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所以,要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及“语感”一词:“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一”;“总目标”中说,“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学建议”中说,“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是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感”二字,如其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后在各阶段的目标中,对语感的培养更见具体、明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立足生本,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感受能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语感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奠基”,那…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感和语感教学一直是广大教师的认识“盲区”,不知语感为何物。认为语感这一概念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培养学生语感是专家学者的事儿,与自己无关。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培养被摆在了一个重要高度。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其实语感并不神秘,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触:阅读同一篇课文,有的学生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也就缺乏“后劲”。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是很多的,笔者认为积累的方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怎样积累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辨、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就从加强朗读训练、创设感悟情境、学会审视语言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6.
方丽芬 《广西教育》2013,(37):52-52,55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语感浸润语文课堂呢?笔者以《乡下人家》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阅读或听人讲话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语感的培养应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林惠娜 《考试周刊》2012,(15):43-43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灵动的文本,品味语言特点,赏析修辞手法,领悟写作技巧.能有效地培养语感.知道哪些词语重要,感受哪些句子优美,从而学会摘录笔记、积累语言。然后,引导学生由课内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展,从课外读物上丰富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存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进行阅读直接感知语言,  相似文献   

20.
许金清 《新疆教育》2012,(16):38-38
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丐尊先生。其后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如其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后在各阶段的目标中,对语感的培养就更见具体、明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