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校办产业从性质上看,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股份制,企业特性区别明显;从时间上看,历史、现状、未来递次演进;从产业活动上看,教学、科研、经济、社会各项活动交互作用。这种研究对象表现出的系统整体性、结构层次性、活动多维化、交互融合性,要求在研究制订校产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大跨度分析、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海淀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产业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按土地资源利用的产业用途不同,将研究区土地资源划分为第一产业用地、第二产业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和后备产业用地四类,并从规模、空间分布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对研究区各产业用地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海淀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产业格局具有如下特征: (1)各产业用地结构构成从高到低为:第一产业用地、第三产业用地、第二产业用地、后备产业用地; (2)各产业用地在空间布局上呈较为有规律的圈层结构分布型式; (3)不同产业的用地经济效率显著不同。第一产业用地单位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第三产业其次,第二产业最高。导致本区第三产业用地经济效率低于第二产业用地的主要原因是区内第二产业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有较多的公益性第三产业用地;(4)不同产业内部各行业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目前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合肥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选择技术先进且相对成熟的产业;走市场拉动为主,技术推动为辅的路线;在吸引人才上,主要吸引企业家;在吸引资金上,要以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投资家为重点;在管理方法上,按工业发展规律来管理;走特色、集群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生物技术产业与纳米技术产业将是21世纪的主流产业。这种观点不完全准确。尽管这两种技术在21世纪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从产业的规模上看,他们都不可能赶上或超过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对社会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中,继续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识别界定标准和产业分类尚未建立的现状,参考借鉴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以及美国商务部和欧洲专利局等的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标准,基于2017—2021年期间贵州省专利基础信息,从专利文献及产业情报视角,研究识别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并研究分析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特征、发展态势、产业分布、专利分布及变化趋势,以期为贵州省识别、监测和培育发展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提供情报支撑和决策参考。研究发现,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保持了较好延续性,发明专利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而各产业发明专利密集度则有所波动,专利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满足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条件的行业减少,范围呈集中趋势;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好协同性,行业种类较国家层面更为广泛;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契合度高,但其产业总产值与专利支撑程度反差巨大,专利对产业的贡献未充分体现,应着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产业技术密集程度高、创新链条长,因而研究我国半导体产业联盟的协同积极性问题需从更为广阔的产业生态链视角展开。以产业生态链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生产方、学研方和服务方角度构建半导体产业生态链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影响产业生态链稳定发展的各项要素;同时,基于我国半导体上市企业2016-2021年我国半导体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对博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生态链的协同运作受各主体不同策略行为的共同作用,与协同收益相比,各方对成本的变化更敏感,且生产方与学研方积极合作意愿对配套服务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大;成本和收益分配机制影响主体的参与意愿,且存在最优的收益分配系数使生产方与学研方采取协同策略的意愿最强;配套服务价值的增加虽然提高了产业协同收益,但难以促进各方积极合作;提高产业创新效益并约束主体行为是促进半导体产业生态链积极合作运行的关键。因此,需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强化政府对于产业生态链的引导与支持,建立健全产业生态链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IT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智  孙忠华 《预测》2003,22(6):24-27
本文在案例分析、比较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IT产业的构成;从技术发展路径。研发投入状况及技术水平三个方面论述了上海市IT产业的技术发展特点;在技术发展的环境分析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矛盾。最后结合IT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对上海市IT产业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概念的基础上,从集群主体、方式、形成、运行等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的区别;重点研究了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相互作用的条件、机制、过程和意义,提出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四种相互作用方式,探讨了产业集群和技术集群的关联性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产业集群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并非等同关系。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区域创新系统包含产业创新系统;从内涵上讲,两者有重叠之处,但并不完全重合;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但不是核心。最后对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台湾信息化的进程,详述了几个主要产业:电脑产业、网络产业、通讯产业、IC产业的发展状况,虽然台湾信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缺点:基础研究薄弱;信息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限制了关键技术的研发;大量的海外投资,可能影响岛内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的关键是产业创新。深圳、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依据各自的区域基础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首先从战略意义上阐明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并从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目标定位及产业发展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滨海新区如何在借鉴深圳、浦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技术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柳琦  丁云龙 《中国科技论坛》2005,(4):122-125,40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求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问题,并且受到了不同学科的关注。在比较典型生产方式基础上,提出技术成因是产业集群的内生根源;从技术进步、产业技术链以及技术产业化三个维度,对产业集群的技术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提出:技术进步是同质企业趋于集中的诱因,产业技术链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技术产业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杜聪  王峤  刘修岩 《科研管理》2020,41(7):110-119
