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新冠疫情与逆全球化等大变局冲击下,我国产业技术链面临巨大风险。识别产业技术链风险,需要基于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基于技术差距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技术水平差距、技术价值和可替代性”三维度的风险测度模型。选择芯片领域3大环节、共15个主要技术为样本,443285条发明专利数据,测度中国内地、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五国(地区)芯片产业技术链的结构、运行情况、面临的风险及多阶段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日本和美国的芯片产业技术链的风险指数最小,中国内地面临的风险最大;美国在IC设计环节、日本在IC制造环节的风险指数长期处于最低位置,韩国和欧洲在各环节均面临一定风险,中国内地在各环节面临的风险均呈下降趋势,但仍较大。研究丰富了产业技术链风险的理论内涵及测度维度,基于发明专利数据的全量化测度方法,为全面开展产业技术链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研究结果对国际技术形势研判、产业链风险预测和排查、提高产业技术链韧性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技术链的一个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荐其 《科研管理》2007,28(6):85-92,107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产业的发展逐渐由国内延伸至全球,全球价值链的出现是发达国家整合全球要素的结果。然而全球价值链背后隐含的是全球技术链,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智力资源,却又控制着技术链的高端,执掌产业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壁垒。全球技术链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呈链状分布。产业升级实质上是技术升级,分析技术链的分布与技术升级路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技术链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产业技术水平,缩短产业技术差距,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在对产业技术链及知识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产业技术链进行知识网络研究的必要性;构建了新能源产业技术链的概念模型和知识网络三层框架,并分析了知识网络传递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运用仿生学中粒子群算法构建了新能源产业技术链的知识网络优化模型,并对模型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层面延展了产业技术链在特定产业领域的纵深化研究,在实践层面可指导新能源不同组织之间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以实现新能源产业领域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4.
技术链与产业选择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选择是后发国家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策略选择之一.回顾和评述了现有的产业选择理论,指出随着全球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技术因素对产业选择越来越重要.技术、技术链与产业的复杂关系,使得产业选择中无法回避技术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包含技术因素分析的产业选择系统分析框架,着重描述了产业选择中的技术链分析.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是产业系统演进的基础,产业系统的演进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必然结果。产业升级实质上是技术升级,技术升级有三种形式,一是链内升级,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由渐进性的技术创新带来产业的技术进步;二是链间升级,表现为一条技术链升级到另一条技术链,由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导致;三是链间跨越,越过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由较低的技术链向更高的技术链跃迁,跨过中间的技术链,也是由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导致。  相似文献   

6.
在对产业技术链的定义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经济下产业技术链的作用及知识创新的类型,结合低碳经济发展中低碳技术创新的现实需求,分析了进行知识创新的必要性;并从系统内部及外部角度分析低碳经济下产业技术链的知识螺旋及知识创新结构,最后给出了低碳经济下产业技术链中的知识创新路径。本文的研究将为低碳经济下产业技术的知识创新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的技术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柳琦  丁云龙 《中国科技论坛》2005,(4):122-125,40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求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问题,并且受到了不同学科的关注。在比较典型生产方式基础上,提出技术成因是产业集群的内生根源;从技术进步、产业技术链以及技术产业化三个维度,对产业集群的技术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提出:技术进步是同质企业趋于集中的诱因,产业技术链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技术产业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对半导体照明行业的技术风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半导体照明上游产业的技术风险量化模型.以蓝宝石衬底原材料为例,利用VaR方法评价半导体照明上游产业的原材料供应能力的技术风险,对半导体照明上游产业的风险规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瓮福磷化工产业集团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全球价值链和技术链下,我国资源型企业在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建立起产业链的基础上,通过在产业活动过程中使用、学习和消化引进技术,形成产业的技术链.随着产业发展对技术的进一步需求,企业掌握和模仿引进技术,创新出本土化的技术,推动产业链不断升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我国资源型产业链升级必须以产业技术链的升级和延伸为支撑,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提供了分析的依据,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不同的全球价值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有关我国产业升级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进化的视角,研究了知识网络对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的作用,在对知识网络演化各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概念模型,分析了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过程.研究发现,通过知识获取、选择、共享和融合作用,知识网络的演化不断促进着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知识网络演化和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产业链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标准信息不匹配、传递效率低下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标准链,设计了以标准链为主链、企业链为侧链的主侧链双链系统。该系统采用信誉积分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共识机制,并引入中心化监管机制的逻辑架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标准链体系可以弱化产品标准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企业间标准信息的高效传递、匹配和共享,对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提供了分析的依据,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不同的全球价值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有关我国产业升级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正在对全球的各行各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式创新”理论出发,引入国外该议题的前沿研究观点和较为成熟的案例,分析、介绍、评估区块链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颠覆式意义的影响,包括建立全新真实性验证与信任机制、重塑优质内容生产机制、构建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并最终对这一“颠覆性”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经济中的角色以及带来的问题提出反思,同时扩充“颠覆式创新”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更多延伸意义,实现理论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的概念及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存在的现状,并给出其演进中知识权利演进的数理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演化结构的影响因素、阶段特征以及不同阶段演化进程的数理模型。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新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的分析将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收录的区块链专利文献为数据源,运用专利计量法从时间、地域、专利权人多个维度进行专利数据分析,揭示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挖掘典型机构和高价值专利,利用UCINET软件分析关键技术,并对中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中美两国是领跑者;保密或安全通信装置、支付体系机构、方案或协议等技术领域已成为区块链的热点技术,底层技术逐渐受到重视;中国区块链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等发达省份,虽然在全球具有规模优势,但是专利质量相较美国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可能会面临"卡脖子"风险.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要从政府层面做好区块链产业技术的顶层设计,从产业层面加速区块链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从区域层面支持基础好的地区开展示范应用,从企业层面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核(核心企业)链(全球价值链)网(集群网络)互动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模型。基于浙江典型产业集群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1)集群外网络较集群内网络对核心企业的知识获得影响更大;(2)集群内网络较集群外网络对核心企业的知识输出影响更大;(3)核心企业的知识获得和知识输出均对产业集群升级产生正向影响,在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升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产业集群升级理论,对产业集群升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贸易协定视角探讨半导体产业升级,依据国际法治协同理论,基于1995-2019年世界银行全球199个经济体数据,运用OLS回归检验,构建涵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影响因素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可显著增加半导体产业专利申请授权量、对半导体产业出口量和比较优势度产生促进作用,半导体产业升级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跨国人才吸引、政府效率、国际税收协定和产业政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赶超战略"的机会窗口。新兴技术链是产业发展的"能力"或"内核",新兴产业链是把这种能力引入新市场并实现价值的媒介,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键。理论探索和物联网产业的实践表明:要以专利和标准战略构建自主技术链,避免产业发展陷入"技术空心化";以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自主产业链,避免技术创新进入"尘封的殿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闽台TFY-LCD产业集聚中持续创新链的培育情况进行了研究,从创新供需链、创新企业链、创新空间链、创新技术链、创新价值链五个维度分析了TFT-LCD产业持续创新链的现状;剖析了闽台TFT-LCD产业各条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升级企业联盟、实践高端价值理念等促进闽台TFT-LCD产业持续创新链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