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书名的艺术     
书名的艺术郭以实书名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写书需要真功夫,取好书名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考虑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艺书的书名讲究艺术,科技书的书名讲究准确,而科普图书的书名则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在决定书名时,要考虑读者的水平和心理,运用艺术...  相似文献   

2.
黄志斌 《出版参考》2006,(2S):22-22
这种形式的“跟风”主要体现在图书:书名上,通过增删更改个别字词或采用相同的句式达到与“被跟风”图书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效果,以引起好奇心强的读者的兴趣。或混淆读者耳目,甚至以假乱真,搭“顺风车”扩大发行量。而实际上,书的内容与“被跟风”者大相径庭。这种“跟风”方式不被人认同,但发行量却往往不俗。  相似文献   

3.
啥样的书名更吸引眼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名是书的“眼睛”,也是图书各部件中第一个进入读者视野的,好似一个车站或标牌,指示目标和方向。在整个图书文本制作中,书名是被连续打磨得最光洁的文本细节,也是编辑对几个字或者十几个字的切磋琢磨,最后才敲定成书名。  相似文献   

4.
重印版外文图书书名翻译问题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淑萍  李莉 《图书馆论坛》2008,28(2):161-164
引进版权外文图书在我国重印出版时,将外文图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名称,并且将中文译名以大字体编排在书名页的显著位置,在版编目数据与一些MARC数据将中文译名作为主书名,由于同种书书名翻译不同,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袁楠 《出版广角》2015,(1):46-46
图书的真正价值在哪里?书名的噱头意在引人眼球,装帧的华丽几乎让人有买椟还珠之惑,腰封等宣传文案上的名人推荐,很多更是意在“人”而非“书”。有读者说一些图书很“水”,实在让做出版的人汗颜。读者所获取的精神养料,来自于作者和编者经过精密的智力活动,在内容中迸发出的精神之光。书能停留在书架上,能停留在历史里,也是因为它们在思想、理念、个性上的强大力量,历经岁月,滴水穿石而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 ,图书品种和数量增长很快。即使是同类或是类似内容图书 ,其书名也足以令人眼花缭乱。要想让图书书名得到读者的瞩目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文艺作品中 ,利用书名的标新立异来吸引读者已十分常见 ,出于竞争的需要 ,取书名往往极尽夸张和渲染之能事 ;而对于非文艺作品 ,书名则很少会考虑到吸引读者和影响读者等因素 ,往往仅限于概括图书内容和相互区别的作用。事实上 ,对于科技类专业图书 ,除却图书内容质量和装帧质量等基本要素 ,不一样的书名也可能带来不同的出版效果。对书名作用的认识始于数年前曾担当责任编辑的一本书 ,书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书名对读者阅读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书名对读者阅读心理的影响徐云(暨南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每天要接待众多读者,他们通过书籍文献的传播吸收大量的知识与信息。本文就书名对读者阅读心理的影响谈一些初浅的认识。书名是一本书的“眼睛”,是图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读者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是根据书名来...  相似文献   

