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传媒生态角度探讨西方的环保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传媒生态](mediaecology)这概念,初见于70年代美国学术圈子,其中较知名的学者如LanceStrate,ChristineNystrom及NeilPostman都曾对于传媒生态这概念作讨论,时下常见的定义中,Postman的广为人知。他认为传媒生态是研究传媒如何影响人的一种学问,“传媒生态是探讨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的知觉、了悟、感受和价值观;并人类如何利用媒介求生。生态这个词引申为对环境的研究:包括环境结构、内  相似文献   

2.
传媒生态化是一种全新的传媒发展模式,其内涵是传媒可持续发展,实现传媒与环境、传媒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传媒生态化发展可以有效地预防传媒生态危机的发生,实现传媒发展的至高境界——建设生态传媒。生态传媒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传媒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媒人才不等于新闻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光 《新闻界》2002,(5):23-26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的新闻院系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传媒人才”,而羞于谈培养的是“新闻记者”。同时,过去新闻院系常常说是为“新闻机构”输送记者,而今天则改口称“为媒体培养人才”。今年春天在北京21世纪新闻教育峰会上,我曾就“传媒人才”(communicationtalents)一词请教几位美国学者,他们一方面对中国生造了这样一个西方没有的概念感到好笑,另一方面,则认为用“传媒人才”取代“新闻记者”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的发展是危险的和有害的。新闻记者为什么不可以被“传媒人才”取代?这表现在二者对新闻媒体的不同理解和…  相似文献   

4.
一、传媒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传媒生态系统的概念 传媒生态概念由来已久,最早是由复旦大学的吕新雨博士在其发表的《媒体的狂欢——对台湾传媒生态的观察与思考》中提出的,但没有明确其定义.传媒生态,顾名思义是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进行诠释的概念,依生态系统定义为由生物群落及生存环境共同够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具体到文化领域,则是指不同种类的传媒组织在开展传播活动以及生存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多元化媒介环境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传媒生态,不仅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资源等外部因素影响,还要受到其内部各影响因素的制约,是一种兼顾了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闻传媒评论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意识,一旦走向社会就可能产生像多米诺骨牌那样链条式的影响。新闻传播在这方面的作用无疑要占据首位。新闻报道量对社会意识的大空间覆盖,使记者或受众都可能变成“事实色盲”,既只接受事实而无视或难以辨别和接受新闻的意识色彩。因此,新闻事实与如何认识事实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正确地评估传媒和新闻作品的效果,需要建立新闻传媒评论学,这是新闻学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学科。随着新闻媒介干预生活的日趋活跃,评析新闻作品和新闻媒介功能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受众的注意,人们开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和使用传媒评…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4,(11):79-79
汤耀国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我经常遇到一些人,尤其是比较年轻的,当问及职业时,则答“搞传媒的”,使得人不得不再问一句:“是不是干新闻?”往往大都点头而已。为什么不直接称“干新闻”而代之以“搞传媒”?我想可能是与“传媒”一词的日渐走俏有关。当新闻仍是一项有待追求的事业时,传媒已迅速成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白领职业,这一职业名称因其宽  相似文献   

7.
谢金文 《新闻窗》2005,(1):63-63
西方的传媒素养教育主要是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分辩、选择和利用传媒的能力。我国既要学习西方在这方面的经验,又要结合我国情况,注意解决传媒本身的问题。因此既要对普通受众进行传媒素养教育,又要着力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和“媒介公民”——传媒机构和传媒人的传媒素养,解决传媒体制、媒介质量的问题,以及媒介公民的权力、责任和职业精神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传媒中“炎黄子孙”的提法很多。大概是受传媒的影响,这一提法不仅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且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似乎“炎黄子孙”成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或者所有“华人”(包括外籍华人)的同义词。这是不妥的。(一)首先要明确,炎帝、黄帝只是个传说,目前,史学界对炎、黄二帝是人、是神、还是神人杂糅,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还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同时也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各说不一,尚无定论。而且,中国的历史在炎黄之前很早很早就开始了。据炎黄的传说所反映的历史影子分析,炎黄所…  相似文献   

9.
军事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菁 《军事记者》2003,(4):27-29
随着传媒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近年军事新闻传媒面对众多媒体对受众的争夺,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严重挑战。如何改善和提高军事新闻传媒的自身建设,保证职责和使命的圆满完成,应该是每个军事新闻工作者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试图借鉴目前在我国传媒界倍受重视的“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谈几点关于军事新闻传媒亟待产生和如何产生核心竞争力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兴起后,以普通公民为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为特征的公民新闻随之快速发展,并对传媒生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公民新闻的发展对传媒内、外生态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11.
论传媒生态失衡与制衡——以新闻集团“窃听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集团“窃听门”事件引发的媒介危机,反映了传媒内生态及传媒外生态的失衡.本文以“窃听门”事件为案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独家新闻报道权失衡与新闻解释权制衡、新闻监督失衡与监督新闻制衡、媒介中心失衡与社会系统制衡来分析传媒生态的失衡与制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灾害频出、人为过失不断、社会稳定日益受到挑战的今天,深入研究传媒的功能,研究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影响,特别是传媒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好其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抚慰公众情绪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改造的大潮中,传媒业首当其冲.在不断被颠覆与重构的过程中,整个传媒行业的生态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文章回顾了前“互联网+”时代我国传媒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弊端,重点分析“互联网+”时代传媒产业生态结构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变化:产业内向“崩溃”的融媒化、产业外向“崩溃”的泛媒化、产业“崩溃”重组后的生态化.在此基础上对传媒产业生态演化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宋国栋  梁霞 《青年记者》2006,(8):100-10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新闻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何认识和发挥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新闻传媒的基本社会功能谈起。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新闻传媒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传播渠道,除了宣传党方针政策的任务外,还有着四大基本功能:一是监测社会环境。即要及时、准确地向社会通报新近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解释那些会对社会…  相似文献   

15.
拉斯韦尔公式有三个关键的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本文以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媒生态图景”;传播者,从“把关人”到“人人皆记者”;传播从“一技之长”到“博采众长”;传播对象:从“点对面”到“多点对多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民新闻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同时,也大大改变了原有传媒生态的环境,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公民新闻的理性发展,并结合现在的实践情况重新构建新型的传媒生态。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传媒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容易引发对传媒生态优化的负面效应,造成不同群体间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针对具有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受众,而忽视为数不少的低收入群体受众.文章针对我国低收入群体受众传媒生态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来改善该群体的传媒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杭敏 《传媒》2019,(15):17-18
在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媒消费行为与产业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受众的多任务行为、跨平台消费,以及在社交媒体中的经验分享行为特点愈发明显。消失的边界、迁徙的受众,以及变化的传媒经济属性等都在重塑传媒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9.
传媒结构与舆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怡 《当代传播》2006,(3):25-26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利益主体不断分化的社会,出现了很多利益有别的社会群体,从而存在表达不同利益要求和不同舆论观点的欲求。而大众传媒结构在体现这种利益和舆论多样性上具有关键意义。我国目前的传媒结构,表面上比较平衡、合理,但是各种传媒不同程度存在的歧视,影响了这种舆论表达的多样性,出现了高度同质化的舆论传播。目前,我国正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也应该包含利益及其舆论表达的和谐。维持一定程度的舆论多样性和异质化,体现正常的舆论生态,应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浅谈当前新闻传媒“人文关怀”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传媒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我国当前新闻传媒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