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为明确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情况,引入DEA模型进行贡献率的测算。在创新构建贡献率测算模型之后,采集1996-2010年的指标数据,然后结合DEA模型测算1996-2010年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交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文章研究结论为交通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9号件”和“豫办[2005]37号件”精神,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知识、经验丰富的优势,为政府分忧当好参谋,为百姓解难架好桥梁,为河南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建设新型河南、为中原崛起再做贡献,河南省老科协日前发出通知,号召各基层组织和广大老科技工作为中原崛起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中原崛起是与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同样重要的发展战略。实现中原崛起对于河南等中部五省乃至整个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中原崛起的特定内涵,探寻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夯实中原崛起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4.
何玉华  俞立平 《情报杂志》2012,31(4):107-111
基于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采用2002-2010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信息化与物流的关系.结果显示:信息化对物流具有显著贡献,推进信息化对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不同地区信息化对物流的贡献相差不大,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信息化对物流的推动作用本身与地区关系不大;信息化水平和物流发展水平均以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信息化水平超前于物流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投入力度的强弱对科技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的进步能够积极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选用权威的衡量指标,选择1999年至2007年九年数据为研究依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河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状况的互动发展作实证分析,借以量化研究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两者的相互关系,对河南省实施中原崛起、中部崛起战略予以贡献。  相似文献   

6.
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中原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琴 《中国科技信息》2005,(20):256-257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壮大河南县域经济,要立足自身经济发展优势,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以民营经济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走“工业强县”和农区工业化之路,突出抓好园区经济、配套经济、生态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通过整体战略实施,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7.
柯玲 《情报杂志》2006,25(3):94-96,99
信息经济测度的重点之一是研究信息化如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假设资金、劳动力和信息是生产的三要素,以GDP作为表征经济发展的变量,从生产函数角度分析信息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用回归分析研究信息化对GDP的影响,用客观系统分析方法(OSA模型)揭示了信息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剖析了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经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对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快速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整体实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了保定市农业信息化状况,通过建立模型,把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量化,找出保定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可行对策措施,为科学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蓬勃兴起和广泛应用,已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转移,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由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特别是信息产业因其附加值大、技术含量高、渗透力强,而成为当今社会的先导产业,成为最有生命力、市场最广阔的现代产业.信息技术已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的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国家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其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计算机及软件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90年代,全世界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河南省科技投入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国内生产总值与R&D经费内部支出、财政科技拨款、科技人员投入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财政科技拨款的作用最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科技拨款的使用效率,积极拓宽科技资金融资渠道,吸引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为科技资金需求量身打造信贷品种,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1~2009年的河南省服务业及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就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SFDI)对传统服务业部门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河南省服务业整体,还是河南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较集中的传统服务业部门,SFDI对于技术进步均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SFDI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溢出效应)影响河南省服务业及各部门技术进步,但这种影响在服务业内部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曹华东  李玉楠 《情报科学》2000,18(9):802-804
根据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布局的方案和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周柯  胡毅翔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113-119
科技服务业可以促进一个地区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郑洛新自创区成立,“双一流”战略落实,政策支撑有力,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但是仍然存在着创新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失衡发展严峻,创新氛围薄弱的问题。为此,需要从强化创新动力,优化创新人才,深化创新理念,净化创新环境这4个维度进行融合创新,进而促进河南省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梁静波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8):64-67,79
纺织服装业是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对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很大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民币持续升值和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发展受到了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是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在分析了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发展状况后,指出了河南省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健 《情报科学》2000,18(9):798-801
河南省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但其开发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企业内部特殊的技术性组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选取组织、竞争、技术和政策四个维度对企业技术中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假设,通过利用河南省跨行业的企业技术中心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和微观计量建模方法进行检验,得出结论:企业技术中心及其认定对企业提高创新绩效具有正效应;但企业技术中心及其认定的相关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不同行业的显著性和相关性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企业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考虑到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为例,对科技主管部门官网78条科技政策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关键词共词网络分析发现,高端科技人才是政策关注的焦点。高端科技人才具体包括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政策重视对这两类人才的培育和使用。科技人才政策焦点既体现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也反映科技人力资源的现实矛盾,未来政策改进应更加重视政策体系的完善行、耦合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唐佳佳 《现代情报》2011,31(1):130-132,140
大中型企业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河南省大中型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竞争情报系统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河南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竟竟 《资源科学》2012,34(2):280-286
粮食核心区建设是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战略之一,而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种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旱灾是河南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河南省自1971年以来的旱灾危害从致灾和承灾两个层面进行评估,从而给出不同程度旱灾发生的可能性,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战略地位的提升及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承灾层面来看,受灾风险等级远高于成灾风险等级;受(成)灾面积指数一般不超过50%和30%,该受(成)灾面积指数下的风险概率值分别达到0.001和0.0006;受(成)灾风险概率小于3年一遇的面积指数分别为25%和10%;5%、10%、15%、20%成灾面积指数下的风险估计值分别为0.76、0.39、0.16和0.10,即分别为1.3年、2.6年、6.1年和9.8年一遇;从致灾层面来看,偏旱的估计值为0.110,即约9年一遇,在此等级下,分别对应受(成)灾面积指数为35%和20%。评估结果与河南省农业气象旱灾发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应用此模型对信息量不足的自然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估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