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现象。腐败根源于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度的失衡。根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可以认为在既定社会制度下,腐败行为是腐败者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合乎经济理性的行为。所以,反腐败是长期的全面的制度安排,应该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影响腐败者的成本收益状况,最终达到低水平腐败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2.
周永红  张子刚  刘开军 《科研管理》2006,27(6):32-39,79
本文首先阐述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发生腐败的可能性,以及这类腐败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的X效率影响。其次在评述与组织腐败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按照对人类行为由表及里的认识逻辑,从主观认知和制度缺陷两个维度入手,着重讨论推动技术创新人员实施腐败行为的动力因素,包括心理契约、资源稀缺以及制度的设计和应用。最后针对技术创新人腐败行为产生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标 《科学与管理》2007,27(2):26-27
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非法谋取私利,这种行为就是腐败。腐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腐败产生的政治权力的制度性原因。从制度方面分析如何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4.
《科教文汇》2005,(11):25-25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化.腐败的形式和特点也在不断“深化”,继近年来出现的“交通厅长腐败”现象“秘书腐败”现象等之后.湖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孙载夫日前指出.当前发生的腐败案中.集体违纪、集团作案成为腐败新动向。据透露.在湖南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  相似文献   

5.
“腐败行为”是一种出于私利(个人的和小团体的)而对公共权力的不正当使用。它是世界各种政治机体中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直接威胁着各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腐败问题也日益突出。要对腐败行为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就必须首先弄清官员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腐败行为的出现与泛滥,不外乎人的原因和制度的原因两个方面。从制度的原因来看,各国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随着大量腐败案件的揭露和查处,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腐败对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不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经济很难快速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为经济发展净化环境。在这里笔者谈几点想法,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7.
武明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257-25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分析,在我国当前案件中利用职务犯罪的数量成增加势头、数额越来越大、案件的职务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取的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由于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孳生职务犯罪因素很多、很复杂、诱发腐败现象的土壤和社会条件尚未根除。在各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冲级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蜕化本质、腐化堕落,利用职务做出了危害社会及国家的行为。事实证明,根除腐败,遏制职务犯罪孳生蔓延的势头,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严厉打击,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加强教育等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8.
我国腐败的泛滥在于法治社会的缺失.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法治化运行.建立真正意义上实行的广泛的民主机制预防腐败行为,加强司法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9.
在沿海省市.官员“下海”经商目前已很普遍但是.不少官员辞官后即任职在其先前职务首辖地区或者行业范围内.并利用其过去的关系和影响力为企业争取利益.导致不公平竞争.有专家据此提出了“期权腐败’的概念,所谓“期权腐败”,指某些官员在位时已经和给予好处的企业达成默契.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权力腐败问题.解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权力腐败的基本形式--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这一实质入手,分析腐败行为的构成条件.可以通过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监控行为、严惩腐败行为等途径,加强立法执法力度,从而消除腐败的机会,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实现社会稳定、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11.
白智奇  陈艳  王晰  于洪鉴 《科研管理》2018,39(2):100-107
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基于风险因子理论,理论解释了公司业绩与国企高管隐性腐败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利用我国A股2010-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关系。研究发现:公司业绩持续向好时,在参照点效应和过度乐观的双重作用下,国企高管舞弊个别风险因子上升,进而隐性腐败倾向增大;进一步,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以及所面临的外部制度环境会对二者关系产生影响,即八项规定的颁布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冲国企高管的舞弊一般风险因子,有效抑制隐性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王豪杰 《科教文汇》2014,(2):12-12,22
高等院校是我国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也是协助我国实现经济与科技技术发展壮大的主要力量。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主要载体就是高等院校,对象是内部人才,强调利用廉政教育这一手段为高校良性发展提供保障。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腐败现象呈现出了发展蔓延的状态,对于腐败行为的遏制工作成为当务之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能够阻碍高校内部腐败行为的滋生,从而优化学生德育教学的环境,能够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主要立足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展开讨论,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探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大“王铭铭事件”爆发后,引起学术界很大震动,学者们纷纷批评学术界的不诚实行为;继续开展学术界的道德纯洁活动很有必要,我也认为剽窃行为是学术界出现腐败的表现之一,北大对“王铭铭事件”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的,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北大不愧是北大。但是“王铭铭事件”经过某些媒体炒作,被作为“学术腐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内容,一些科技界的官员纷纷发表讲话、文章,更是把反“学术腐败”、科技界腐败的矛头对准科学家;硬是把科技界反腐败的水搅浑了。 学术界有腐败,科技界有腐败,这个腐败主要还出在科技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博弈论原理,通过对高校基建腐败现象中建筑商、高校基建管理人员、政府(或学校)三者混合博弈行为的分析,认为加大核查力度、提高腐败成本、降低合谋腐败预期收益等是减少高校基建腐败概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腐败行为是当今社会肌体的一颗毒瘤,它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使正义失去应有的法码,严重威胁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探讨当前腐败行为的特点,分析腐败的发展趋势,找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相应对策,对于巩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富裕幸福,都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找准腐败滋生蔓延的基础和条件,抓住腐败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机制建设,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不端行为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不端行为的防范对促进科研诚信作用重大。文章从加强出版道德规范建设、加强审稿和出版流程管理,并针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何采取具体防范和事后处理等方面阐述了科技期刊防止学术不端和腐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将反腐倡廉建设看作是纪检监察机构与领导干部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加大对腐败行为的发现、揭露和惩处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减少信息不对称,强化腐败的"成本"意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等五个路径,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转型经济体中,企业不仅会依赖于对内的能力建设,如研发创新行为,也会寻求外部帮助,如寻租腐败活动。在此背景下,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腐败支出与其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其中的腐败活动以企业招待差旅费近似刻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寻租腐败活动显著地提高了其研发投入。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寻租腐败活动对其研发投入的积极作用。相反,研究结论正好直击我国市场制度的缺失所带来的"腐败悖论"。因此,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完善创新制度建设,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对提高我国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智  陈亮 《中国科技信息》2011,(21):97-97,104
本文探讨了在科技管理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规范办事流程和人员行为,建立针对科技管理领域的信誉评价体系和项目评审体系,从而达到监督办事人员行为,预防腐败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