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汉东 《新高考》2009,(Z2):87-89
听力训练听力测试是考查考生听和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其主要测试点有:(1)理解对话的主旨大意。(2)获取对话中的具体信息。近几年听力测试中,对话或独白中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年代、价钱等的考查在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还要求  相似文献   

2.
听力命题特点及趋势解读 中考听力测试具有三个特性: 瞬时性.考生只能听录音材料一至两遍,且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这种测试不同于笔试,既定时间一过,就无法从容地回顾刚才所听内容. 信息性.听力测试与词汇和语境相关性大,与语法相关性小.如果我们不能领会对话发生的场所、背景或其他重要信息,对所听对话或独白的词汇、短语较为生疏,就无法在限定时间内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邢俊霞 《山东教育》2005,(21):60-61
一、命题要求 根据“大纲”中对听力教学要求的规定,听力测试的题型按命题的目的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类:测试情境反应能力;测试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听力测试主要是通过听录音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听觉反应。基本题型主要有:听力反应、听力理解、听写(听写单词或短文填空)等。现将各类测试题型解析如下: 1.听力反应此类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单词的听、说及识别能力和对简单对话的反应能力,该题听力内容和回答的选项主要根据“大纲”规定的30个日常交际项目的内容,以体现其交际性。  相似文献   

5.
一、明确测试的要求听力理解题由两节组成。第一节有五段简短的对话 ,每段对话提一个问题 ,只听一遍。第二节有五段对话或独白 ,每一段对话或独白提2至 4个问题 ,听两遍。语速约为 12 0WPM (中等速度 ) ,要求考生听完后从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听力材料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科普等方面 ,要求考生在听懂材料的基础上 ,作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 掌握所听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 理解具体事实和表面意思 ;3 进行简单的推理。二、熟悉设问的内容听力理解题依据所听材料的某一细节或整体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6.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个有声系统,听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听力试题是必考项目.然而,我们普遍较为重视英语笔试,学生对笔试形式较为熟悉,而对听力测试却望而生畏.一、英语听力困难的成因1.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和听力技能理解所听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的常用语汇量为900个,能听说简单的日常生活和教学用语,能回答有关对话及课文的问题;能读懂所学词汇及语法范围内的浅易故事或叙事;能用所学词汇及语法组词造句,无重大词法错误。期末考试包括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听力占15分,笔试占85分。听力测试的重点是听力及在口语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试的重点是语言基础知识没笔语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孙建华 《当代电大》2003,(11):89-91
本课程期末考试重在检验考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命题原则是 :根据教材所涵盖的交际功能、语言项目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听力和书面语言材料命题 ,涉及教材内容不少于 5 0 %。本课程考试时间 12 0分钟 ,其中 ,听力测试约为2 0分钟 ,笔试约为 10 0分钟。听力与笔试在同一张试卷上 ,考试时先进行听力测试 ,然后进行笔试。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如下 :听力理解 :15小题 ,每题 1分 ,共 15分。词汇与结构 :2 0小题 ,每题 1分 ,共 2 0分。阅读理解 :2 0小题 ,每题 2分 ,共 4 0分。翻译 :英译汉 :3小题 ,每题 3分 ,共 9分。汉译英 :2小题 ,…  相似文献   

9.
一、命题原则考查要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试题考查内容在2003年我市中考英语科命题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阅读材料的选用不局限于教材,力求全面地、科学地考查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英语语言水平,尽量为学生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二、试题简介1. 试题为选拔性测试题,卷面总分为120分,分听力测试和笔试(其中听力测试30分…  相似文献   

