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也谈"关键"     
读了黑虎的《谁是关键》一文顿开茅塞,方知尽管人们常说"领导是关键",而档案工作的关键却不是领导,而是档案工作者.可细一想不对了,如果档案工作者是关键,那又把领导置于什么位置呢?  相似文献   

2.
胡远杰 信息时代,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财富,档案人再也不能用老观念、老办法来约束自己了.上海市政府最近在外滩专门批给市档案局九千平方米的一幢老建筑,用来展示上海历史,你能说上海刚刚在东方明珠电视塔下建了一座历史博物馆,干吗还要建一个?我说现在从领导到百姓,对档案工作都有一种新的看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这种改变了的看法,用更宽的思路去收集、编研、开发利用档案呢?我想这就是档案馆提供馆藏以外信息服务的原因吧!当然要搞出档案馆的特色,不能把档案馆克隆成图书馆或者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正沧海一粟:档案编研"为谁编",关键是如何理解这里的"谁"?这里的"谁",其实就是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即档案编研成果是给"谁"看、为"谁"服务的。那么,档案编研应该"为谁编"呢?党政领导,社会大众,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还是外来宾朋客商?李正平:一般情况下,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4.
如何发挥执法监督作用,这是我们刚刚开始探索的一个问题。企业档案部门检查、监督本企业档案工作的依据来源于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颁布、施行,使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企业档案部门如何发挥检查、监督的职能?我们的体会是: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克服档案部门自身的思想障碍对企业行使监督权,许多同志起初思想是有顾虑的。有的说法归法,谁拿你当回事,有的说档案部门算什么,归档那么难,是有求于人的部门,讲服务还差不多,要是实行检查监督,谁买你的帐?还有的同志担心一讲检查监督档案工作就更难做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反复学习了《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  相似文献   

5.
请问各基层单位采用何种档案分类方法?/treetree:请教基层单位或掌握基层单位情况的同行:贵单位的档案采用何种分类方法/分类方案/分类标准?分类的目的是什么?谁做的分类?效果如何?难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9年第3期刊登了记述茅以升先生对钱塘江大桥档案保护的专稿《茅以升:不复原桥不丈夫》,谈到大桥档案主要保存在浙江省档案馆。实际上,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至今也保存了一些钱塘江大桥施工过程中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是谁留下的?都有哪些内容?本文将揭开这个谜底。  相似文献   

7.
《档案法》为谁而立?是为了约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权力而立,还是为了管理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而立?简单说,就是《档案法》到底是法他人还是法自己? 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许会让许多档案工作者,尤其是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工作者感到意外.在他们看来,《档案法》的立法目的很明确,就是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许多人认为,《档案法》是管理档案事业的利器,并且,更愿意将《档案法》当做"武器"来使用,以强化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增加档案行政管理的强制力,提高档案行政管理者的威势.普遍存在着《档案法》是"软法"并希望修改成为"硬法"的观点,就是有把《档案法》当做更有力"武器"来使用的渴望.这几乎是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8.
阿昆 《北京档案》2004,(7):40-40
开场白:档案收集难在哪?有人说,难在归档范围的制定过于原则、简略;难在业务部门和档案部门认识不一致;难在档案部门经费少;难在领导不支持;难在档案人员没有真正做到尽职尽责.更难在这么多原因常常在某些单位同时起作用,您说,档案收集还能不难?   ……  相似文献   

