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月诗派及其主张与创作特色何啸波新月诗派,是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流派,对新诗的艺术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地位。此诗派形成于一九二五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闻一多率青年诗人谈诗论诗,形成以闻一多、徐志摩为核心的新月诗派。到《晨...  相似文献   

2.
《九叶诗派的合壁艺术》应用深度研究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对九叶诗派的艺术进行了全面且学理化的打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该书提出了不少创新之见,加之全书渗透出的当代性和当代意识,使该作成了研究九叶诗派艺术特点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唐祈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唐祈的诗歌创作特色主要表现为:内容上对反映历史真实的生命抒写,形式上对艺术创新的毕生追寻,风格上对西北民族风情的牧歌吟咏,语言上对抒情话语的独特选择。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朓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发展了山水诗,使山水诗创作彻底地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并对唐代山水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的不同从而阐释谢朓在谢灵运创作的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试论茶山诗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号茶山居士,是北宋末南宋初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诗集《茶山集》传世。他的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爱国忧民的,但惨烈的家国身世以及独特的诗学追求,使茶山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江西诗派诗人的艺术道路,其清峭、轻快、自然平和的艺术特色,开了江西诗派中兴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悲壮沉郁是张元干词作的主体风格。忧国忧民、抗争命运和湛怀息机,是这种风格的三大构成特质。而时代的剧变、封建艺术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张元干对江西诗派创作理论的吸收,则是促成这种主体风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朦胧后”诗派诗人们有很自觉的诗歌语言意识,他们的诗歌创作实验展示了雅克布森所说的诗性语言的功能,他们的探索是对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探索,但其创作实验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三个谬误:1、能指泛化,2、语言粗鄙,3、残缺,扭曲,滥用空白等极端行为。这导致了人们对这个诗派存在价值的怀疑,尽管这批诗人们时时有独到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唐分前后两个时期。后期诗坛有通俗、怪奇、雅正三个流派,三大流派构成了奇特的鼎立抗衡格局。通俗派诗歌的主导风格在于质实通俗,不避俚浅,讽兴时事,不虚为文。如此倾向可谓其来有自,总体上说是其主观追求的结果。就艺术实践而言,成就不小,但缺陷难免。“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此为通俗诗派审美追求的全部内涵,同时也是抗衡雅正诗派、怪奇诗派的鲜明旗帜。审视一番诗派鼎立之格局,有助于中唐诗坛形势的立体化认识。  相似文献   

9.
朦胧诗的发展、变异及其文学史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长达五六年的论争,朦胧诗由自发的艺术探索演变成自觉的诗歌运动,完成了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化,其不断涌现出的创新观念和先锋精神,对整个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朦胧诗作为一个具有实验性质的“先锋诗派”,在得到大众许可之后,必然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异,新生代正是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初期象征诗派到现代诗派再到“九叶”诗派,中国现代派诗歌由兴起到发展臻于成熟,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诗歌在艺术与现实、个人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知性、中外诗艺的交融等方面,由不平衡到平衡,达到了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李渔的小说因思想艺术方面的缺陷而饱受后人诟病,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其在小说领域内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所带来的创新,虽没有系统的理论总结,但李渔用他的创作向我们展示了他所坚持的理念,其在小说方面的创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渔在文艺观、人生态度所具备的异于常理的特质体现在小说创作中则形成了其标新立异的反传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扬州清曲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题材内容广泛,曲牌、衬词丰富,旋律和谐优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江苏最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地方曲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扬州清曲,我们需要探求扬州清曲传承中的客观规律,解决好扬州清曲怎样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从而促进扬州清曲的发展和繁荣,提高扬州清曲在国内外的艺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尼采的学说中,酒神精神既是其哲学要点,也是其艺术核心,作为非理性主义的酒神精神在艺术创造中有着理性主义所不能替代的而且也是特殊的艺术功效。从古希腊艺术开始,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就是由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4.
论钱钟书《中国文学小史序论》中的文学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在其学史观中,不仅考察了学本所呈现出来的社会历史性特征,而且从内在审美规范特征的维度透视了体的分类与创新。同时,他还立足于学的审美艺术性,主张尊重学历史的现象与事实,认为学史不应按朝代分期,“因世以求”,而当“以能为本”,并采取札记体的形式实现其对学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我们之所以指出《尘埃落定》的反"史诗"的文本意义,并非说脱离了"史诗"的界定,《尘埃落定》就失却了价值;刚好相反,它脱离了"史诗"的藩篱,正说明了它独特的文本意义和艺术创新的价值,也说明了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趋势在开始走向看重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与书法是唐代文化艺术史上的两座高峰,二者在韵律与节奏、意境与神采、哲思与艺道等审美特征方面具有一致性。它们的发展是由唐代开放的思想文化环境与自由豪迈的人文精神共同影响的。其共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诗歌对当代书法审美与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形势,高等艺术教育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对高质量多样化艺术人才的需要与培养的问题。为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艺术人才的需要,从创新艺术院校的办学思路、确立目标定位、凸显办学特色、强化办学质量等几个方面出发,力求探索新疆本土艺术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艺术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武威攻鼓子是一种器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民间乐舞,是武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从其服饰特征、表演特征、民俗特征、人文特征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武威攻鼓子的艺术审美特征,意在突出武威攻鼓子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意境》一书把传统的意境理论置于中华民族化大背景之下。对意境生成的化根基和思想渊源作了深层次的考辨,并贴近中国古典艺术实际把意境放在它所滋生的艺术土壤和艺美学意义上予以把握和描述,因而能博采众长又不类前说,得攻玉之石成发新之论,但意境研究的拓新价值更在于实现其理论的现代转换,以获得可言说的现代话语内涵。重构意境范畴,厘定意境蕴涵,拓展意境界面,并与现代阐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等实现理论精神的融通,是达成意境理论现代转换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鄂东南苏区革命民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历史民歌,主要包括红军歌曲和传统民间歌曲。其具有全民参与、专业创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传播特点,同时呈现出音调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追求审美品位、彰显文化生命等艺术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