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女儿就在我教书的学校上初三。我以为不管从哪方面说,她都该敬畏我吧,却不然。原因是我太不懂“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案例回放 “我女儿今年读二年级,样样都好,就是慢性子让我受不了,在家里写作业特别爱‘磨洋工’。不管作业多少,都能从放学写到晚上睡觉,如果我不催她,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她做其他事情也拖拖拉拉,比如每天早上叫她早点起床,她都不肯,一定是要迟到了才飞快地穿好衣服,早饭也来不及吃就跑出家门。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女儿已满四周岁,生长发育良好,比较活泼好动,唱歌跳舞的能力也不错。但遗憾的是语言表达不流畅,有所谓的阶段性“结巴”现象,时好时坏,春季、雨天、生病时“结巴”现象较明显。有时讲故事、说她熟悉的词语倒不结巴,平时已能用“肮脏”“可惜”“许许多多”等词汇(其实,女儿二周岁时已会背十几首唐诗,但那时口齿不清)。作为父母,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纠正她的“结巴”现象。比如提醒她想好了再讲,一旦出现较严重的结巴时就教她把话复述一遍,平时多给她讲一些故事,使她有更多的语言感知经  相似文献   

4.
笑看嫣然 《家长》2012,(8):42-43
骑车路过一个市场,坐在后座的女儿突然说想吃烧烤。想着也确实好久没有让她解馋了,便停下车拿钱给女儿,让她自己去买。烧烤摊明明就在眼前,可拿着钱的女儿始终不愿迈步。我感觉奇怪,问:“怎么了?”  相似文献   

5.
我的“她”     
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出生早。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一生中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驭。她日夜都不离开我,我也没有打算立刻躲开她。因此,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牢固的……但是,年轻的女读者,请不要忌妒……这种令人感动的关系给我带来的只是不幸运。首先,我的“她”日夜不离开我,不址我干活。  相似文献   

6.
一位邻居谈及她年仅五岁的女儿时以半似嗔怪半似褒扬的口吻道:这孩子现在主意可大了,上个星期天带她买衣服,挺漂亮的一套衣服她不喜欢,偏偏要自己挑,结果挑了一套样子很土的衣服,无非上面有几个卡通形象而已。这还算不上什么,去年送她去一家艺校学钢琴,名都报好了,学费也付了,可临到开学,她无论如何不肯去,居然说不想学钢琴而想学电脑,被教训了一顿之后才乖乖地去  相似文献   

7.
文泽 《家教指南》2007,(12):44-45
镜头一:3岁半的悦悦酷爱小熊维尼,她拿着妈妈新买的《小熊维尼画册》,在院子里讲给同班的圆圆听。听着听着,圆圆坐不住了。伸手就抢悦悦的书,悦悦不给,用双手把书护在胸前。圆圆凭借自己“力大无比”。把悦悦推倒在地,再上去抢书,由于用力过猛.书被撕坏了.悦悦大哭不止……  相似文献   

8.
下班回来后,女儿扑过来高兴地嚷嚷:“妈妈,看我的新玩具。”我一瞧,是只小兔子玩偶,可看那毛色并不像新的,便问她是哪儿来的。她嘻嘻一笑,说:“我和果果换的.用小乌龟和她换的。”一听她这么说,我简直要气坏了。那小乌龟刚买来没几天,又会唱歌,又会发光,可花了我不少钱呢。  相似文献   

9.
小茵 《中国德育》2007,2(1):1-1
中医把药材分为“热”“寒”“温”三种,听一位老医生说,人对应着可以分为“好人”“坏人”“性中人”。他还说,性中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的,没有谁身上没有毒性。所以,正常的人一定会藏着些“小毒”、犯些小病,那些终年不得病的人一旦发病往往就是顽疾,很难救治。人的身体如此,人心又何尝不是?  相似文献   

10.
时金林 《师道》2002,(11):13-13
一次我到朋友家作客。不经意间,看见朋友的爱女胸前挂着一张显眼的封塑的小牌。近前一瞧,原来是一块类似“二道杠”的标志,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字。孩子说,这是他们的班主任发的。两个星期评一次,根据平时的表现评比得来的。孩子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得意与喜悦。我的这位老友也喋喋不休地告诉我,孩子为了评上这个称号,连续十多天上课、作业、答问等方面做得都很出色,这一次总算评上“好孩子”称号了,这也给我们争了光,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呢?不过,上次评比时,孩子没能评上,一回家就挺不高兴。为这个小标志,她…  相似文献   

