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教育的投入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转而为教育的投入奠定物质基础。教育投入回报的滞后性和地理偏差 ,制约了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但教育投入的高回报仍昭然处世。科技的发展又使知识更新进程加速 ,使得终生教育变得紧迫 ,加大教育投入成为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但占GDP的比重反而下降 ,区位和矿产资源状况决定了南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赖科教的大量投入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教育的投入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转而为教育的投入奠定物质基础。教育投入回报的滞后性和地理偏差,制约了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但教育投入的高回报仍昭然处世。科技的发展又使知识更新进程加速,使科终生教育变得紧迫,加大教育投入成为有远见的战略选择,介占GDP的比重反而下降,区位和矿产资源状况决定了南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赖科教的大量投入。  相似文献   

3.
教育投入包括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人力投入,基于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利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经济发展中教育投入效应的空间外溢性及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人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明显,但不同地区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经济发展中教育投入效应存在着空间外溢性特征,表明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教育人力投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着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同时,经济发展中教育投入效应存在着门槛特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随着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和教育人力投入增长率提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湖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占财政支出比例低,占GDP比重低,过度依赖事业收入.通过排名各地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得出湖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协调,这需要发展经济,奠定教育投入基础;提高政府投入能力;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以促进湖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协调的。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与效益回收不对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教育的地域布局、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一致、人力资本流失等因素所致。在教育与经济的联动共生中找到合适的界点,以经济发展吸引和容纳人才,联动教育发展,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适宜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育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育投入、资本投入以及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9%,滞后一期、二期、三期的人均GDP对其自身均有显著影响也说明了经济发展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惯性。教育投入主要受到其自身的影响,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的正反馈效应。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和居民消费也具有正反馈效应,教育投入亦对资本投入和居民消费具有溢出效应,经济和教育均能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资本投入的增长。居民消费自身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惯性,而且居民消费通过"家庭-企业"间的资本流动对资本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资本投入亦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义  任君庆  雷志安 《职教论坛》2018,(3):66-73,80
通过对2010-2016年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均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高原期",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弱;B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相对"稳健"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平滑期",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最强;C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均表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上升期",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弱。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适中的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8.
教育投入、教育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教育投入和教育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教育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影响。因此,一方面我国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应慎重考虑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因此.发展教育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重视和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才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由此才能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提高综合国力。“九五”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财力也不充裕,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科布-道格拉斯(C-D)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利用2001—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产业高级化水平为门槛变量,验证了产业结构差异会影响地区教育投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地区特征比较明显;地区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会加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多;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更加迫切需要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通过东西部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东西部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并选取合理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地分析了邢台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邢台的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起到主导作用,但仍有待提高,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偏低,物质资本投资结构不合理。因此,为了促进邢台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邢台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分别明确三次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菲德模型,收集1996至2005年的数据,对河南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进行了估计,发现河南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外溢效应均较高,而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贡献不显著,说明政府在加强对教育系统投入的同时,还要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发挥好教育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和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日益深化。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长足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地区一般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发展速度较为落后,教育程度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对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岑鸿 《学周刊C版》2014,(9):240-240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和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日益深化。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长足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地区一般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发展速度较为落后。教育程度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对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璟 《成人教育》2013,(6):90-91
文章主要阐述了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人职后教育的经济价值。通过分析梳理云南省的经济优势和人力资源诉求,联系成人职后教育改革的关键,阐明了建立适应市场化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才是成人职后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加大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育投入对促进云南地区成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概述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对人力资本投入效益的研究,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即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是有限的,而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贡献将增长缓慢或不再增长,但人力资本投资的贡献及其潜力却是巨大和无限的,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们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计算,新疆人力资本投入效益是物质资本投入效益的2.3倍。因此,新疆要加大以教育、科技为主体的人力资本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投入,是指教育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和。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分为直接教育投入和间接教育投入、社会教育投入和个人教育投入、宏观教育投入和微观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效率,是指单位教育投入的教育产出。根据全社会教育系统、一个地区教育系统和一个学校的不同评价范围,可分为宏观教育经济效率、中观教育经济效率和微观教育经济效率。一般我们讲的教育经济效率,主要指微观教育经济效率。对微观教育经济效率的计量,要考虑微观教育投入。微观教育投入,是一个学校所花费的全部教育投入,通常包括一般教育经费开支、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本文采用比较法,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试图作一较为全面的归纳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财政性投入是全社会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经济增长与财政性各级教育投入结构因素之间的卢卡斯教育资源外溢效应模型,研究表明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高中以上教育层面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明显,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人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显著。因此,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和谐发展,就要优化财政教育投入结构,增设中等职业教育为义务教育范畴,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运用1999-2007年权威数据,对河南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发现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