8.
黄爽亮 《出版参考》2023,(7):71-72+82
书名设计对图书封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封面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书名设计不但可以准确地传达图书的特性,优化图书封面,而且还能给读者带来视觉的愉悦,让封面阅读成为美的享受,提升图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了提高书名设计水平,使图书封面获得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本文从书名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入手,对制约和影响书名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索,结合成功的书名设计案例的表现手法,提出书名设计要以图书内容为本,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让美的书名为图书封面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9.
一、布朗(Brown)法这种方法的借书手续是把插在书底页书袋里的卡片(上面印有书名)抽出,夹在读者的借书证里,将这些借书证按读者姓名字顺排在盒子里,每天只排当天借出图书的借书证,盒子标明借出日期,另在借出的图书底页书袋上插上一张注明借书日期的卡片。还书时根据这张卡片的日期,按读者姓名字顺,在相应的盒子里抽出其借书证交回读者,把印有书名的卡片插回图书底页的书袋里。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读者大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书店、书摊或图书馆、资料室选购、浏览、查阅图书时,书名是重要的信息指南。用市场学的观点看,只有封面设计新颖、美观并配有精彩书名的图书,才具有文化商品的竞争力。正是编辑与读者之间有了一种市场供需的默契,因而在书海中呈现出图书的书名也日趋活泼、丰富。前不久,在成都举办的首届全国新华书店西南片区订货会上,有国内近500家出版社、2万多种图书参加。为了便于在书海中有目的地“淘书”,笔者找了一套各省、市、自治区的图书订货目录查索。没想到翻开一册册书目,就像走进了书市的“超级市场”,东南西北中有地方风格、民族特色,讲人们衣食住行、启迪人生智慧的各门类图书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1.
书刊有封“面”,有书“眉”,由此看来,书的眼睛就应该是标题了,因为,标题即标出来引人注意的题“目”。在编校工作中对标题的编校处理也可谓是“画龙点睛”。英文书刊的标题(含书名)在编校工作中除了与中文书刊标题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其独特之处,譬如:单词字母的大小写、标点符号以及一些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目前,我国图书市场的英语图书占据了很大的份额,而大部分为国内版本,尤其在教材和教辅方面。英文读物要给读者一个正确的导向,除了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外,编校工作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不断地完善。在翻阅浏览英文书刊的标题时,…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图书馆的基层工作中兼管读者遗失图书我赔书工作、发现有些读者的赔书,实际上是在“买书”。因为图书并没有遗失,而是读者想占为己有,不原归还了,于是向我们声称:书已遗失,原来赔偿。为什么会出现读者“买书”现象呢?据分析,不外乎有这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书目式广告是图书广告最常见的形式。书目式广告一般应当有哪些内容?编发图书广告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下面讲一些个人的体会。一、书名编发图书广告时,书名是不会忘掉的。但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尤其是以下三点。 (1) 书名应当完整有些图书既有书名,还有副题。这类图书的书名往往非常抽象,很难使读者了解它的内容,而副题却比较具体地反映了书的主题。对这类图书,在刊登广告时应当将副题作为书名的一部分加以编排,不能省略。例如《红色的起点》,是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日本新版图书封面设计用心良苦,标题书名印刷字号不断扩增,不仅封面,也延伸至封背,上面同样印有大号明朝体书名,文字背景则追求简洁着色。步入书店,那些冠以巨大书名的新版图书以展示书名的平面布架方式令读者耳目一新。面对这一动态,我们可从一个侧面窥测日本出版行业激烈竞争程度。 1996年日本百万畅销图书《脑内革命》曾以其刻意设计的封面大字号书名走俏日本书市。今年一季度,接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著名的《美学》一书中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体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借助于外在的东西,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同样的道理,一本内容精彩的图书,其整体包装的首要任务就是它的外在形式如何给读者创造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引导读者去探究书的内容,形成富有意味的第二印象。图书整体包装设计包含了两大方面内容:首先是图书辅文设计工作,包括书名、主题宣传词、宣传文案、内容简介等的设计整理工作。在策划好选题,确定了作者以及稿件后,编辑需要根据对…  相似文献   

16.
责任编辑应该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的“总导演”,必须对图书出版的每个环节都认真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深度的介入。在图书出版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将实用技术图书打造成销售量大、深受读者欢迎的好书,涉及的细节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书名策划(名)、封面设计(皮)和内容的编辑加工(瓢)这三个主要环节上都能用心地把工作做到位,就一定能打造出深受读者喜欢和销量好的图书,也就是说:一名、二皮、三瓢,责编都要用心地把工作做到位,都必须要有匠心、要操心和要尽心。一、名,没匠心则不响书名对于图书犹如人之容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名是决定…  相似文献   

17.
近半年来,很多传统书店感到了来自网络书店的压力,一些读者在书店抄书名,再到网上订购图书成为常见的现象,甚至有传统书店的主人大声呼吁,网络书店应该给传统书店留下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书名尤宜细推敲熊成乾北京读者无论是购书,还是读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名。书名犹如人的眼睛,它是读者了解图书的窗口,它同时也是图书内容最抽象、最精炼、最准确的概括,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书名作为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人学者历来重视对...  相似文献   

19.
读者无论是购书,还是读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名。书名犹如人的眼睛,它是读者了解图书的窗口,也是图书内容最抽象、最精炼、最准确的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名的另一功能是揭示图书的内容和类别,为读者识别和检索图书提供方向。书名作为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大凡是一本好书,很自然的有一个好的书名与其匹配。其生命力可以延续很多年代。如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当代人按其模式编成《当代散文观止》、《当代诗歌观止》。世人皆知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也被后人编纂出《红楼新梦》、《红楼解梦》等等。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经常出现在报章作为栏目的标题。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唐诗鉴赏辞典》以来,各种“鉴赏”版本不下几十种。这种事例还可举出许多。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书名对一本书的流传和影响是巨大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作为编辑人员重视对书名的推敲、审定应该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社(刊)标徽的品牌文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书业经济蓬勃发展,琳琅满目的报刊、图书蜂拥而至,乱花渐欲迷人眼。出版社、报刊社如何在济济书(刊)林中发出自己的强力声音?怎样才能让读者“瞬间识别”和“即时发现”自己的书刊?我们常常讲“五分钟效应”,即受众如果没有既定的选择目标,一般情况下,他在拿起书本的五分钟内,除了看书名、作者、封面设计、内容简介、目录、封底、定价等要素外,还有一个几乎和书名、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