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楚文化是与中原文化并列的华夏文明两大源头之一.本文试图在近年国内楚文化研究所提供的丰富材料基础上,从比较哲学和比较文化学的角度,对楚文化赖以产生的原始宗教活动、楚文化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楚文化最高成就——《离骚》所塑造的人格形象进行一些理论分析,并从中提炼出楚文化的内在精神特质.一、楚巫与酒神祭礼——从楚文化原始宗教活动看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文化源于原始的宗教意识,而原始的宗教意识又通过原始的宗教活动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从原始宗教活动提炼出某种文化的一些精神特质.在我国古代,中原人宗祖、宗天,而天和祖的意志是通过卜、筮活动这一中介转达给祭祀和祈求他的人们的.生活在南方长江流域的楚人,虽然也崇拜天和祖,但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则与中原人大不相同,这就是所谓的“楚人信巫.”楚人信巫,楚地盛行巫风.最早记载楚盛巫风的是《诗经》.《诗·宛丘》有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持其鹭羽.”《东门之枌》有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钟之子,婆婆其下.”汉班固《汉书·地理志》的一段记载可资补证:“陈国,今淮阳之地,周武王封舜后  相似文献   

2.
原始体育起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始体育起源一直是体育史学研究的重点,本着重分析研究生存需要、安全军事需要、教育活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原始娱乐活动、原始养生医疗活动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艺术起源与原始人类思维活动张浩.刘锐任何艺术活动,从起源意义上来讲,可以说都是一种思维认识活动,是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的再现。正如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罗伯特·路威所说:“那些荒古的画家需要食物,为求出猎有获起见,才画出了他心目中的兽类的图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关中科学文化的起源,认为,百万年以前在东部一带即有工具制造、用火等原始的技术活动;五六千年以前中部一带的房屋建筑、制陶、农业生产、动物驯养、纺织、冶铜、大型工程等技术渐具雏形;并萌发了天文学、数学、力学等原始自然知识。这是迄今所知关中平原上原始科学技术活动的开端,也是以后周秦汉唐时代关中科学乐章达到高潮的序曲。  相似文献   

5.
对于认识活动,人们习惯于在不同水平上以不同侧面为主进行研究。如对思维,偏重于对其过程及形式的研究;对感知,则偏重于其解剖生理机制和活动特点的研究。而在这种研究中,感知被理解为单纯向思维提供原始材料的认识的最初源泉和思维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许多传统体育活动都植根于其民俗信仰的文化土壤。通过对其民俗信仰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纳西族原始崇拜、原始巫、觋信仰以及东巴教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分析了传统体育在纳西族民俗信仰中的功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规律及保护与传承纳西族传统体育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房在琴 《成才之路》2014,(31):71-72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的确,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了不同程度的原始经验,这些客观存在的经验积累应该成为教师考量学生实际状况、甄别教学策略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要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并根据学生积累经验的特质将其不断系统化、逻辑化,有效地与教学新知融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一、在经验操作中提升关注效度操作经验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在体例、内容、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的使用要与教学教研活动开展相适应,先易后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具体运用时首先要立足课本,对资料适当取舍;然后通过泛读、精读、综合分析史料达到读懂资料;最后创设使学生亲身参与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传承非遗     
《辅导员》2013,(14):66-67
<正>砂陶,是一种原始的陶窑形态,其制作历史悠久,是一种使用煤泥粘土、煤渣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有取土、和泥、成胚、施釉、阴干、烧制等制作过程。贵州省盘县砂陶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是盘县第二小学的校本教材内容之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由许正江、胡静华两位老师指导的部分学生作品吧!  相似文献   

10.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写生则是一种表达自身情感体验的美术活动,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开发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幼儿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的创造反映了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心理需求,这是幼儿学习各种知识、积累各种经验的原始动力。在写生画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特点及作画规律,在活动中注意围绕“观察、想象、创造、评价”等方面展开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原始社会是人类逐步迈进文明时代的开端,人类祖先在原始时期创造的先进文化和技术等不仅在当时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后代子孙所成功继承、借鉴并发扬光大。原始社会的教育就是其众多文明中的一朵奇葩,对后世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原始社会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形式主要有:原始宗教、神话与传说、巫术与禁忌。这些道德教育形式告诉原始初民"应当怎么做"和"如何做才是对的",因而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早期人类所采取的调整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最初的道德范畴体系。原始社会中的道德教育植根于原始初民的生活实践,并为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权利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既存在着广泛的个人权利,又存在着广泛的公共权利,原始习俗权利构成了原始社会的制度基础。原始社会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程式化的权利机制,包含了现代权利概念的若干基本要素:具有一定资格的权利主体提出正当利益要求、相关人基于某种资源追求利益的行为、权力的运作、利益要求的实现等。这些要素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原始社会还存在着一定的权利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傩丑是维系祭祀力量、人神信仰、天地象征、乐仪娱艺的远古意识形态与社会思维的主要因素,是身份多元的中华种源文化。集群化的傩丑遗存是庞大的人文原生态认知场,万余年文化辐射,形成了包括社会生态圈、傩群文化圈、原始经济圈、教育教化圈的傩丑集群文化,蕴含民族表情史、动漫本质要素、前戏曲萌芽、野性创意智慧、非言语(文字)传播、原始思维发展等元素。从原生态丑学考察傩文化在我国首次以培育"集群"文化方式引导构建原始社会运行模式与原始文化集群化演变,在傩群文化背景下探究我国原始形态的"和谐社会"构建样态,借鉴傩种源文化血缘、演替、同构关系的建构追溯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渊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佤族原始宗教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佤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着密切关系,伦理道德中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伦理道德的维系和传承也大多由原始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来控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今天,处理好佤族原始宗教与建设现代伦理道德的关系,对弘扬佤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等数学一元函数原函数的存在性、原函数的连续性问题以及求分段函数的分段原函数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得到若干深入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文字发生的研究对于人类文明发生以及文字符号的真正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文字发生的符号基础是探索文字发生的首要任务。原始的视觉符号包括实物符号、结绳符号、八卦符号、原始记号、原始图画和原始雕塑;文字在由“渐致”而到“突发”的发生过程中,吸取了原始图画和原始记号,包括八卦符号的部分符号及表现方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由图画占主导地位而渐进为记号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2,19(3):9-12
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遗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并且强烈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本文以汉赋为文本,运用人类学、文艺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汉赋的影响,特别是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点对汉赋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习惯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习惯法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的,习惯法又强化原始宗教意识,维系原始宗教结构,促进原始宗教功效。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原始宗教与习惯法的互动,弘扬和提升有益的积极的内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岩画作为讨论艺术起源的对象,直接指向原始人类开始产生有意识的创造活动的代表,然就艺术范畴而论,此种原始绘画形式的内涵是否能够满足艺术创造的确切涵义,抑或是岩画更倾向表示了原始人类对自我认识的过程。朱狄在《艺术起源》一书中,从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探讨原始艺术的发生,因而引发此中之重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