10.
一、测量方法与过程(一)听力测试的编制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听力过程、听力技巧的研究成果和现阶段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与测试的要求,并体现语言交际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对听力测试目标进行了分析,将测试目标确定为:在相对自然的语言情境下,学生感知语音、理解语义并适当运用交际心理策略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听力教学内容以及中学生平常可能交流的信息,确定测试要点,主要包括:元、辅音听辨、常用词汇、习惯用语、对文章整体的反应能力以及对交际情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等。试题编制得到了省外语教研员和中学外语老师的指导。测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四部分:①单词辨音;②对话理解;③完形填空;④短文理解,共36小题。将试题修改定稿后,由杭州大学外语学院制成录音带,平均语速为每分  相似文献   

11.
基于英语学科能力要素及表现指标框架,兼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听的分级目标与分级标准要求,提出初中英语听力测试立足语篇、设置情境、关注语用的命题原则,阐释这3条原则在命题中的具体体现,结合实例介绍在不同年级和不同主题内容下考查各核心能力要素的听力命题实践。  相似文献   

12.
听长对话或独自后回答有关问题是听力测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考查考生对一个结构完整、意义相对连贯的语段的理解能力,是一种高层次、有难度的听力测试形式。掌握这种试题的解题策略,也会对解决其他形式的听力理解试题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欧阳华玲  张彦 《高中生》2008,(12):14-15
一、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内容考点一:理解谈话主旨任何一段听力材料都要围绕一个话题或一个中心思想来展开,并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它可以用一个或几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概括。此类题要求考生听  相似文献   

14.
周爱东 《学周刊C版》2010,(11):196-196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现以对话或独自为测试的内容,在语言使用的场景中测试考生的语音、词汇、语法及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它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听信息的整体理解能力,而并非单一地检测语音知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学科考试说明》指出:听力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语言的能力,对特定情景对话或独白的整体输入和理解能力,有效信息输入的准确理解能力,以及同时存在和加工多条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听力实际上是训练听的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它涉及对语境的体验、对谈话人社会角色的分辨、对情境交流策略的运用等项技能的实际运用,预测则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认知技能。预测是指听者在做听力理解之前,根据各种暗示,如所给答案选项、段落或对标题等已有知识,对即将听到的对话内容进行预测,或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的有关信息线索,  相似文献   

16.
高考听力属于综合整体能力的测试,且突出交际性原则。听力测试材料主要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和科普常识等方面。测试的形式主要是听简短对话和短文后回答若干问题。它要求考生能听懂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能听懂所学语言范围内用正常语速谈论日常生活的内容;能听懂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 理解正确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7.
听、说、读、写是掌握英语的最基本能力。“听力测试”是英语能力中的第一要求,只有听懂了,才能实现交际。听力测试不同于笔试,笔试文字完全在卷面上,让你有时间仔细斟酌;而听力试题是录在磁带上的,播放录音的播放而进行,中间只有短暂的思考过程,一道题录音放过之后,立即进入下一题。整个过程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不可有丝毫的分心之念。因为,听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近年来,各地中  相似文献   

18.
1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命题特点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以对话或独白为测试内容,在语言使用的场景中测试考生使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知识的能力,强调口头语的真实性。它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听  相似文献   

19.
<正>一种语言的学习起始于"听",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英语的语言技能要求为"听、说、读、写",而听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各类英语考试的组成中,听力测试也逐渐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一个成分。听力测试题主要对学生的理解、辨音、判断、分析、反应及总结归纳等能力进行考查。故而,针对英语听力高考要求必须认真开展研究、分析,在将听力考试技巧与策略掌握之后,便能实现听力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电大英语第二册期末考试分为两大部分:听力测试和语言基础知识及阅读能力测试。两部分的具体测试内容形式和分数比例如下: 听力测试(20分) 包括三项内容;第一项(5分):听数段对话(对话双方各说一句或两句)或独白(两到三句),测试考生抓大意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判断和选择。第二项(10分):听一篇对话(对话双方各说四到五段,每段长度不等,多到六至七句,少则一句),测试考生捕捉具体信息的能力。具体形式是要求考生把听到的具体信息填入相应的空白处。第三项(5分):听一段独白(十句话),测试考生对整段独白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形式是要求考生根据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