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政府R&D支出对企业R&D支出诱导效应及其时滞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R&D支出对企业R&D支出的诱导效应及其时滞问题在对政府R&D支出与企业R&D支出关系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政府部门R&D支出与企业部门R&D支出回归模型以及分布滞后模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政府部门R&D支出对企业部门R&D支出具有诱导效应,企业部门R&D支出不仅取决于当期政府部门R&D支出,还明显与前期政府部门R&D支出相关.  相似文献   

2.
R&D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R&D项目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RodCoombs等人提出的R&D项目管理审计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R&D项目管理多阶段交互模式,此模式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的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然后分析了这些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指出不同目标和环境下的R&D项目管理应遵循不同模式,并且要从长远的角度对这些模式进行权衡、匹配和整合。  相似文献   

3.
市场结构对企业R&D的激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有专利竞赛与无专利竞赛情形下对市场结构与R&D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无专利竞赛下,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R&D动力的比较,本文认为竞争性市场结构有利于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当存在专利竞赛时,对静态与动态竞争模型的考察均得到一致的结论,即垄断性企业有更大的动机从事R&D。  相似文献   

4.
R&D项目管理的模式及其高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加强R&D项目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RodCoombs等人提出的R&D项目管理审计模型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R&D项目管理多阶段交互模式及其高标定位模板 ,这种模式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的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同时 ,指出了不同目标和环境下的R&D项目管理应有不同的审计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战略柔性对产品创新能力作用机理不明的问题,本文将其细分为战略可调性和组织可调性,以浙江省541家企业为研究对象,试图发现战略可调性在内外组织情境(环境动态性、组织可调性)的调节下对产品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战略可调性正向促进产品创新能力;环境动态性对这二者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组织可调性则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本文贡献在于:第一,拓展了自组织理论和适合度景观理论在产品创新领域的应用,丰富了架构能力对企业产品创新作用的研究;第二,整合内外部权变理论,识别了战略可调性和产品创新能力关系的内外部边界条件,发现产品创新所需的战略层能力基础具有情境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R&D绩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D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其内部固有的不确定性使得对R&D的绩效评价变得非常困难。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思想,构建了R&D部门的BSC绩效评价体系,论述了以整合的思想,动态实施R&D绩效评价计分卡。  相似文献   

7.
针对战略管理领域长久以来关于动态能力是否能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争论,以浙江省567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战略协调柔性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进而试图打开动态能力影响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黑箱。结果表明:内、外部战略协调柔性都对产品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外部战略协调柔性和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却对内部战略协调柔性和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间关系行为对创新柔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华  王岚 《科研管理》2012,33(3):1-10,17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权变理论,本文构建了开发型关系和利用型关系对创新柔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环境竞争性和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来探索外部环境如何影响关系类型对创新柔性的影响作用。通过对194家企业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型关系和开发型关系均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柔性;并进一步发现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开发型关系对创新柔性的影响,而环境竞争性负向调节开发型关系对创新柔性的影响,正向调节利用型关系对创新柔性的影响。说明环境竞争性强,减弱企业通过开发型关系来提升创新柔性,企业更多地采用利用型关系提升创新柔性;环境动态性强,增强企业通过开发型关系来提升创新柔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总额不断提高,R&D投入也迅速增加。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探讨技术引进对R&D投入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从总量上看,R&D投入促进了技术引进,技术引进却没有有效带动R&D投入的增加,但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从结构上看,则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体分析,技术引进对R&D投入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基于资源观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企业R&D投入少,制约着中国GERD/GDP比例的提高,制约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哪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R&D投入呢?本文根据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理论,分析影响企业R&D活动的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因素,并探讨其相关性,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设。这些假设尚需“小心求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