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象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对老师的教育、对同学的付出和对社会的支助缺乏感恩,究其原因在于80后、90后唯我独宠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大学生自私自利、缺乏感恩的心态,学校评判好学生的标准更多关注成绩和能力而缺少对道德层面的关注,以及功利化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而辅导员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醒作用、引导作用、示范作用和监督作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利益、价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本文就是基于此,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内容以及各子系统的优化途径,最后重点研究了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整体思路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要受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便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会感恩、忘恩、感情冷漠等现象,其根源及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缺失的原因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为一体"的感恩教育大环境,推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5.
石乡  李辉 《陕西教育》2008,(10):88-88
感恩是一个让人温暖的话题,而府谷中学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感知生活在美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之中的幸运,培养和造就具有感恩意识的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决定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让感恩这一主题能够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6.
目前"90后"高职学生对亲人、师长、社会缺乏感恩意识,本文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我教育分析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指出对高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对高职学生进行家庭情感教育、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全社会感恩意识教育的感恩教育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监护人的素养、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孩子思想教育的影响的调查分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家长的关心、家庭社会学校的配合教育、学校教师的关爱、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欣  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74-275
当代有些大学生由于感恩意识缺乏,出现了不知道感恩、忘恩负义、感情冷漠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及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现象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提出了以"家庭——学校—社会—自己"四位一体为主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为国家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9.
1心理健康问题的提出建国几十年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更多的重视了道德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忽视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失策。因为,一者,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取代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心理过程有其独特的属性和规律。二者,人的思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心理发展的制约。一个在童年期或少年期由于家庭环境或社会影响,对父母有较重依赖性的学生,在其进入青春期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因其心理障碍而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常确立。三者,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校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根据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面以培养大学生感恩品质的道德教育活动。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了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可以从丰富感恩教育内容、拓宽感恩教育形式、创新感恩教育方法和营造感恩教育环境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视角来解读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能够从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教育的层面来认识大学生感恩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是文化继承,又是时代创新,是高校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感恩教育只有和大学精神相结合,和学校教学相结合,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试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理应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感恩教育的滞后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等,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对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构建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坚持家庭教育的持久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感恩认知、激发大学生感恩意识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感恩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自主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更好的度过大学生活,不断回馈学校与社会。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感恩教育加入了国际化背景,更加侧重对祖国的回馈,特点鲜明,具有极强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善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缺失的状况则是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影响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有效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正确引导、学校培养教育、社会环境正面熏陶三方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是传统伦理在继承上出现脱节、家庭教育错位、学校教育手段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价值和舆论导向多元化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以传统孝道为视角和切入点,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内涵,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在传承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同时,增强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是推进和谐校园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据对高校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影响受助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结合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际和受助贫困大学生自身特点,尝试构建一种学生组织引领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导的五维感恩教育模式,并明确了该模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萍 《考试周刊》2014,(43):165-16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得回馈社会。为做好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求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文章通过调查和访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感恩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既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也是教育培养的缺乏.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对当下众说纷纭的青少年感恩冷漠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家校合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再加上长期以来对感恩教育的忽视,导致许多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出现感恩缺失的现象,如今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感恩意识淡漠了,随着一味追求高分,我们的感恩教育淡化了、缺失了.不少孩子不知感恩父母、不知感恩老师、不知感恩他人,更不知感恩社会.目前迫切召唤着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感恩教育.生物学科由于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