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片断:一、探究面的特征师:请拿出你们亲手做成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数长方体的6个面,并根据回答板书:面6个面(长方体)师:根据6个面的不同位置,我们把上面的面称作上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探究面的特征师:请拿出你们亲手做成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数长方体的6个面,并根据回答板书:面6个面(长方体)  相似文献   

3.
<正>一、新课导入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取出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让学生摸一摸。师:摸的这个面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把这个面完整地粘到盒子的一个面上,追问:"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2.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举例:高楼、冰箱、药盒等。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长方体。3.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被动的探究     
〖案例一〗这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先摸一摸、想一想,再在学习小组内谈谈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自己探究,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开始提问: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1:长方体有6个面。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  相似文献   

5.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荧屏,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开始看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移动又变成了一条线(直线),这条线再平移又变成了一个平面(长方形),面的移动又变成了一个体(长方体)。师:对了,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谁能举一些长方体的例子?生:砖、牙膏盒、一次性打火机等都是长方体。师:师举起一支打火机,这到底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就知道了。(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学具,看一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积木娃娃(电脑出示),它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师:我从长方体上找到的这个面是一个长方形(摸着长方体的一个面)。你们能从自己的积木娃娃身上找到哪些图形呢?请大家小组合作,边摸边说。  相似文献   

7.
一、在比较中初步认识长方体师:图1中右边的长方体与左面的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生:左边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它有6个面。师:图2中的两个图形也是立体图形,长方体与它们相比有什么不同?生: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设计意图:在比较、辨析中明确"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不仅有了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的标准,也有了推导长方体的其他特征的依据。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判断的标准,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片段一: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 1.从"体"上找"面".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能不能从上面找到你认识的图形? (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边说边摸.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从一个面上揭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让学生观察) 师:下面请每个同学从自己的学具中找到一个长方体.  相似文献   

9.
正【"望":病例观察】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一课的片段实录。师: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一下,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观察事先准备的牙膏外壳、药盒等各种长方体。师:想一想,观察一个长方体时,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生1:最少能看到1个面,最多能看到3个面。  相似文献   

10.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1.认识长方体。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生:有6个面。师:有几条棱?生:有12条棱。师:又有几个顶点呢?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案例:师:在我们的教室中有很多近似长方体的物体,你们能找出来吗?生1:教室中的喇叭近似长方体。生2:图书角近似长方体。生3:讲台近似长方体,还有电视机柜也近似长方体。……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我们的这间教室也可以看作一个长方体,你能指出它的长、宽、高吗?(学生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师:如果要粉刷这间教室,你觉得需要粉刷哪些面?(学生讨论后交流)生4:只需要粉刷5个面,因为地面不用粉刷。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段: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片段。师出示一个捐款箱的模型。师:正对着捐款箱的侧面看,看到了哪一个面?生:看到侧面。师:个子高的同学呢?生(少数几个):还能看到上面。师:一共有几种情况?(生很活跃)师(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摆在桌上):同学们可以绕着长方体走一走,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生_1:3个面。生_2:5个面。生_3:2个面。生_4:4个面。  相似文献   

13.
(一)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师:长方体的六个面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师:那么正方体的六个面又是什么形状?生: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师:如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那么这个物体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三个模型。)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第几个物体的形状和你想象的一样?生:中间一个。师:(拿起圆柱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一、在比较中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图1中右边的长方体与左面的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它有6个面. 师:图2中的两个图形也是立体图形,长方体与它们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谁能结合实物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有那些特征?生:(手拿实物)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对面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生:(手拿实物)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大小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师: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高?长方体有多少条高?生:长方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长方体有无数条高。【评析】学生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师:我们把模型展开成6个长方形,要求制作这个饭盒至少要多少铝皮,应该怎样计算呢?生1:把6个长方形的面积加起来。生2:上面积×2+前面积×2+左面积×2。生3:先求前、后面与左、右面组合成的一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再加上上、下面的面积。生4:但每个长方形的长与宽怎么找?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从长方体的长、宽、高中找出对应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师:谁能上来指出“饭盒”每个面的长与宽?(要求说出是什么面,长与宽的位置怎样。)师:各小组把模型贴好。每个同学向组里的同学说出每个面的长与宽。片断二:师:谁能归纳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第一课时P40~42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朱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图形王国。(屏幕显示动画片)你们在画面上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生: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师点击课件)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你们每个小组的篮子里也有多种形状的物体,请你们按形状分一分类。(学生先小组合作,然后汇报交流)生1:我们组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各分成了一类。二、动手操作,感受特点1.摸物体的面,说感觉。师:请你们…  相似文献   

18.
周军 《辽宁教育》2003,(9):62-63
《长方体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是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始。由此这一课也成了许多老师进行公开教学的首选内容。最近,笔者连续听了两位老师的执教,感触颇深。现摘录其中同一个片段,这个片段的教学任务是“理解长方体相对面完全相同”。课例一: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长方体的相对面有什么特征呢?生:相等。师:仅仅是相等吗?(师说话的同时撕下贴在一个面上的彩色纸,覆盖到它相对的另一面上。)相对的面不仅面积相等,而且……生:形状也完全相同。师:对!我们就可以说相对的面完…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钟楼区教研室主任卫建玫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中,卫老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成功地组织学生进行了真正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摸———做———说———看的活动中亲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对于长方体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摸出来的精彩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袋,里面有很多物体。你们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吗?指名学生上台摸。师:你们还想不想摸?师:在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都有一个魔袋,请小组内的成员都摸一摸。学生动手摸。师:不错,摸得还真快,感觉还…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圆柱体体积教学的一个片段: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生:长方体、正方体。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出长方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