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需要对当前本科教育进行改革,明确其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本科教育改革必要性和急迫性的基础上,结合"双一流"关于人才培养的建设任务和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模式,认为需要贯穿"立德树人—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从通识教育、开放教育和持续发展教育三个方面明确改革发展的方向进行本科教育改革,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在追求"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进程中,应着力实现区域产业价值链高端化建设。高校协同创新载体"双一流"建设是区域产业价值链高端化的动力源头和重要途径。区域产业价值链高端化是高校协同创新载体"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导向和实践目标,要针对高校协同创新载体与区域产业价值链高端化的双向互促所面临的主要体制机制问题,系统开展高校协同创新载体运行机制体制的改革,即以科技制度和组织制度创新推动高科技牵引,以人才机制创新推动高智力密集性牵引,以发展模式创新推动高附加值牵引。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无论是大学自身加强"双一流"建设,还是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都应避免走入唯指标化和去改革化的误区。我国大学需要把制度创新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点,通过制度体系和制度能力建设来提高学术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将"双一流"建设融入到整个国际高等教育格局中,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坚守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学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实践阶段,"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和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文章初步探讨了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的本科教育建设问题。首先讨论了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其次分析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思想、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后探索了地球物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双万计划"要求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呼唤一流本科课程。如何建设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教学的"一流课程"呢?基于我校工科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线性代数"一流课程"建设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2019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的启动,各大高校着手开始了一流课程即"金课"的积极建设.对标"两性一度"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地方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主要存在的差距是:课堂教学引导仍属于低阶层次的认知阶段,课程教学"三基"创新性和挑战度远远不够.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引领下,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计算机导论"课程建设,应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认知的高阶性;改革教学"三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课程的创新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程的挑战度.  相似文献   

7.
2015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作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导向。这一理念为我国高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通过阐述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提出背景和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来理清思路,分析"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探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的是防止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忽视和削弱本科教育。目前,一流本科教育及其标准都面临着政策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冲突。就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实践而言,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调整问题,二是本科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问题,三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考试方式改革与考试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课程考试方式和内容不仅是为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引导、督促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严格、科学、灵活开放的课程考试管理制度是实现考试目标的基本保证。本文结合我校课程考试的改革与实践,探讨了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的有关问题,明确了高校课程考试的目标定位,强调了平时考核和结课考试相结合、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试纪律的严格化和课程考核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形态催生新工科,新工科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是新兴工科的设置与传统工科的改造工程。新工科具有面向未来和整合性两个特征。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下,地方大学应有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追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本科教育为使命,推进"电子信息+"新工科改革,在专业新结构、课程新体系、实践新平台上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做好"双一流"建设工作,必须厘清3个问题:谁需要"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什么关系?谁来建设"双一流"。推动"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大学管理改革。具体来讲,要实施战略管理,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重大成果导向的科研机制,以及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跨学科知识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基础医学研究是研究人类疾病的本质和规律的医学学科,它是针对临床问题而开展的前瞻性和独创性的研究工作。该文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础医学研究生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分析影响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最后结合"双一流"的发展战略,从制定培养方案、建设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创新培养新平台等方面阐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旨在打破高校身份固化、引入平等竞争机制、增加高校办学自主权。具有高校发展重要决策影响力的校长,重塑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科学公正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师生发展情怀和彰显优化布局能力的治校理念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经济社会、高等教育、行业和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高校应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特色、深化改革和开放办学的创建"双一流"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服务能力为动力、以建立现代大学为保障,努力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双一流"战略驱动下,各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双一流"建设相关政策。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方法,选取30个省域的"双一流"政策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典型特征表现为:政策名称与文本结构趋同、政策目标定量化和阶段化实现、均提出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在动力。政策内容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化、一流学科评价标准单一、人才建设重引进轻培育。由此提出了中国省域"双一流"建设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为高等教育改革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机遇,导入了新动能。高校建设一流实验室是支撑"双一流"的基础工程,是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剖析了实验室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功能与定位,指出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设计规划、资源投入、设备闲置、技术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的实验室创新途径和改革举措,探索推动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开放型实验室,成为"双一流"建设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成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课程超市以其多样性、结构性、关联性以及选择性等优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重点大学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选修课量小质低、课程间缺少内在结构、忽视核心课程等问题。为此,提供超市化的多元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管理、调整课程评估方式等成为未来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双一流"建设既有高校的类型结构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也有学科的门类结构以及各学科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以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为主;"双一流"建设学科则以工学类和理学类为主;"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量、学校类型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数量、学科覆盖面在地区分布上呈非均衡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实行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新探索。通识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核心目标。通识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是高校在深化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新举措。本文以医学类通识性课程肿瘤生物学概论课为例,分析了医学类通识课程实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一流的学生事务工作是"双一流"建设重要支撑,是完成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高等教育成就世界瞩目,其学生事务工作具有许多先进的理念与模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要立足时代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现新时代、新变革:价值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体验至上"转变、内涵重心向支持学生学习落实、方式方法向专业化专家化精准化转向、视域格局向国际化多元化扩展、思想引领向生活化实践化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