 较强的住房供给约束会带来城市房价激增,这会不会造成对创新要素的挤出,从而导致城市创新脚步放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住房供给约束推高房价,从而挤出创新活动,并导致创新产业在未达到成熟之前过早分散化的理论机制;进而基于2006年-2013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工业行业创新指数数据,采用不可开发土地比例和国际钢材价格等外生冲击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住房供给约束对城市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供给约束通过推高房价会极大的挤出城市的创新活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一挤出效应背后的机制之一可能在于,较强的住房供给约束会导致创新产业在其创新活力尚未充分发挥之前,过早的被从多元化大城市挤出到专业化中小城市,即出现了创新活动的过早分散化现象。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从推动住房供给侧改革,实施差异化住宅用地供给策略和构建城市群协调创新网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客观趋势和创新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综合考虑地区异质性,从政府支持视角构建产业智能化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地区的政府支持作用下产业智能化对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智能化对地区创新质量的影响受到了政府支持水平的异质门槛效应;较低政府支持水平下,产业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创新质量的提高;随着政府支持水平的升高并突破“临界值”,产业智能化开始显著推动创新质量的提升,即产业智能化与创新质量呈U型关系。此外,区域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政府支持处于高水平状态,产业智能化是提升创新质量的显著动力,但需要警惕政府资源分配不均,对创新投入不足的负向效应,并以此来保证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明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北京市发展基因编辑关键技术、相关产品、市场以及政策举措等要素的可实现性,研究绘制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技术路线图,为基因编辑产业未来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采取专利分析、实地调研及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产业未来发展分析框架,利用inco Pat专利数据库,通过技术专利检索明晰基因编辑技术优势与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与技术综合评价、技术主题聚类、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政策举措、产业环境、产品、研发关键技术四方面对未来10年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发展进行预测描绘,基于此绘制北京市2021—2031年基因编辑产业发展路线图。结果表明:北京市在植物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10年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将趋于成熟,且市场产业化优势明显;体外诊断试剂盒、治疗肿瘤的基因治疗药物、基因检测等3项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底层技术、基因编辑技术、递送技术3类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为此,北京应加强原创性基础研究,并尽快出台促进基因编辑产业发展相关条例,牵头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基因编辑产品和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面向自主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产业层面上的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系统化的、集成的支撑体系,该平台能够为某一产业以及相关的产业群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效、高质、公平的服务。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构建平台的重要意义。从战略的角度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总体框架以及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产业集群中具有竞争关系的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斯坦克尔博格模型,将完全理性动态博弈与系统仿真相结合,分析产业集群中竞争性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博弈时的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中竞争性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交互性及牵引性;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选择是市场规模、创新投入、创新能力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对比较优势是决定企业具体创新策略选择以及最终市场地位的关键性因素。由此提出扩大市场规模,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创新;基于产业集群培育掌握更多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强链、补链、扩链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空间格局演变上看,世界高技术产业聚集形式依次发展为最初在大学附近的聚集、以科技园特征表现的边缘城市和专业镇、由专业镇和边缘城市连绵的产业带和企业分蘖发生异地聚集等四种形式。同时,在高科技产业空间演变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出现还有赖于独立于大学和城市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经济学的观点,从情报商品化的角度对情报产业的内容和在经济活动中的规模、特点、地位进行了阐述。Machlup是研究情报产业论的先驱,他把情报产业分为五个部分,并计算出知识生产活动中所需的费用。Porat沿袭了Machlup的观点,并对情报产业的特征、规模和测定方法作了更精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孟庆涛  徐雨森  李海波 《科研管理》2020,41(10):156-163
基于科技服务组织在“科技活动”与“产业活动”中的介入程度,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了四种组织类型并总结了相对应的支撑能力组合。得出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基于科技服务组织与创新链上不同主体共生程度的差异的分类视角,把科技服务组织分为前向共生型、后向共生型、双向共生型及平台搭建型组织;二是总结了不同类型科技服务组织所需的主导和辅助支撑能力组合,其中主导支撑能力分别为“知识协同能力”、“产业共生能力”、“全面协同能力”以及“信息聚合能力”;三是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所有类型的科技服务组织都需要高度重视“国际联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