪>的竟陵"八友"之说和<梁书·沈约传>的"六人"说,似更能反映竟陵文士集团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对于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圣经>经典的文学阐释和解读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在伦勃朗关于参孙系列绘画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的原则深入研究和探讨两性关系和婚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押沙龙,押沙龙!>的篇名得自<圣经·旧约>,其故事结构与<圣经>中"押沙龙"的典故也大致相似,这使它具有了<旧约>的原始色彩与悲剧格局.除此以外,这部作品之所以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还因为在萨德本家族的两个最复杂的主人公身上,再现了有关个人命运和社会伦理的两个基本原型:其一是英雄原型,这主要体现在萨德本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创业中;其二是乱伦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1.
唐霞 《文教资料》2008,(3):41-42
国内研究<圣经>对莎士比亚戏剧影响的著作颇丰,但从<圣经>的角度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思想与原型却少有人问津.莎士比亚把贯穿<圣经>的爱、仁慈和宽恕等观念以及<圣经>中重要的原型运用到十四行诗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思想内容,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是金元文学大家,他的词作兼豪放与婉约之长,继两宋诸大词人之后将词推向了一种新的境界.<摸鱼儿·雁丘>、<摸鱼儿·双莲>是其两篇主要词作,对"生死相许"的人间至情做了深层的诠释,并充分体现了元好问摧刚为柔,刚柔相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丹·布朗的小说<迭·芬奇密码>,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夹杂着大量怪异的符号和密码解读,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和审美体验.在<迭·芬奇密码>中,丹·布朗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解构了圣经,从对男权文化历史进行反思的角度叙述了一个"圣杯"的另类传奇,以"圣杯"被隐藏和被保护的"真相"来反映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制.本文中,笔者尝试从女性神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在小说<送给玛朱莉的花>中,借鉴了摄影艺术手法,将造型艺术与文字艺术完美地结合,利用文字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文字与造型艺术融合的基础,以及韦尔蒂小说中的独特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秦腔>使用了具有"秦声·秦腔·秦韵"的乡土语言.其审美价值表现为:使用方言词语增加作品的地域特点,唤起读者的形象感,标示作品的风格特征--古朴典雅,记录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广右战功录>和<明史·沈希仪传>的主观存世目的、叙事线索以及部分文字描写诸方面看,后者确实采用了前者.但对两书的文学特点的密和精、行文中记述事件发生时间的模糊和精确以及两丈断限的不同诸方面的考察,<广右战功录>亦不是<明史·沈希仪传>唯一材料来源,唐顺之<都督沈紫江生墓碑>也是其重要来源之一.而<广右战功录>也有独立于<明史·沈希仪传>之外的学术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学以经世的价值取向.于明代皇朝史上的地位和于唐顺之学术演变上的意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许多西方生态学家将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危机的历史文化根源归结为<圣经>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类中心主义理念.然而,经过对<圣经>故事中所隐含的生态理念的全面分析,发现<圣经>中的上帝实际上是自然规律的拟人化形象,自然规律在<圣经>中就是上帝的诫命和意志;<圣经>中的生态观不但不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文化根源,而且非常符合现代生态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18.
<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和<天龙八部>中的叶二娘这两个人物形象,人生经历相似,人生结局不同,通过对比,希望更多的读者对不同文化环境和不同宗教信仰对文学的影响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
<失乐园>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一部史诗,也是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一生中最杰出的诗作,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借用圣经故事用史诗的形式表现了人类最初的演变和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变革斗争,全书共十二卷,描述了撒旦反抗上帝战败后设计复仇,偷入上帝制造的伊甸园,引诱夏娃偷食禁果,以致人类始祖被逐出伊甸乐园,开始沉沦的故事.诗篇大量运用圣经人物意象,将撒旦和亚当、夏娃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也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失乐园>艺术地反映了在宗教旗帜下进行的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热情地讴歌了革命思想.这部洋溢着资产阶级革命战斗豪情的史诗,不仅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曲赞歌,也是17世纪欧洲诗坛的坚实基石.  相似文献   

20.
郑樵在编纂<通志·乐略>时,曾大量地参考宋前各朝代的<正史·乐志>.本文主要从史源学的角度去探究<通志·乐略>与<正史·乐志>的史料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