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些年来,日本当局及其右翼势力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历史事实,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制造事端,不仅把对于我国钓鱼岛的侵犯扩大到一个新的程度,还严重违反了国际和平条例。尽管我国不断用史实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但是日本当局依旧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非法“购岛”,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文章针对这一现状展开史学论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2.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中国人民的"保钓"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钓鱼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钓鱼列岛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而去,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钓鱼岛主权之争从此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但是钓鱼列岛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也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垂涎,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就已开始,并从未放弃。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日本政府无视中国领土主权,公开抛出"购岛"计划,将中日钓鱼岛问题推向白热化。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2,(32):54
正8月31日,中国企业家陈光标花3万美元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刊登了半版"广告"。"广告"中,陈光标自称"中国公民、世界和平使者",他"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日本右翼分子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破坏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他坚决抗议日本右翼分子最近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所谓的购买钓鱼岛、国有化钓鱼岛举动,并呼吁美国政府各界人士谴责日本的挑衅行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图片)美丽的钓鱼岛,在蔚蓝的海上像璀璨的珍珠。近些年来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中国和日本多次发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在民间组织的一些活动表现得最为明显。众所周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有确凿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就是日本历史上也有地图证明钓鱼岛是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2,(31):4
正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9月10日宣布,日本政府已经决定由政府购买"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的钓鱼岛、北小岛和南小岛,将这三个岛"收归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0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外交部长杨洁篪10日在外交部紧急召  相似文献   

7.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日本的侵略及其他各种历史原因,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了搁置钓鱼岛问题的共识。但随着日本单方面改变钓鱼岛的现状,甚至启动了所谓把钓鱼岛“国有化”的程序,使中日之间围绕着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争端不断,中日关系也陷入低谷。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需要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岳阳市曲一同学问--近来,日本不断与周边国家发生领土争执,和俄罗斯争北方四岛,和中国争钓鱼岛,又与韩国争独岛。独岛是韩国的叫法,日本称竹岛。距离西面的韩国郁陵岛92公里,距离东面日本的隐岐诸岛160公里。由被称为"东岛"和"西岛"的两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从历史、法律、地理等角度详细论述了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各自依据,指出钓鱼岛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先占钓鱼诸岛的前提(即钓鱼诸岛属于中国领土而并不是无主地)是不存在的,其先占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并从维持现状、谈判解决、军事途径、法律解决等方面分析了其解决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近年来一直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日本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美国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保钓行动自1970年开始不断。作者搜集了历次保钓行动的资料,并对钓鱼岛问题从国际关系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中日两国必须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务实、坦诚的谈判,使钓鱼岛问题最终得到和平的、创造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井上清的著作《“尖阁列岛”——钓鱼岛列屿的历史剖析》从翔实的史料着手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对此,原田禹雄专门著书《“尖阁诸岛”——读册封琉球使录》以反驳井上清的观点.文章通过对原田禹雄书中观点的逐一分析,不难发现该学者企图通过曲解册封使录中的史实来推翻井上清的观点,但由于其引据不当,考证粗疏,再加上大胆的主观臆想,反而从侧面证实了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近一年来,中日钓鱼岛之争备受国人关注。从“钓鱼岛事件”回顾、中国政府的态度及采取的相关措施、“钓鱼岛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如何看待国内一些民众的反应和如何正确、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五个方面,分析了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保卫钓鱼岛的决心,并进一步给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提出了坚守国家法律底线、理性表达爱国热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关于日本“购岛”事件的话语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副词在主权话语中的评价功能。研究发现:(1)在111条语料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共计使用了34个具有评价功能的副词。(2)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主要通过描摹性副词对日本“购岛”行为进行负面评判;采用评注性副词表达对日本“购岛”事件强烈不满的情绪:使用高程度副词、频率副词和时间副词等限制性副词强化了对日本“购岛”行为的谴责,并进一步表达了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先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钓鱼岛和明清政府长期有效的管辖与控制,表明钓鱼岛在历史上就归属于中国。中日钓鱼岛的主权争端,起源于明清政府积弱下的海洋退缩与日本维新后的海洋扩张,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又因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大国博弈,使它成为当代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之间诸多的历史和现实争端中,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最为关键。由于涉及两国的国家主权利益,中日双方决不会轻易让步。中日东海争端无论最终通过协商解决还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中国都必须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足够的法理支持。本文对钓鱼岛归属及东海海界划分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新一轮冲突暂告一段落。日本的盟友美国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全和合作条约》,这样使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又掺和进美国因素。通过对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缘由进行历史分析,进一步分析美国因素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对中日解决钓鱼岛之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安倍第二次组阁之后,在国内政策方面大力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为解禁集体自卫权创造条件。而经济方面的"安倍经济学"在1年多的时间里为推动日本经济复苏作出极大努力的同时,也几乎释放了全部利好。其扩大日本债务规模,促进日元持续贬值等政策加深了日本与周边各国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矛盾。而外交与安保领域的重大变化,从价值观外交到地球仪外交,从钓鱼岛问题到"东海防空识别区",安倍新政权的诸多新举措对中国的外部安全形势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伊始接连发生的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油气田问题等,使21世纪的中日关系开局不利.其中.日本的右倾政策和美国的遏制政策是制约中日关系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的两把双刃剑。从新世纪初期日本各届首相对华外交思路的分析可以推断。21世纪的中日关系仍将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