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高中历史教材由国家组织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并统一使用,为比较研究两套历史教材提供了条件。两套历史教材具有一以贯之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中学历史衔接教学提供了便利。但两套教材在编写依据、呈现方式、叙事方式、目标要求、叙事视角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中学历史衔接教学提出了一定挑战。在比较中明异同,在异同中谋衔接,把准中学历史衔接教学问题之脉,探索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与路径,有助于推动中学历史教学循序渐进地提升。  相似文献   

2.
胡思彬 《成才之路》2013,(11):73-73
本文介绍了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使用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对策。教育改革除了教学理念方面的改革,教材的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方面。在"一标多本"的教育环境下,重视教材的选择与实践对做好教学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岳麓版历史教材是编写的比较有特色有价值的教材书籍。以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其是以"整体史观"理念指导编撰的历史教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使用以上三科"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即统编教材。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更换使用了十几年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北师大版教材),开始教授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教材,且本文只就两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维吾尔文教材进行了历史回顾,阐述了维吾尔文教材在发展民族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维吾尔文教材在编写、出版、发行中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学校历史教材的编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推行的是以编年通史为主线,纪事为支线的人教旧版教材。这种教材影响很大,几乎现在所有的历史教师在当年的求学过程中所接触的都是这种体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当下的课改中,上述历史教材的体例被首次打破,改成了以专题为主线,时间与国别为支线的编纂方式。这是一种大胆的突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以来,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材在原叙述框架和基本内容延续不变的情况下,对部分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述进行了增、删、调、换。2019年秋季在部分省区率先使用的《中外历史纲要》教材与原课标实验教材相比,在叙事框架和学习内容等方面变动较大。这些变化贯彻了近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材是学生对历史进行系统性学习最直接的工具。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课改外化成果的历史教科书纷纷涌现,比较典型的有华东师大版、北师大版、人教版等。笔者所在学校作为课改实验区于2002年秋季率先使用了新教材,3年来使用的都是华东师大版。下面谈谈笔者是如何使用历史新教材的。  相似文献   

8.
安徽乡土历史教材《安徽历史》,主要存在着引用史料有误、知识点错误和文字表述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乡土历史教材的科学性需要提高,因为只有具有科学性的历史学教材,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中师所用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当前五年制师范历史教材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理念陈旧;教材观狭隘;教材内容的更新远远滞后于科研的进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滞后于小学社会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编排不当。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改革中,我校选用了大象版历史教材。使用中,我们感到该教材整体上很好,符合课改的理念和精神,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给我们一线教学带来了不便。1.第二章第一节讲到:“关于德国军备问题。和约规定,德国必须接受严格限制,解散德国参谋部和其他类似组织,废除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在军队总定额上,陆军不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新教材已推广使用,作者就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并举荐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要纠正历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对教材的随意解读现象。历史教师首先要树立历史大教材观:认识历史教材包含围绕教科书成套推出的教师教学指导书、视听教材、学生辅助读物等配套教材,也包含存在于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各种人类历史活动的原始资料、历史著述和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有图书、实物等多种呈现形态,教师和学生本身也是有生命力的教学素材。对教材的准确合理的解读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需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需要、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需要,新课程下历史教材解读的内涵主要有:读懂教育价值、读懂教学目标、读懂内容组织、读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师依据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适度地增减或改编。以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如何优化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再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历史必修(1)(2)(3)三册必修教材。我省从2006年开始使用该教材。在使用必修(1)(2)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内容在编写上不够合理,我认为,教材在作修订时应将这些不够合理的地方作一调整。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后.教材版本呈现出“一标多本”的多样化格局。从2008年秋季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江西省.历史学科主要选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2006年修订本)。笔者在使用近三个学期之后.发现该教材必修本三册都还存在着一些硬伤和缺陷。有些硬伤和缺陷已被公开指出.而有些则尚未见诸报刊。笔者在此结合史学研究成果再补充一些。  相似文献   

16.
正如《历史教学》主编任世江老师所说,“课改过程中的问题很多,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教材是决定高中课改成败的第一道门槛。”好的教材不但可以教育学生而且可以引导老师,不好的教材会扼杀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可能造成错误的情感价值观。网上“愤青”的言论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历史教科书的问题。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广东已经使用了三年,据我调查,教师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王斯德、王家范先生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上册 ,初中一年级使用 ) ,由华东师大出版社于 2 0 0 1年 8月出版。这部教材是在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推出来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 ,反映出推陈出新的独创精神 ,对建构适合素质教育的教材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国历史》在内容和历史分期方面 ,避开了中国古代史社会性质和历史分期这一敏感、繁杂的问题。在近四、五十年中国大陆上出版的各种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 ,是第一次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 ,其与众不同之处 ,于此可见一斑。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和…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杂志社开展的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讨论,非常有意义,受到了学界方方面面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我一没有从事过中学历史教学,二没有编写过这方面的教材,只是出于史学工作者的良知,谈三点很肤浅的看法。从目前所接触到的较为可信的史料来看,正规的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已经有整整一百年了。1901年,中国第一本学生历史教科书问世,由上海华阳书局出版,但不是中学读本,而是《小学历史读本》。1902年,上海作新社出版了关于世界史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名《万国历史》,233页;190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推出两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一…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历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供教学用的教学材料。教材只是提供一个指向和参照,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应该有一个重新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赵后兴 《历史学习》2005,(11):26-27
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还存在着“重文轻图”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知识的缺陷,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利于对历史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自1995—2004年十年间,几乎年年高考有对历史地图的考查。如何用好历史教材中的地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运用好教材中的地图必须认清3个问题:一是认清地图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地图是教材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教材中有3大功能:即以图直接叙史(以图注文);以图充实文字(以图补文);以图启发思维,培养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