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影视界又掀起一股谍战题材影片热潮,《色.戒》、《风声》、《东风雨》等谍战影片也显示出了不凡的票房号召力。这三部影片尽管都是取材于1940年代前后的革命历史题材,但由于导演所接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根据个体感悟所改编和导演出来的影片有着各自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以劳伦斯的两部影片<开垦平原的犁>与<河流>的题材剖析为例,对美国30年代最为著名的纪录电影导演--帕尔·劳伦斯的纪录片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独特视角、新颖性两方面对帕尔·劳伦斯作品题材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认为题材本身的选择对于纪录片的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再次让纪录片工作者意识到社会题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生平简介 姓名:张艺谋 曾用名:张诒谋 出生年月:1951年11月14日 简介:出生于西安的张艺谋在农村插过队、当过国棉厂工人,1978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和陈凯歌、田壮壮等一起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五代".从1984年担任<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摄影,到1987年出任导演开始和巩俐的七年"黄金搭档",推出<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他导演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使得章子怡由此走上坦荡星途;而随后执导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商业大片都创下了不俗票房.  相似文献   

4.
张妍 《文教资料》2008,(28):45-47
<大工匠>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工人题材的影视作品.回顾文学史,工人形象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特点.本文通过文学场理论.对这部影片所显现出的国家话语、民间话语以及怀旧话语进行解读,挖掘隐含的文化内涵,探讨这部影片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男性导演所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都难以跳脱男性视角的束缚和父权意识的局限.男性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虽然开拓和丰富了女性主义电影,但是否能超越男性叙事自身的局限、打破性别立场提出批判性思考,从而客观、正确地塑造出特定时间与环境下的两性形象,却仍然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以孙周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影片《我愿意》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正>1977年出生的我,在恢复高考20年后的1997年参加了高考,或许是这个简单的原因促使我欣赏了这部励志影片。这是一部讲述1977年党中央恢复高考的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作为恢复高考的直接受益者——江海洋导演,没有按照以往主旋律影片一味追求高、大、全的形象,而是以亲身经历和当年同时经历高考的一代人的共同体验向我们描述了对这一伟大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7.
司丽娜 《文教资料》2008,(28):235-237
自古以来,西方人对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就充满好奇.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合作活动的日益频繁,东方文化逐渐对西方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结构形式到内容思想得到他们的接纳和肯定,褒扬与推崇,因此东方文化也开始频频出现在西方的电影中.然而,不同导演对东方文化的诠释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同一导演对东方文化不同支脉的理解程度不同也明显地表现在作品中.有的作品内涵与形式兼取,有的取形式而略内涵,有的作品中则同时存在着这两种形式,如影片<杀死比尔>.这些不同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奇异缤纷的文化景观,因此研究西方电影中的东方文化也就变得意义重大且意味深长.本文以影片<杀死比尔>为例对此现象做一局部的分析.<杀死比尔>是昆汀·塔伦蒂诺继<落水狗>、<低俗小说>等一系列以暴力美学为主要看点作品之后的又一部暴力力作,与以往作品的不同之处是导演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东方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本文着重分析<杀死比尔>中导演对东方文化的运用,以透视美国电影在对东方文化运用方面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8.
电影<黄金时代>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影片之一.它曾荣获第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特别奖等八项大奖.该片由美国高德温影业公司于1946年发行,雷德.马奇、达纳.安德鲁斯和哈罗特.拉塞主演,威廉·惠勒执导.威廉·惠勒是美国早期大导演,曾三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其作品有<忠勇之家>、<宾虚>、<罗马假日>、<咆哮山庄>等名片.  相似文献   

9.
关锦鹏的<红玫瑰白玫瑰>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对爱与生活的挣扎和无奈.影片利用视听艺术手段,呈现出三、四十年代上海"十里洋场"世态、人情的浮华,更带给人一种世纪末的追怀.影片导演自我和片中女性成长的完满体现,透过导演对电影语言的独特理解与电影技巧手法变奏性纯熟运用,使得他的思想成功体现于影片的叙事结构之中,也使他自我得以个性化完满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王家卫作为香港最特立独行的导演,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成为香港电影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07年,他导演了自己在好莱坞的第一部英文影片<蓝莓之夜>,这部电影的主题特色、叙事策略和后现代表达方式等方面仍然延续了王家卫以前电影的影像风格.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19,(3):74-78
从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及皮尔斯和索绪尔所提出的符号学观点出发,以杨德昌导演的现实题材电影《一一》(2000年)为例,通过对风格、人物关系、符号组合进行分析,探索导演如何通过符号呈现影片的内涵和意义,思考导演如何更好地应用符号。  相似文献   

12.
第四代导演的"文革"叙事电影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代表,是对"文革"和"四人帮"的控诉与批判.第二类有<巴山夜雨>、<小街>、<我们的田野>、<青春祭>等,是对"文革"时期青年一代青春、理想的追怀.影片的形象刻画从社会政治层面趋向人性层面,艺术审美呈现出由激烈、悲愤而诗意、抒情的发展风格.但对于形成"文革"的社会历史根源缺少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是导演陈凯歌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深刻、意蕴深远,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符号化艺术片,对其符号进行分析,阐释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以揭示影片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青红>作为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代表作,探讨了两代人与命运抗争的主题.影片通过对历史的记忆展示了对时代的反思.青红爱情与青春的毁灭折射出一代人无法回旋的悲剧.从对比鲜明的叙事手法、音画结合的时代特色和历史包裹的人文关怀等角度分析影片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5.
逯俊宁 《文教资料》2009,(18):169-171
<二十四城记>是贾樟柯第一部反映体制内事件的影片.由于影片内容的敏感性,导演采用了独特的故事结构,以及一系列的多媒介表达采阐释自己的观念.导演想要唤起的正是社会对体制弊端的关注,对普通民众的关注,特剐是对这些为祖国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普通人的关注,是一种对现代人良知的呼唤,更是对现代人良知的拷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彭浩翔电影为研究文本,认为题材的边缘化、小人物的梦想、不稳定的两性关系是其电影常见的叙事题材,而选择这样的题材是由导演本人的经历、香港特殊的文化背景、影片商业运作要求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2019年国庆档票房累积突破50亿元,在历年国庆档影片中成绩骄人,被新华社称为"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影片最引人瞩目,成为总票房的宠儿。这类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贴近普通观众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被统称为主旋律电影。它兼具思想政治性、艺术审美性与商业趣味性,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为大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18.
马静 《文教资料》2012,(1):62-63
成荫以善于导演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而著称,他的作品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兴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以及史诗意味浓厚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即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百部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影片是由中央文明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从国产影片中精选出来并向广大学校推荐的百部优秀影片,本编辑部从中撷取十部展矛給广大师生。第一部:《小兵张嘎》点评:这是艮有特色的儿童军事题材影片。它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飞越疯人院》以疯人院意指美国式的社会体制,反体制意味浓烈.经移民导演勒斯?福曼之手,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光辉,似乎有了更多可以揣度的空间尺度.本文将从影片的题材、社会背景、角色寓意、导演与演员几个方面对其予以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