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超 《考试周刊》2013,(37):14-15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对造成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课本中一直沿用"五四"以来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悲剧是封建礼教,家长专制造成的,这无疑有一定的道理。焦母之所以能够强迫儿子驱遣刘兰芝,就是因为封建礼教赋予的家长权威。封建礼教、家长专制只是表层的原因,恋子情结才是真正导致刘兰芝婆媳不和与被驱遣回家的内在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历来为人们所贬斥,焦母作为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反面角色,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文章试图用社会历史研究法联系那个时代的历史事实,重新解读焦母形象,造成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元凶不是焦母,而是诗歌中所提及的太守。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从刘兰芝被遣开端,以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结束,两人遭遇令人同情,结局令人伤悲。造成焦仲卿、刘兰芝悲剧的因素涉及家庭、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家庭结构缺位导致焦家家庭不稳,利己归因心理偏向导致焦仲卿、刘兰芝认知偏差,而封建家长制则是两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记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本文从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浅谈刘兰芝被谴的原因,及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蛮横地破坏儿子焦仲卿的美满婚姻,把无辜的儿媳刘兰芝逐回娘家,造成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惨剧。焦母亲手毁掉了儿子一生的幸福,也让自己的余生充满了孤独与悔恨。千百年来,焦母成为“恶婆婆”的典型,为世人所痛恨。但是,焦母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呢?难道她成心要把儿子往绝路上逼吗?我想,天下没有这样恶毒的母亲。让我们走进焦母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一下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一、无子不是理由焦母为何要驱逐刘兰芝?有人说:不孝有三,无后有大。焦母是嫌刘兰芝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要从刘兰芝嫁到焦家来到底…  相似文献   

6.
刘兰芝悲剧的个性心理特征庆志远《孔雀东南飞》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叙述刘兰芝不能见容于婆婆焦母,被休遣回家,以致和丈夫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兰芝为何不能见容于焦母呢?其原因除了封建礼教作祟这一根本原因外,其主要人物之间的个性矛盾也应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悲剧根本原因的探究,有人认为刘兰芝之所以被遣,是因为她没有生孩子,是因为她不守礼节,是因为焦母的恋子情结,是焦母处于更年期等  相似文献   

8.
引发焦、刘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既不是焦母的变态,也不是刘兰芝无生育,而是焦仲卿有难言的生理缺陷;焦仲卿貌似一个殉情。实则是无奈的速避。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认识这一悲剧,诸多疑团才能尽释。  相似文献   

9.
丁毛同志在《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原因之众说与我见》(《中学语文》93年1期)一文中,就人们对《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作了归说,认为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并罗列了各种说法的大概,从而分析说明“门第说是站不住脚的”,“越礼说也不能成立”,“守旧说的论据也不充足”,“至于‘情爱说’这种观点,破绽就更突出了”。然后进一步说明:“刘兰芝这样一个美丽勤劳、孝顺公婆、尊重兄长,与小姑相处也亲善和顺的姑娘,仍被驱遣,原因主要是什么?是她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引起了宗族意识非常强的焦母的极其不满!”文章接着解说了什么叫“七出”,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汉末魏初,政治动荡,引发思想裂变,纲常名教受到空前冲击,人的个性得以张扬。刘兰芝个性美的内涵是怎样的?焦仲卿痛苦的生命抉择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是怎样体现的?焦母何以会休刘兰芝?仅仅是封建礼教和门阀观念的影响吗?太守迎亲宏大场面是实写还是虚写?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时代精神与人文因素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人们总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感伤不已,甚至把刘兰芝奉为坚守爱情的烈女典范。唏嘘之余,若再细斟详酌这个故事,笔者觉得刘兰芝之死不单是因爱而死,更是她和焦仲卿的性格所致的悲剧。一、刘兰芝刚硬性格的悲剧刘兰芝是爱焦仲卿的,自知不被婆婆喜爱,不愿夫君夹在婆媳之间为难,主动提出"遣归";夫妻话别时,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对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众说不一。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观点。 (一)门第说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越礼说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三)守旧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无所思》  相似文献   

14.
造成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原因很多,例如她的性格,能力;丈夫焦仲卿的懦弱;婆婆寡居;两家的社会地位相差太大;无后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因该是封建观念、门阀制度对妇女的戕害,对人性的扼杀。刘兰芝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它已经成为了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深入人心,美丽、善良、勤劳,知书达礼,自尊又自强,对爱情极为忠贞,敢于殉情来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常常思考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除了一般认为的社会悲剧说(封建家长制导致)、门不当户不对说、焦母恋子情结说等等以外,是否也可以从刘兰芝性格这一点作为突破口,探讨焦刘爱情的悲剧原因,进而重新审视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借以说明焦刘爱情的内在原因。笔者撰写此文主要是从刘兰芝的性格方面来探讨焦刘爱情的悲剧原因,以及重新审视刘兰芝这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最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但是我们对于刘兰芝为何被遣的原因却莫衷一是.而这一点又关系着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着在这点上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7.
贺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74-176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原因,传统的观点归于是封建礼教。本文认为焦仲卿、刘兰芝的性格上的缺陷也推动了悲剧的形成。二人性格有差异,一个刚烈,一个脆弱,虽然都深爱对方,却无法摆脱社会悲剧的命运,最后同归于毁灭。  相似文献   

18.
张四兴 《教学随笔》2016,(5):152-152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其二,是焦、刘二人走向毁灭的生命悲剧。其原因,前者是婆媳彼此性格的刚强而引起的婆媳矛盾;后者是焦仲卿自始至终的“背叛”孝道,将爱情和生命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爱情悲歌,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包办制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时代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婚姻幸福美满、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而进行殊死抗争这一重大主题。焦、刘爱情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无疑是焦母。她是在纲常名教受到冲击,自我、个性即将得到解脱时,依然维扩封建礼教的化身。尽管兰芝美丽、聪敏、能干,知书明礼,但焦母却不喜欢她,恶语相加,执意要赶她出门,拆散一对恩爱夫妻,那么焦母为何对兰艺恩断义绝呢?我认为原因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