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剧增、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加剧,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由于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怀疑,并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近年来,我国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直接目的是转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本文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得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必须立足国情,以生态规律为指导,围绕产业结构的转型,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避免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发展模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飞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创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奇迹,但是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资源能源枯竭、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制约着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作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在快速发展中也不能摆脱生态问题的困扰,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束缚、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生态发展。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紧迫性、复杂性,必须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深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环境,是以城市的生态文化来显示各种力量的相互制约和促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态城市与各种资源配置协调共生的成果.生态城市建设既要重视城市的生态化、文化性、智慧型特征,同时还需要将循环经济的特点体现出来,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生态城市建设中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生态城市环境中构建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生态城市与文化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热点与重要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技能型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经济运行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对经济运行有着深层影响,出现深层次矛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经济运行中各个环节的深层次矛盾。为此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建设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这一时期是资源消耗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实践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当前应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7.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社会、公众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我们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湖北的发展,建设好两型社会,最关键的还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抓发展首先还是要抓新型工业化,没有新型工业化,建立两型社会就会缺乏物质基础。本文阐述了两型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并且提出在当前条件下,如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才能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面对人口压力、能源挑战、资源短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瓶颈约束的增大,如何寻找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如何积极转换增长方式;如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提升1980年以来“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的发展内涵;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凸现,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所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现实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求。现代的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国工业增长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本质上是西方工业技术路线与中国自然资源禀赋之间的差距。因此,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是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保障。实施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工业税收价格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出现衰退是因为没有看到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和生态协调的基础之上的.资源型城市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走与传统工业化道路完全不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还是西部大开发的建设,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观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使全世界及全国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我们赢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的挑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我们必须适时地转变观念,超越传统工业化阶段,为本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找到交集、照顾急场、统筹兼顾、以我为主,在数量增长中求质量提升,最终实现江西省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的综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技能型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各国解决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因此,如何辩证看待低碳经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若干观点对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低碳经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发展内涵;就是要坚持依靠改革促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科学发展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区域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业是目前耗能和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如何处理好建筑业与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实施“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基础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建筑业必然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对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总面积达20亿平方米,同时建筑总能耗也在逐年增长,因此建筑节能不仅是我国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最为关注和重视的领域之一.本文将对建筑节能技术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潜力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佳题】(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38(.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8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12分)【佳题赏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经济常识…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和资源短缺的矛盾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资源不足、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任务尤为紧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胸怀忧患意识,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和健全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建立绿色技术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症结。为解决这一症结矛盾,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就"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可以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