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其实验目的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是: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α,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  相似文献   

2.
学习“向心加速度”后,不少学生甚至也有的老师认为“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可能是教材对“向心加速度”的描述是“Fn产生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就是向心加速度,它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其表现就是改变了速度的方向”(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4.5第一版)所致。但事实上有一例可说明上述看法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高一物理教材中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为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笔者认为,“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逐差法”的运用,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并非所有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问题都千篇一律地采用“逐差法”。  相似文献   

4.
中学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是建立在用实验得出对质量相等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和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成反比这两个结论的基础上的,再进一步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公式。可见,作好这两个实验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物理概念抽象难理解已是所有高中生的同感,用实验突破物理概念教学难点对提高物理概念教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速度是迈入高中的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物理概念,现用气垫导轨突破加速度概念的教学难点,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教材利用打点计时器求物体加速度的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测量这些点的分布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教材上通常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其原理是:如图所示是利用一条打好点的纸带。  相似文献   

7.
正"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也是学习的难点之一,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更是几乎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围绕加速度和合外力的测量以及相互关系的处理,各种变化是层出不穷。现对一些常见的探究方法作一点评析,以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相关实验原理,进一步把握命题的趋势。首先还是来说一下实验的基本原理。要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质量的关系,就必须测出加速度、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可以利用天平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则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8.
<正>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二节课中,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实验,也可以说是高中阶段较有难度的实验,也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最典型的范例。该实验的原理是: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讨论加速度a与m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案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案一利用速度图象求加速度方案解读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可知,  相似文献   

10.
基于硅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加速度传感器体积小(微米量级)、工作原理较抽象、课堂教学接受较困难等问题,构建了硅MEMS加速度传感器教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主要由加速度信号发生装置、高性能石英振梁加速度传感器、MEMS加速度传感器芯片、A/D转换电路、单片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电路、液晶显示装置等组成。加速度信号发生装置提供不同的加速度信号。高性能石英振梁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对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实验要求。该实验平台不但强化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也为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课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1.
1.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例1如图1是“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2.
魏永先 《物理教师》2010,31(3):29-29
现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4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关于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时提到: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怎样测量加速度的比值呢?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实验总是有误差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去面对有误差的结果.在"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中,因为仪器的限制,实际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值与标准值差别较大,甚至于学生觉得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所以有时候实验中的误差是致命的."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实验中有摩擦阻力的存在,包括空气阻力和纸带与计时器之间的阻力,它们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质量不变时,加速度和外力的关系以及外力不变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其中质量和加速度较容易测量,但是对于外力的测量,不同的实验设计,测量的方法不同,对小车质量和重物的质量关系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观察和实验在中学物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提供事实根据,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观察和实验是最重要的直观教学物理学中有些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运用适当的实验、观察,对突破思维的难点有特殊的作用。加速度概念的教学就是一例。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已是比较抽象的了,而加速度是建立在瞬时速度基础上的,因此接受加速度的概念就更难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加速度的概念,可利用两个倾斜度不同的斜面,使小球从静止开始滚下,让学生观察小球通过路标处的…  相似文献   

16.
高一物理教材中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为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笔者认为,"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逐差法"的运用,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并非所有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问题都千篇一律地采用"逐差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刚柔分解控制策略了加速传感器的在柔性机械手振动控制中的应用。通过硬件电件电路分 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不同分量,再分别采用直接加速度反馈法和模糊控制法实现对单链杆柔性机械手的振动控制,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是动力学的根本,深刻揭示了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具体定量的感知是关键。因此,做好"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非常必要。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提供了两个供参考的实验方案:"双车位移比较法"和"单车纸带打点法"。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关系时,  相似文献   

19.
王高 《物理教师》2012,(8):41-4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体现科学探究要素的课题,一方面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领悟探究的精髓,认识物理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作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了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把多次测量的加速度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具体做法一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