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投运大大提高的工作效率,对于无人值守变电所来说调度值班员肩负了运行与监控的重任。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掌握无人值守系统,进而通过数据的反映使得电力数据准确,加深系统接地后的遥测值与遥信量的正确反映给相关管理人员,在变电所管理上分为无人值守所和常规变电所,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无人变电所,其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都有所要求。并且提出了新的思考与探索。本文进行了具体分析变电所无人值守化改造实施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1#变电所位于吐鲁番采油厂办公楼南侧,设有S9-800/1010/0.4KV 800KVA变压器2台,最高用电负荷约870KW,2#变电所位于职工医院西侧,设有S9-800/1010/0.4KV 800KVA变压器2台,最高用电负荷约1280KW,4#变电所位于锅炉房东侧,设有S9-630/1010/0.4KV630KVA变压器2台,冬季用电负荷约1070KW,3个配电所低压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生产点1群、2#及4#变电所由于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断电现象,维修备件难找,给生产基地的配电运行造成困难,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由于所带低压用户较多,出现问题停电维修需要很长时间,影响给用户供电,给生产点基地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针对以上问题,因此隐患治理经过多种方案的研究,实现了隐患治理后杜绝发生设备故障停电事故。此项工作的开展能极大地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基地变电运行的“零伤害、零损失、零事故”。  相似文献   

3.
35 / 0 .4KV变电所适用于大容量的变电所 ,对用电量大的厂矿供电优点很多。首先简化了部分35 / 1 0 KV及 1 0 / 0 .4KV二次变压的工厂供电系统 ,便于维护和管理。其次一次电压高 ,可减少高压侧输电的电压损失和电能损耗 ,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我们设计一项用电量很大的工程 ,采用 35 KV的供电系统 ,效果很显著 ,很值得我们推广使用。但是 ,35 KV直变变电所单台变压器一般容量很大 ,需要用高分断能力的低压断路器及限流开关 ,配电设备选择的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  35 KV高压侧配电设备的选型及性能在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远动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电力系统新建110KV及以下变电站投运时必须实现无人值守。这样,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功能设置与总体投资,并在充分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和配置设备。论述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计思路重点阐述改造型自动化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的区别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农网的改造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新建变电所采用综合自动化设计,同时许多老的变电所也进行了无人值守的改造.如何保证变电所的运行可靠性和无人值守的安全运行,也将是工作的重点.由于无人值守所和常规变电所存在较大差异,对工作方法和思路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在无人值守的具体实现和常规变电所的无人值班的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6.
无人值班变电所投运以后,调度值班员肩负了运行监控的重任。对于调度运行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护动作后的反映准确,系统接地后相应遥测值(开口电压和相电压)和遥信量(接地信号)的正确反映,由于无人值守所和常规变电所存在较大差异.对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在无人值守的具体实现和常规变电所的无人值班的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的变电站运行方式,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变电所所采用综合自动化设计,在常规变电所的无人值班的改造过程中,如何保证改造后的安全可靠的无人运行,改造内容和技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新尧  彭波涛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116-116,111
随着变电所无人值班模式的推广、变电所巡检制度的建立,在电力调度中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对所属无人值班变电所实现远程图像监控,可大大提高变电所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在对变电所现有的图像监控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变电所图像监视系统的概念,并对其基本功能、组成、作用及设计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厂三万五KV中心变电所,共有三十二台大型电力变压器,容量从10KVA-10000KVA。每年要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大型电力变压器线圈直流电阻快速测量是变压器的一项重要试验,是分析判断变压器内部导线联结,匝间绝缘情况的常用方法。由于变压器容量在10KVA以上,线圈的电感量高达几百甚至几千亨,电阻却0.01—5欧姆之间,如果采用电压电流法测量  相似文献   

10.
汪洋 《科技风》2012,(5):101
口孜东矿110KV变电所主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中性点不接地,所以10KV供电系统属小电流接地系统。变电所的自动化程度很高,都采用了综合自动化设备,但是,单相接地保护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综合自动化提供的单相接地保护,不能够有效的反映真实的接地故障,原来的接地检测装置又融入不了现有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所设备新了,自动化程度高了,但是单相接地保护的问题反而更突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口孜东矿110KV变电所应用了技术成熟的ML-XN小电流接地保护系统。成功的解决了单相接地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远动技术,配电自动化,机电监控等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发展方向。结合铁路实际研究了远动技术在铁路用电中的应用。并就建立一套完善的铁路电力远动系统提出相关的方案。以及如何实现对变配电所的监控以及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现。远动技术的供电调度将有效的获取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相关的负荷分配的合理的管理,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运行,减少了误操作。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对500KV变电所值班人员的要求,交接班情况及交接内容。并从设备巡视、设备缺陷、设备专责、倒闸操作、记录簿设立、岗位培训等几个方面介绍了500KV变电所的运行管理,使500KV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更加标准化,更加严格化。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远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往往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电网无人值班体系的成熟而逐渐加速,这种技术的主要运行方式是集中调度监控。作为电力远动系统现代化的发展成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使这种科技更好得到应用,我们需要知道在实际中怎样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加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无人值班站的建设和管理,以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集中监控调度得以实现。本文就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实施,对于通讯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边远地区的35kV终端变电站,在目前无法架设光纤通道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备用通道,具备两种或以上通讯链路通道,满足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要求.本文作者通过电信市话网,利用Modem拨号方式建设备用远动通道的思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调度自动化系统边远地区的远动通道单一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对500KV变电所值班人员的要求,交接班情况及交接内容。并从设备巡视、设备缺陷、设备专责、倒闸操作、记录簿设立、岗位培训等几个方面介绍了500KV变电所的运行管理,使500KV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更加标准化,更加严格化。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无人值守是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三集五大”体系中“大运行”的要求,国家电力通信调度中心要求现有的35kV、110kV、220kV变电站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实现无人值班,各地电力公司在探索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实践中,基本实现了将变电站设备的各类数据、状态传送到调度控制平台,同时也能在调度控制中心对变电站各类设备状态进行遥控操作,即“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同时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监控系统正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分两类,即模拟监控系统和数字监控系统,而且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正全面取代模拟监控系统.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目的是为了解决变电所自动化“四遥”以外新的“遥视”问题,不仅为自动化变电所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而且对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运行提供了监视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的关键环节,是电网安全稳定的基本保障。本文就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及无人值班变电站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效能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大多数变电站都采取了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模式,文章对无人值班变电站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在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中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前,35/6KV等级变电所普遍由企业自建接入电网,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工矿企业的用电可靠性,对35/6KV变电所的安装施工质量也相应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可对变电站内尤其是无人值班变电站内的直流设备进行远方在线监控的系统,它利用公司的局域网B/S技术,在任何一台公司局域网内的微型机上可以实现:直流设备远方监控、直流设备运行历史查询和设备运行异常的情况上报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