11.
李凤 《家教指南》2003,(8):25-26
一位读者朋友来电话咨询,近来发现14岁的儿子说话“怪声怪调”,通过和同事聊天才知道这是孩子的“变声期”到了,同事还告诉她在这一阶段如果照顾不好,以后孩子就是“公鸭嗓”。这位家长很着急,她急于想知道在孩子的”变声期”家长应该如何做。青少年无论男女,一般在14—16岁期间,说话、唱歌时的声音都与孩提时代不同,声带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一特定时期称为“变声期”。“变声期”一般将持续半年至一年。人的发声器官是咽喉部,喉的结构十分精巧,由软骨构成喉的轮廓,里边有声带,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舌、齿同时配合,再加…  相似文献   

12.
余清 《家教指南》2006,(1):22-24
有一则童话说的是一个叫乐乐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妈妈摆在柜台上,像其它玩具一样卖掉,原因是“妈妈倒不发火,就是太啰嗦——吃饭时她说:‘乐乐小心别噎着!’结果我真噎着了;过马路时她说:‘乐乐小心别摔跤!’结果我一分神,真被小蚂蚁绊了一跤!’,乐乐觉得整天哄着这样不称职的妈妈,是一件很累的事,所以要把妈妈卖了。  相似文献   

13.
陈旭 《教师博览》2007,(8):54-55
一位上海的同学在电话里告诉我她5岁的女儿发着烧、打着点滴还参加了期中考试,“是孩子自己要去的.就那么要强。”她补充说。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晚自习后,我走进办公室放书准备回家。这时听到有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语文课代表小A。我让她进来坐下。她很紧张,低着头,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有话要对我说,但又有点不敢说。就轻轻地说:“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的就说吧,老师经历的多,可以帮你分析一下。”等了一会儿,她终于断断续续地说了起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天脑子里一直想着他,  相似文献   

15.
莎莎在公司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谁都说她做事认真负责。三年里,她所在的部门换了三个主管,每个主管都认为她很能干,但是,她的职位却老是在原地徘徊不动,反而是一些新来没多久、资历不如她的人很快就得到了提升,职位高过了她。莎莎心里的不平衡和怨气可想而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案例 故事的主人公叫何姗(化名)。何姗是私生子,父亲多次入狱,现仍在狱中,母亲在她出生6个半月时就弃她远走。她从小由姑姑养大,没有户口。何姗是在安贞里一小上的小学,在老师的眼里是个懂事、本分、正直的好学生,曾担任过劳动委员、中队长等职。在小学升初中考试前,由于没有户口,很难报名参加升学考试,不得已姑姑告诉了她事情的真相,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两件事对她来说,无疑都是晴天霹雳,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沉重的打击,更让她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绩一落千丈。虽然后来姑姑想办法托人让她进了我区一所中学,但她心思已经不在学习上,并且受社会不良少年的影响,出现种种不良习性:逃学,顶撞、谩骂老师,欺负同学,说谎、抽烟、喝酒,甚至还给同学做媒。在初三下半学期她听姐姐说(她姐姐在古城职高读书)古城职高不错,就到了古城职高。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臭朋友”。她哟,“臭”得要命!老是缠着我,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吃饭跟,睡觉跟,连上厕所也跟,你说烦不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11,(7):6-7
“教育诊断”栏目:您好!在最近的教学中,我碰到了一个问题,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这几天,优优的妈妈向我们反映了一个问题:优优回家说,同班的盈盈说优优的名字不好听,还“教唆”另一个小伙伴小艺不要和优优一起玩。优优十分沮丧,尽管爸爸妈妈仔细地给她解释了其名字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19.
十月长假,我跟女友(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回到她家。她爸爸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他订了《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明年就有报纸看了”,他说。他把学报和报纸混淆了。“学报”是个词,有过接触的人一般不会混淆。但不熟悉学术刊物的人习惯“望文生义”,很自然地把“报”、“刊”分别对应于“报纸”和“刊物”。  相似文献   

20.
我家孩子三岁了。她做事的时候过于专心了,我们喊她干点别的她理都不理,有点不听大人的招呼,平常在家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请问对孩子不听话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