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化,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必然趋势。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旗帜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通过指导中国革命,得到运用,从而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得以改变并得到普及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史过程。本文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毛淑琴 《科教文汇》2008,(6):123-1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是一脉相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并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阶段:五四时期、延安时期、文革之前和改革开放之中。本文将围绕这四个阶段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做法、经验(包括教训)。尊重历史,正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百年历程,当今如何正确引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使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使其持续不断地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得到普及与发展的过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有关文化方面的战略与策略相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文化意志的集中反映。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并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是时代伟大创新的产物,是以实践为指向不断发展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实引起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更多的思考与反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化体制改革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成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景香  张体 《科教文汇》2007,(2):173-17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得到普及与发展的过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外在因素是任何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不例外。外部因素是指对马克思中国化过程有影响的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外部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主要是:马克思的准则不仅要与内部因素相融合,还应与外部因素相融合。在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各个时期内,外部因素具积极和限制两大双重作用。在现代化经济时代,外部因素仍然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形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想和战略观点,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有了质的飞跃;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优良的理论依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过程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贡献,本文着重论述了江泽民同志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谭建陵 《今日科苑》2007,(24):16-17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多种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根本性的区别。无论是哪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本质都是代表或符合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叙事”理论作为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尝试,自提出以来就呈现出辩证性、连贯性、历史性等特征.而且,詹姆逊的“全球叙事”理论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片面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特点.在研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进一步构建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以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它们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的作用,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张体 《科教文汇》2008,(11):209-209
推进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向针。"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如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得到回答。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早期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大钊就积极参与各种留学生的社团活动,对中国政治情况逐步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他意识到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救中国,更是加强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认识。"五四"时期的李大钊更是创办报刊,办学讲课利用各种方式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早期从民主主义者转而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的,他将先进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相信无产阶级将会主导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国传统哲学四大主体思想,是中国人在五千多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最全面、最集中的概括,其哲学思想根据,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现阶段我们谈中国模式,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对其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冯樱 《科教文汇》2012,(32):16-16,18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我军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毛泽东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章初步探讨了这一理论形成过程的思想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理论"转变成"群众手中武器"。农民作为中国的主要群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目标,农村地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的场域。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有效的在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角度看,人类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据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全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吸收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精华,在相似的哲学文化基础、社会理想、道德思想基础上,在顺应中国历史实践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从文化视阈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又要防止文化国粹主义,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当下"儒学救国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体 《科教文汇》2008,(31):209-209
推进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向针。“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如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得到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