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音乐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性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也是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对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受、启迪、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说,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因此,我们在处理教材和教学时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时莉 《快乐阅读》2011,(1):116-117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提高对音响的聆听能力,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培养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以及音乐情感理解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任晓彬  陈小红 《考试周刊》2011,(79):232-23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5.
余献红 《考试周刊》2011,(13):223-223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日益丰富和形成的阶段,面对新课程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这一课程目标和有效手段:身体力行,激发情感;抓住音乐形象,体验情感;引导学生审美创造,表现情感;用爱心,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6.
李锋 《考试周刊》2013,(46):184-184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主题,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高中音乐审美与鉴赏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审美兴趣、重视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发心理共鸣等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生命.一节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情"字一定贯穿始终.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让情感始终流淌在音乐课堂中,让情为音乐课堂增添生命的色彩.对于音乐课堂中如何运用情感,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生命.一节有生命力的课堂,"情"字一定贯穿始终.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课程的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要让情感始终流淌在音乐课堂中,让情为音乐课堂增添生命的色彩.对于构建音乐生命化课堂中如何运用情感,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表现。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认为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现在"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下面就本人在上《小猫钓鱼》一课中的点滴体会,来谈谈音乐教学中的"以乐牵动心,让美融于情"。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启蒙时期,这一阶段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美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品味以及情感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岭南版教材为例,探析了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具有审美和实用的功能与价值。学校音乐课程力求体现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的统一,因此要遵循音乐美的特殊规律并兼顾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鉴赏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对这门课程建立较强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丰富学生鉴赏的资源,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专业性的体现既包括抽象的音乐知识,也包括音乐承载的情感情绪功能。教师要抓住关键点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他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声动人,以情感人,以审美、创造性发展、表现和社会交往为其价值观,因为世界不能没有声音,人类不能没有音乐,所以音乐课程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情感体验。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美的实践中受到音乐的启迪,获得审美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何胜男 《教育》2014,(28):60-61
音乐是基于一定音律和节拍的声音混合体,是人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创造,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和人文性。很多教育专家认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不难发现,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激活,让情感态度真正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利于学生在教学中掌握运用。本文从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情境教育问题,探析对新市民子女的音乐情感培养,旨在阐述:发挥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熏陶功效,对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他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声动人,以情感人,以审美、创造性发展、表现和社会交往为其价值观,因为世界不能没有声音,人类不能没有音乐,所以音乐课程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感受与鉴赏(即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音乐学科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从情感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发挥审美教育的潜在、渐变效应,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音乐教师教学道路上永远的指路明灯。笔者尝试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程设计,以"祖国颂歌"为题,来体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理解,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表现的主要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和心理体验,所以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中占据主要地位。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始终,就应该通过以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回顾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的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美和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中。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本文就《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