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本是意义有待确定、有待实现的对话构成品,它在理解中存在.文本的语言并不是对实物的模仿m而是对观念的唤起.它指向一个虚构世界,这个世界只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读者的想象既是对文本语言的应答,也是在充实这个文本.由于语言的非周全性和文学描写的非实在性,文本还只是个框架.这个框架为读者的想象框定了范围也为它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在艺术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空白.阅读就是不断地沿着框架去填补空白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祁慧 《现代教学》2013,(1):90-91
案例:“What is ecotour ism?” “What is ecotourism?”是牛津教材S3AUnit3MoreReading中的一篇介绍生态旅游的说明文。本课的课型是阅读第二课时词汇教学,我希望引导学生通过透析词汇,品味语言来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咬文嚼字的能力,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就是解读文本。文本意义的解读是阅读理解的目的,而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双向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形式,还应注意语言符号的动态表意过程以及读者在阅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文本还原它丰富、立体、多维的开放性本质,师生均可实现阅读主体的地位,借助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图式去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阅读由"教学"状态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通过对现有语言材料的梳理、提炼、概括、整合,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言语实践,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4.
宾夕法尼亚州学者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以及教师多维组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发展个性、挖掘潜能的生命活动.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淀情感、发展思维,主动构建、吸纳、内化,提升语文素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多维贯通,让阅读教学鲜活、灵动,让文本流光溢彩,有效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图画书阅读就是儿童学习从图画书图文合奏的复杂叙事中获取意义的活动,包括对文字和图画这两种社会文化语言符号进行辨识和语义建构,并对文本进行复杂诠释.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读者要仔细观察文图,进行联想与推理,整合文图线索建立理解的脉络,联系读者个人经验发展出个人化的意义.这是一个在反复阅读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复杂的诠释策略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交互作用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外语阅读教学,对我们颇具启迪意义.根据交互作用阅读理论,"文字含义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号,被动地等待读者吸收.阅读者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它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这些变量无疑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英语阅读中的诸变量及它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下的阅读是读者在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与文本内容的一种互动,是意义重新构建的过程。阅读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种享受。而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行为的有效性,注意阅读策略的培养。通常,我们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即learn to read,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很好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后,学生能从文本中学到很多可借鉴的知识,即read to learn.  相似文献   

8.
空白语言即作品中被省略了的语言。它是作者为讲求炼字炼句和语言的含蓄美而留下的语言空间。一部作品有了空白语言,势必造成许多意义特质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亦即或造成作品的意义特质出现不可捉摸的真空,或造成作品内在逻辑出现意义承续上的断层,或造成作品的意境出现歧义,从而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疑惑与障碍。而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那么,在阅读赏析时,读者应如何破释作品中的“空白语言”呢?一、立足文本,探求“创意”“创意”即作者在作品中对现实生活所作的最初审美表现,是所有读者对文本(作品)进行阅读赏析时所必须…  相似文献   

9.
一、解构式阅读的特点解构式阅读是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一种阅读方式。所谓解构,就是一种“双重写作”和“双重阅读”,也就是在作者作品的基础上,读者再进行一次创作活动。在活动中,读者根据文本进行阅读。由于读者本身所具有的知识背景不同,不同读者对于文本的阅读是不同的,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所领会到的文本意义具有不同性。因此,解构式阅读的方法,重新赋予文本新意义,使阅读成为写作延伸的一种阅读方式。解构式阅读是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的一种阅读模式,具有本身独有的特点,表现为:1.地位的平等。在解构式阅读中,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8):26-27
本文首先讨论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阅读本质的必要性,而后从四个方面具体讨论阅读的本质:意义在阅读本质中处于中心地位;阅读的本质在于理解,而理解是读者积极主动参与意义建构的心理认知过程;对阅读本质的考察离不开对作者和文本的考察;阅读过程是一个读者、文本、作者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