9.
阿昆 《北京档案》2004,(6):46-46
开场白:档案收集难在哪儿?有人说,难在档案室这一基础环节上,因为它是档案收集的"源".档案收集难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身负档案收集重责的档案部门难逃其咎.你同意这些看法吗?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2004,(6):1-1
谁说档案部门一向四平八稳,很少出新闻?北京市延庆县档案馆在2004年春天,招引得素来门槛很高的首都大牌媒体频繁采访,竞相报道.这都因为该档案馆近一个时期的档案资料征集工作成果丰硕(详见本刊上期报道).我们称其谓"延庆现象"或"延庆冲击波"丝毫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1.
最近,部分北京市人大和政协委员视察了市档案局、馆的工作,针对本市档案工作发表了重要谈话。委员们对本市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志元说:“档案工作对我们国家建设也好,对我们日常的工作也好,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谁不重视这项工作,谁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和教育”。人大代表段天顺说:“首先对档案工作者表示敬意。在现有的条件下,把档案这项工作管理得这样好,是难能可贵的”。政协委员、民委主任赵书说:“存古为今,事业崇高。这么多人,默默无闻地不为名不为利,把青春都奉献给档案事业,保存着这些档案为社会服务,恩泽后人,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人大代表李乾构说:“在艰苦的条件下,档案人员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虽然工作条件差,但工作做得非常地细致,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
古人有言“民无信不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之风,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而且还是迎接入世的挑战,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建立诚信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档案工作在其中,应该是有所作为的。但如何作为,档案部门的认识显然还很模糊,甚至不乏歧见。如企业自身建立的诚信档案,究竞是针对谁的?企业能否为自己建立诚信档案?对于企业诚信度的评价,可以从其自建的“诚信档案”中获得吗?企业诚信信息的采集和整理,究竞该由谁来承担?档案部门在其中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等等等等。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更多的作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文件、档案的形成与运动过程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谁都知道文件最终要转化为档案,但是文件如何转化为档案?文件何时转化为档案?本文想就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探讨文件、档案的形成与运动规律。一、文件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伴生物:零次性、真实记录性、现行作用性是其主要特征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会有很多既定的或随机的事件发生,从而会形成很多份零散的文件,而每一份零散文件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规定性。其中有一些是已经如实地记录了发生在相应活动中的某一点、某一环节或说某一过程的具体事件或事实,比如一些纪实性的新闻照片、录音录像、科研手稿等,它们记录的是一种写实的零次形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一、档案信息源的含义及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 什么是档案信息源?顾名思义,就是档案的来源。确切地说,档案的信息源,就是指形成档案信息的一切事物。档案信息形成于社会各个机构,最初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一定阶段上转化为档案。档案信息源相应地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形成档案的机构或个人,即机构源;二是指档案的前身——文件,即文件源。机构源和文件源是研究档案信息源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为什么要研究档案信息源?简单地说,了解并把握档案信息源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条件或保证,甚至可以说,这本身就是档案工作的内容之一。现代档案工作中档案信息的流通问题早就成了核心问题。信息论认为,信息流  相似文献   

15.
沧海一粟:看了2006年《档案管理》第2期、第3期先后刊发的刘东斌先生的《档案鉴定——为谁鉴定》和《档案鉴定——由谁鉴定》两篇文章,我很受启发.想到了“档案业务指导应当对谁指导、由谁指导”这一看似很平常常的问题.可真要回答,大脑却一片空白,觉得怎么回答都不太合适。深感困惑.特说出来请教大家!也许经过讨论后会得到一些大家相对比较认可的答案.对我们的业务指导实践也许会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王云五与中国出版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迪 《编辑之友》1998,(2):63-64
近百年来的中国读书人,谁没有读过商务印书馆的图书和杂志?谁能说自己一点也没有受到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谁说<西游记>就一定西天取经,谁说<三国演义>就须逐鹿中原,谁说<水浒传>非要梁山义气,谁说<红楼梦>就只是封建家族的悲欢离合?现在,除了对四大名著本身的出版之外,一些出版者也不断另辟蹊径,换个角度将四大名著"变(编)"出了无数花样,在此略举一、二.  相似文献   

18.
众说档案文化产业(之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昆 《北京档案》2004,(3):48-48
是提“档案文化产业”,还是提“档案文化产业化”?多数来稿不欣赏“化”。由此看来,陈姝《向档案产业化说不》的论文,荣获市档案学会上年度学术论文一等奖,确属当之无愧,既符合档案部门实际,又代表多数人观点。顺便预报:第5期将辩论“档案收集难在哪?”  相似文献   

19.
阿昆 《北京档案》2004,(12):36-36
开场白:"档案收集难在哪儿?"的辩论历时8个月,将于本期收场.说档案收集难,难在何处?说档案收集不难,原因又何在?70余人参与,各抒己见,又各执己见.既无专家定论,也无领导拍板,但读者皆已开阔视野,心知肚明.这就是"每期一辩"的宗旨,似无结论,似有结论,惟愿档案收集工作前景更美好.新年伊始推出新辩题"区县档案编研何去何从",诚盼读者提出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李兴利:《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切实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能力"之后,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完善档案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能力".这里提出了一个新词——"档案治理",请结合实际谈谈"档案治理",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