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奉使录》是研究"土木之变"前后明代与蒙古关系的重要史料。明代李实曾两次出使瓦剌,回来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奉使录》,描述自己的出使过程。但由于书中涉及很多英宗皇帝在外时的言行,故被限制传播。关于该书的书名说法各异,并且明代两个主要版本之间内容亦有差异,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各版本的优劣。《奉使录》不仅详细记述了当时朝廷遣使迎接英宗回国的历史过程,且记载了作者在蒙古地区的大量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两次大规模战争。这两次战争虽然相隔近百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二者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建宁事变和中平事变的结果完全不同,是由于士大夫在两次事件中对待中央朝廷的态度不同。董卓入京,袁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董卓入京直接导致了朝廷的混乱;袁绍又尽诛宦官,以致皇权愈加式微,是袁绍的策划开启了瓦解东汉政权的序幕。而士大夫心态的转变无疑也是导致东汉政权瓦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瓦剌脱欢统一蒙古,但不得不拥立脱脱不花汗。也先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蒙古大汗。为此他东征西讨,发动了1449年的对明战争。土木之变是明军不战自溃。北京围城不下,则蒙古内部矛盾也起了重要作用。不久,蒙古君臣终于兵戎相见,脱脱不花汗败亡。也先称汗,但他无法解决造成封建割据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矛盾,而为人又心胸狭窄,荒于酒色,终于兵败被杀。  相似文献   

5.
王士禛少年时饱尝满清贵族入侵之苦与明王朝覆亡之痛,心有创伤,青年时在扬州近六年,与冒襄为代表的遗民交往,深受震动与教益,并影响其诗歌神韵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为牢记血的历史教训,揭露法西斯的残暴罪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略述当年日寇入侵桂东的概况,以激发同胞爱国之激情。 中国的抗日战争,确切地说,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则从1937年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开始。广西作为八年抗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曾两次遭受日寇入侵。1939年11月,日寇第一次入侵广西,占领桂南十多个市县,国民党及桂系当局为确保当时南方国际交通线的畅通,组织了以昆仑关为主战场的桂南会战,消灭日军五千余人,遏止日寇深入广西腹地,结果得到广西军民的热烈拥护。然而,1944年夏季,日本帝国主义为挽救太平洋战争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土木之变是明代朝贡体制框架下明蒙之间发生的一次流血事件。其爆发并不是明蒙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而是诸多突发因素所致,其经过与明蒙朝贡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反映了汉、蒙两族相互需要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朝贡体制对明蒙关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整个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以至“海内外贤士大夫,奔走呼号,复兴民族之声,嚣然四起”,《复兴月刊》大声呼喊:“中国今日,内则政治窳败,财尽民穷;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累卵。  相似文献   

9.
永谢布是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它的一部分部众在明朝中期移居西海。永邵卜大成台吉、把尔户台吉、瓦剌他卜囊等人成为永谢布在西海的首领。永谢布一度是西海最强盛的蒙古部落,后因与火落赤的内讧而衰落,最终为固市始汗收编。瓦剌他卜囊是永邵卜大成台吉之婿。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西方世界挣扎着要冲破中世纪的种种藩篱之时,遥远的东方国土上群雄逐起,政局风起云涌,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动荡。而恰恰是明清鼎革之际的复杂政局,给穷途末路的封建旧制一线生存之机,形成了一段“死的拖住活的”的历史洄流。经土木之变后的明王朝,民族矛盾和社会关系的激化使其很快进入衰落时期,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吏治日益腐败,官以钱得,政以贿成,极尽搜刮鱼肉百姓之能事,财政拮据日甚一日,政治之黑暗混乱达到极点,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因之而空前尖锐起来。明政府不仅丧失了人民拥护,并且武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