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鲁迅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荒原意象是鲁迅先生苦痛和孤独在小说中的投影.从根本上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原意象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的真实体验.作者类似于灵魂拷问式的焦灼感,通过<呐喊>、<彷徨>的荒原意象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2.
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都是女人的故事,反映的都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由于两位作家的性别不同、所生活的年代不同以及对女性美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女性角色的刻划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们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程度不同,使两部作品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落的明月>是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刚刚出版便备受关注,引起轰动,屡遭责难.小说的作者皮利尼亚克曾是那个时代一度独领风骚的作家,其创作的众多小说不同凡响,但<不落的明月>以及<荒年>、<红木>等作品也给作者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4.
用花的名字来命名的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既符合当时的战争文化的意识形态,又融入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其细节描写、诗意风格倍受文学批评家的青睐.茹志鹃用女性作家独有的明朗秀丽的审美直觉,采用浪漫主义田园抒情的形式,对战争文化既有反叛、又有承袭,可以说小说<百合花>是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应该讲"度",对作家作品既不应"捧"杀,也不应"棒"杀,应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评判作家作品,这才是文学评论的健康发展之路.孙珺批判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人物不是文学典型,是哲学理念;结构松散、情节拖沓;行文过于文化;主题与愿相反;最终断定<围城>不是小说.笔者认为这种批评是失"度"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本互证的方式,联系<野草>其他文章以及鲁迅书信,阐述了<过客>里所蕴含的鲁迅独特的生命意识"反抗绝望"和"夺取爱的生存",并借此感知鲁迅那鲜活的生命,真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氓>写一位女子与"士"结婚以至被遗弃的经过.<陌上桑>写一位太守在路上调戏采桑女子罗敷,遭到拒绝的故事.两首诗所写二位女子性格不同,前者柔婉温顺,后者勇敢机智,所以才产生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由于时代的召唤,30年代出现了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生人妻>、萧红<桥>等3篇反映农村妇女的短篇小说.女主人公同是处于水深火热、倍受欺凌的命运中,但面对命运又各有不同表现.3位作家在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时运用的艺术手法也不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颂莲"作为苏童小说<妻妾成群>和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人公,有着独特而普遍的意义.小说和电影在表现这一人物形象时,选择了不同的表现角度,也取得了不同的社会审美效应.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电影在强化封建传统伦理文化批判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颂莲个性意识的张扬、女性意识的飞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现代小说<倾城之恋>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的情节结构的对照、分析,表述这样一种观点<倾城之恋>中存在着一种具有超个人意识的情节结构模式,也就是原型.而这种原型的再现,是作者张爱玲对女性意识上扬的"五四"时代环境的一种呼应与置换.  相似文献   

11.
桑地亚哥是一位"硬汉"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善良、兴趣广泛、富有人情味的老人。在老人内心深处是无比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另一方面,老人灵魂深处也怀着关爱之心。桑地亚哥,一位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的勇士。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一种在重重压力下的胜利者的优雅风度,是精神上不折不扣的强者。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位不一样的、真正的老人。而桑地亚哥这种在精神上的永不可战胜也使其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杰作。主人公的"硬汉"形象为众多的评论家所青睐,而小说中的"男孩"和"狮子"却很少受到重视。这两个形象对老人"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者使老人"硬汉"形象更为丰满,而后者则使"硬汉"精神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3.
徐鹰 《海外英语》2012,(14):189+191
In terms of Christian allegory,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how the old man enacts Hemingway’s"Religion of Man".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主人公圣地亚哥是最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然而,随着对作品的深入了解,人们更加关注具备硬汉子精神的老人的现实命运。为此,运用现象学的两极理论分析《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和文本意蕴,旨在从老人的自言自语、海上搏斗和他的梦境,透视“硬汉子”老人圣地亚哥现实命运必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被抑制的欲望(以伪装形式出现)的满足。在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老人多次梦见了非洲和狮子。对梦中的非洲和狮子进行解析,并以此为背景分析那隐藏在冰山下八分之七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欲望以及作者海明威的欲望——辉煌与身份,重压下的风度。  相似文献   

18.
从人与的自然的视角解读《老人与海》,会发现人类在面对自然时处于进退维谷的窘境。这种境况表现为两种相互纠葛的矛盾:其一,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热爱自然,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但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却由于所谓的自信,傲慢和贪婪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二。人类可以凭借武器、经验和智慧也许可以暂时改造自然,而自然规律的不可战胜和崇高使人类有深深的负罪感并最终被征服。至此,人类面对自然时的“乐观精神”的实质值得商榷,老人的人生不能被打败的哲学也成为悖论。  相似文献   

19.
象征意蕴是指文艺作品中形象或意境的深层意味。文学作品的象征意蕴是由文学话语含义的丰富性、文学作品的符号性以及读者理解作品的差异性等原因而形成的。《老人与海》的象征意蕴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类的精神风貌,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态度、生存心态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生态批评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一面,与此同时,也深层次蕴含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任何违背自然法则、妄图征服自然界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都必定要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