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打破了中国孤岛的局面,使中国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现代化也随之开始。贵州虽然地处山区,但发展贵州近代化的计划却从未因为交通不便而停止。中国封建制度被辛亥革命彻底打垮了,贵州也因此迎来一个快速并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辛亥革命后,贵州却被迫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使得贵州近代化发展不仅停滞不前,反而有倒退的趋势。辛亥革命后,贵州由兴义军阀统治,1926年,贵州政权由桐梓系军阀掌握。周西成对贵州的统治仅3年时间,但他对贵州近代化的影响辐射却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前后(1901-1922)中国教育在社会历史变革的大背景下,开始向现代化阶段过渡,学校教育制度日渐合理完善.这一时期的学制在国民教育普及、修业年限、学制系统、女子受教育权利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本文将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个主要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演进过程为主,对中国近现代学制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保证。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提出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与逻辑联系,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和现代民族文化的构建互为动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客观上为民族文化发挥作用提供了历史机遇,现代化的目标必然包括民族文化本身的现代化。弘扬和培育中国文化必须着眼于现代化,落脚于人的现代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功能定位及其运用必须理性化。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从洋务运动时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萌芽,经历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深化,在民国时期形成制度化。山西大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三所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之一,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探讨其科学教育开展状况与特点,对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刘古愚的爱国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古愚是中国近代卓有建树的爱国主义教育家、思想家。他作为早期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先驱者,从不同角度讨论了传统教育的性质、作用、目的,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和副作用。为清末教育改革和辛亥革命后的实业教育与平民教育思潮作了思想准备。今天学习和借鉴刘古愚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的标志,这场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华民族日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孙中山为辛亥革命确立了三民主义理论、创立了革命组织、确定了武装革命的道路,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超越了“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本性,突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和西方现代化的逻辑束缚。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中国的特殊国情,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密码”;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又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性和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为探索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高度契合性,着重体现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4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毛磊 《江汉学术》2011,(4):30-33
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不容忽视,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除了中国前进的绊脚石;中共中央要求在纪念中共"逢十"大庆时,也纪念辛亥革命的"逢十"大庆,说明了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毛泽东主席,尤其是胡锦涛主席关于革命的理论阐释,也都显示出将辛亥革命置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旗帜地位。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辛亥革命时期,以国民教育为基础的新式教育全面展开;教育体制得以革新;实践教育取得长足进步,这些变革直接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重新审视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变革,对当前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至今已整整85年了.在纪念这场伟大革命85周年的时候,中国人民深切缅怀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们.先驱们为争取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先驱们创造的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功业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千秋万代熠熠生辉.85年过去,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并发扬光大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志士们未竞的事业的结果.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辛亥革命“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而完全彻底地取得了由孙中山先生开创的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毛泽东思想明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宏大性、完整性、独创性与超越性的精准概括。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助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命题的提出、遵循了现实需要的原则、明晰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奠定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方向。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二者一脉相承,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在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独特贡献,对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的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奠基意义和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总的来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主要体现为三种建构理路,即走向自主、自立社会理论构建,走向过程、生活社会理论构建以及走向关系、整合的社会理论构建,分别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固本强基。虽然中国体育现代化有着与各国体育现代化共有的特点,但体现中国国情体情的特色更加凸显,是建成体育强国的形象表达。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明白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什么,探索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战略路径知道要干什么,找准中国体育现代化的价值意蕴懂得传承什么。要在研究中国体育现代化本质内涵、战略路径和价值意蕴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无论是强化党的领导,丰富体育战略支撑,拓展建设体育强国实践路径,破解中国体育发展难题,还是激发全民健身的动力活力,都能使体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14.
陕西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的省份,又是北方诸省中第一个光复的省份,还是辛亥革命独立各省中坚持军事斗争时间最长的省份,直到清廷退位,南北统一,陕西方面还在与最顽固的封建势力升允等血战。陕西革命的成功,不仅仅将辛亥革命的浪潮扩展至西北地区,壮大了革命的声势和力量,而且还牵制了西北清军主力,吸引了河南清军西向,从侧面减轻了武昌前线革命军的压力,支援了湖北地区,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陕西独立影响辛亥革命的全局,在辛亥革命中有着独特鲜明的历史地位。西安新军起义,陕西光复是陕西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大事件之一,是陕西进入20世纪以来的第一件震撼事件。与其他省相比,陕西辛亥革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从1990年到辛亥革命是第一个时期,以染启超为代表的早期“新史学”思潮在这一时期影响很大,它为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奠定了基础;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第二个时期,史学思潮呈现多样化景象,史学近代化基本完成;从1937年到1949年是第三个时期,各种史学思潮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考验。1949年后是第四个时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政党观念在中国得以传播.因政党观念的传播,革命派和立宪派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党组织.这些政党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而伴随政党观念传播的议会政治,则提供了辛亥革命后政治运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与17、18世纪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同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由于时代不同、国情不同、领导力量不同、舆论准备不同、依靠力量不同、革命方式不同等原因,辛亥革命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而失败了、血的历史教训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完不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在于,为后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作为整个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社会教育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们在广泛的借鉴西方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学前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当下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庆袍哥在辛亥革命前期的反清斗争中为辛亥革命在重庆地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重庆的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辛亥革命进行中,袍哥固有的落后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使重庆乃至西南革命遭受重创。随着重庆的光复,当局对袍哥态度的转变,重庆袍哥逐渐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0月10日,我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公开报纸《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为该报撰写的“代论”,题目是《辛亥、北伐与抗战》。该文对中国统一战线发展史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见解。文章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要算是第二次统一战线,于是造成北伐胜利。现在,全国抗战,于是,又有第三次统一战线,包含着新的国共合作,及其他抗日党派的参加。”在这里,周恩来明确地把辛亥革命前各革命团体的联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