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获得成功.但樟子松大苗在沙地特别是在城镇周缘沙地造林技术还尚属空白.本文结合伊金霍洛旗阿腾席勒镇新区绿地建设,对樟子松大苗沙地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并从苗木规格、整地、起苗、栽植直至栽后抚育管理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今后樟子松大苗在沙地中的推广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属阳性树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性,是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在流动、半流动沙地上栽植樟子松一般采用3年生以上的容器袋装苗随整地随造林,严格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栽植后及时灌水,在樟子松栽后第一年越冬期间,为保护幼树免受动物啃伤、防止生理干旱,应及时对3年生幼树进行压防寒土,对5年生营养钵大苗,在秋末和冬初要进行套篓加以保护.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为沙区造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山杏、臭椿、油松、樟子松、刺槐五种作物的生理特性作一比较研究,得出,樟子松、油松、山杏在各个方面更具有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0)
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樟子松营养钵育苗技术实施过程中自土地平整、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到苗期管理各个关键环节与注意事项,为培育健壮的樟子松苗木,构筑樟子松人工防护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喜光、耐瘠薄,耐轻盐碱、抗旱抗寒能力强,树形优美、四季常青,具有非常高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是北方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笔者根据这几年城镇绿化移植樟子松的实践经验,对樟子松夏季移植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西伯利亚赤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绿化、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我们地区栽植,就表现了较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为了加速樟子松的开发,对樟子松的育苗及造林技术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孙志军 《今日科苑》2008,(6):183-184
近十几年来,因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加强生态保护,加大了人工造林的力度,人工林营造面积不断加大。特别是东北国有林区,为保证林分健康和提高单位地力,樟子松人工纯林和混交林面积占有很大比例。樟子松是林鼠喜食的树种,近年来樟子松人工林鼠害危害日益严重,为全面掌握樟子松人工林森林鼠害发生特点,有效控制鼠害的危害,保证人工林安全。笔者经过多年观察,基本了解掌握了尚志国有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内森林鼠害发生特点,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营林、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松属植物油松、樟子松、赤松为材料,研究它们叶片的解剖结构,揭示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树种叶表皮外均有发达的角质层、气孔下陷、维管束发达,具有旱生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这几种植物抗旱性强弱排序为樟子松>油松>赤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在榆林及周边地区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作为我国北方种植重要树种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培育和种植樟子松则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为了能更好的培育和种植樟子松,作者详细的从细节方面着手从各个方面分析和研究,力图将樟子松的培育和种植更加健康科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是防风固沙和针叶用材的优良树种。针对樟子松育苗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经过林业部门职工40年的建设和保护,在我国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草原南端,出现了一个面积达120万ha的樟子松林区,其中一个12.7万ha的樟子松林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樟子松林带之一。樟子松属于原始树种,生命力顽强,耐寒、耐旱、耐瘠,冬夏常青,是目前  相似文献   

14.
简述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樟子松作为其重要的材林、防护林树种,提高其生产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得我国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还有利于我国营林行业的方法发展。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植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樟子松种植技术的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东课  叶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119-119,128
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在固定半固定沙地表现良好。在沙地生长良好。应用50cm以上容器大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3年生苗,且高生长量较大,在榆林沙区造林中是最适宜的针叶树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内蒙西部及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300-900米地区,以北多成片状纯林,以南多与落叶松、白桦混生。为了有效解决樟子松苗木因长途运输,成活率低和成本高等现象,通过对是育苗地的选择,土壤改良、调运检验、种子催芽、苗期管理、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要点来分析,探究樟子松的沙地育苗技术的主要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山杏、臭椿、油松、樟子松、刺槐五种作物的生理特性作一比较研究,得出,樟子松、油松、山杏在各个方面更具有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是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耐贫瘠土壤。但是,由于春季风大、干旱,常规用裸根苗栽植成活率较低。所以,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黑龙江地区主要优良造林及绿化树种,危害其生长发育的病虫害很多,本文主要选择对其影响较大的二种病害和二种虫害的发生特占、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便为樟子松的生产和养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关于沙地造林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最适合沙地生长的松树樟子松1.1,樟子松的生物学特征樟子松耐寒性强,休眠期能忍受-40——50℃低温,春季生长期间能忍受-6.5℃低温;树冠稀疏,针叶少且短小,具发达的角质层、气孔深陷且密度小,表皮细胞致密,束缚水含量高,保水能力强;叶绿素含量大,积累干物质多。因此,可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腾,抗干旱。在干旱沙丘上,樟子松主根一般深扎1~2m,最深可达4m,侧根亦可深入到50cm深的沙层,孤立木根系向四周伸展,直径可达13m以上。樟子松是抗旱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樟子松适应性强,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