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行为与卫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然过程,也是必经阶段;因而幼儿教师和家长们最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巴金也曾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要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则是其他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因而从小就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笔者在本文中从"引领示范的作用、卫生制度的形成、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萍 《青海教育》2014,(12):51-51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包括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智障学生智力迟钝,能力低下,反应迟缓,生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水平均较差,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性方面的缺陷外,重要的是培养其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杨力 《双语学习》2007,(5M):38-39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毫不客气地说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的好坏又直接受到生活习惯好坏的制约。因此,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智力发展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就是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促进其终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本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身发展的目的.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吴瑜 《陕西教育》2007,(7):41-41
养成教育是思品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体持久的一种教育。也是人生中的"定型"教育,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性格、习惯、爱好、甚至品德和气质的形成,不仅是习惯教育,文明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但在活动中更能促进养成教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小学的教育阶段,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好的品格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上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切入点。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同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指养成教育的重要地位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论述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良好习惯是人格发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从小抓、抓小事、长期抓.因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培养好的品质就需要从日常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人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依据国家正式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制定的,是国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的内容共20条,是我校开展行为训导养成教育的根本依据.小学生年龄小,因此,既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又要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家校教育愈来愈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发挥家校合作教育的优势作用,深化德育与智育的双重目标,成为当前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追求。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做好他们的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教师仔细思考和探究。将家校教育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相融合,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展开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郭延玺 《新疆教育》2012,(16):92-92
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我认为,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先要让他们有习惯养成的意识;其次,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培养。  相似文献   

12.
高会娟 《考试周刊》2016,(7):164-165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训练。本文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对策两方面作分析。希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习惯,把他们培养成会学习、爱生活、懂礼貌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由于儿童们年龄尚小,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为人处事的习惯还没有成型,对一些事情缺乏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此时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和不正确的三观,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惯养成教育是对一个人人格和行为品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教育。综合来看,它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对新课程大纲的分析和平时上课时对同学们的观察,学习习惯养成教  相似文献   

14.
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对张掖市小满乡中心小学养成教育的调查张掖地区教委普教科近几年来,张掖市小满乡中心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狠抓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基础他们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育阶段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养成教育课程融合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教师更应该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低年级正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契机。我们应该从阅读、写字、创新思维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小班幼儿刚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通常称之为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呢?心理效应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给人以顿开茅塞的启迪,细细品味,我们的养成教育工作亦可获得颇多灵感,在养成教育中巧妙利用心理效应,无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养成教育是学风、校风形成的关键。校园文化是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对教师、学生的熏陶,良好品质的养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养戍教育在校园文化的行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使得学风浓,校风正。其次,养成教育有利于学校管理。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管理。再次,养成教育有利于学校、家长共同管理。播种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让养成教育的影响扩大到家庭、社会,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多重育人网络,从而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目的。最后,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想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我们必须加强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20.
杜丽军 《文教资料》2014,(33):114-115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将受益终身。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切实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一是良好的养成教育是促进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保证;二是通过养成教育的多元主体实践活动,使小学生获得多元化发展;三是在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活动中可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四是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促进社会、家庭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