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水资源配置系统概化与配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资源提要的可视化描述方法。将复杂的水资源网络、水利工程设施、流域规划、供需水信息描述为实体提要,把配水系统的初始化方法、平衡方案和优化方法转化为算子提要,采用X Query、中间件和Web Service技术,建立一个内嵌计算流的聚合器,完成水资源的动态配置与优化,为复杂性水资源配置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完成复杂水资源系统的抽象,实现宏微观结合的水资源调配,有利于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相对丰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裴源生  赵勇  罗琳 《资源科学》2005,27(5):84-89
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主要集中于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地区,相对丰水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丰水地区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造成丰水地区水质型缺水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建立相对丰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该模型不仅进行河道外水量配置,同时还要保证航运和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首先进行研究区不同河道的水功能区划,制定水质标准,然后预测生活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进行纳污能力计算,确定河道最小需求流量,将其引入到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中,并以全国节水型试点城市--四川省绵阳市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涪江江油城区段、绵阳城区段、安昌河和芙蓉溪河段最小需求流量分别为30.5m3/s、52.5m3/s、5.10m3/s和2.34m3/s、通过加强节水、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合理配置河道内和河道外需水,2010年绵阳市缺水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但芙蓉溪河段满足不了河道最小流量需求,本文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工程措施和补水方案,保证河道内需水和良好的水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3.
南方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最佳管理措施模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影响流域水质,对营养盐氮磷流失的模型模拟与控制措施方案的科学制定是当前国内外研究重点.本文利用多年的降雨-径流、水质实测数据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进行了模拟校验,通过校验后的模型用于最佳管理措施的模拟评价.AGNPS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径流量、峰值流量、氮和磷与实测值吻合得相当好,Nash-Sutcliffe系数均在0.75以上,且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用校验后的模型模拟评价了2项现状管理措施(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和3项假设情景方案(降低30%施肥水平、坡地果园退耕还林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对于降低营养盐的流失效果显著,另外3项假设措施方案也有相当好的环境效果.通过农业措施方案的模拟及其环境效果对比,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4.
贾何佳  李谢辉  文军  陈亚玲 《资源科学》2022,44(6):1292-1304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径流变化影响着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安全。本文利用1976—2014年黄河源区径流、气象、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土地利用、土壤以及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6th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中8个模式的3个未来情景(SSP126、SSP245和SSP585)气象数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对黄河源区主要水文站的径流进行了模拟、未来预估和变化分析。研究表明:①SWAT模型对黄河源区历史径流模拟的适用性较好,径流模拟的不确定性较小,模拟值较接近于实测值。②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27个与水文有关的参数都对径流模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蒸发补偿因子、湿润条件II下SCS(Soil Conservation Sevice)径流曲线数、浅层地下水径流系数的敏感性较强,径流受陆面蒸散发、下垫面和降水影响较大。③降水是影响未来径流的主要因素。在SSP126和SSP245两种未来情景下,吉迈、玛曲和唐乃亥3个水文站在2021—2100年的两个时期(2021—2060年和2061—2100年)年均流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在SSP585情景下,2021—2060年呈增加趋势,2061—2100年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1976—2014年,未来近期(2021—2060年)唐乃亥和玛曲站年均流量在SSP58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吉迈站在SSP24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未来远期(2061—2100年)3个水文站除了吉迈站是在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外,其余均是在SSP58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SSP24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防洪蓄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供水情势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针对规划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从仅有当地供水系统供水和南水北调供水系统供水两个方面,以缺水率和缺水指数为评估指标进行研究。对南水北调供水系统,分别考虑建立当仅有三河口水库单独供水、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两种方案,当采用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时,以南水北调可调水量限制条件分情景一:可调水量10亿m3;情景二:可调水量15.5亿m3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仅有当地供水系统供水时,受水区内水资源供需紧张;当以南水北调供水系统仅考虑三河口水库供水时,受水区内缺水状况依然存在,当以可调水量10亿m3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时,年缺水指数由2020年的3.17增加到2030年的8.18,水资源供需状况依然紧张,以可调水量15.5亿m3供水时年缺水指数由2020年的0.82增加到2030年的3.31,较情景一年缺水指数已有改善。可见,以可调水量15.5亿m3供水时,2020年基本可以满足需水要求,但2030年后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必须安排新的水源以满足后期增加的水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19%。现在,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据统计,全国700多座地级以上城市中,有近400座缺水或严重缺水。更有专家指出,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  相似文献   

7.
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区,干旱缺水是红寺堡的区情,为将有限的地表水、地下水和扬黄水进行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红寺堡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优化配置方法和方案,对今后水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Max-min"算子的区间模糊多目标规划仅采用一或两个控制变量放松所有目标和模糊约束会造成某些约束过满意而某些约束不满意的情况,本文引入两相模糊规划,构建了区间-两相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并以辽宁省大连市种植结构优化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引入多个控制变量放松每个不确定目标和约束条件,且要求它们分别不小于"Max-min"算子中相应目标和约束条件的隶属度,更充分地利用了约束资源,保证了求解的有效性,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量;另外区间形式的最优解及4种不同情景的优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了决策空间,更真实地反映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配置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褚钰 《资源科学》2018,40(1):117-124
目前,中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基于集体理性假设,从水资源单一决策主体的角度出发,追求流域利益最大化,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各用水主体的协商意愿和利益诉求,容易使得用水主体对配水方案的满意程度不高,方案执行阻力较大。为此,本文定义了用水主体满意度,来衡量用水主体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水主体满意度原则,并将其数学量化为最低满意度函数和差异满意度函数,为用水主体参与水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协商渠道。最后,结合水资源分配基本原则和用水主体满意度原则,构建了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①所建模型符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原则;②各区域对于分水方案的满意度水平与自身决策权重存在正相关匹配关系;③最低满意度设置较低时,流域水资源管理者更侧重于分水活动的高效性;反之,更侧重于分水活动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面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约束,省区初始水权配置过程必须考虑水质对水量配置的叠加耦合制约,同时也要考虑用水效率对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本文以政府强互惠(GSR)理论为基础,借鉴二维初始水权配置理念,基于耦合的视角,结合区间数理论,利用强互惠者政府方在省区初始水权配置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通过"奖优罚劣"的强互惠措施设计,将水质影响叠加耦合到水量配置,构建基于GSR理论的省区初始水权量质耦合配置模型。以太湖流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获得不同约束情景和减排情形下的2020年太湖流域9种省区初始水权量质耦合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用水效率约束情景下,在受到减排情形h=1,2,3的影响时,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初始水权配置区间量随着减排责任的减少而增加,浙江省的配置区间量随着减排责任的减少而减少;②与仅考虑水量或用水效率约束的省区初始水量权的配置结果相比,将水质耦合到水量配置的影响是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初始水权配置区间量的折减,浙江省配置区间量的增加,以奖励浙江省的减排行为,同时,分情景分情形以区间数的形式给出省区初始水权量质耦合配置结果,更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硬化地表面积的增加,城市降雨径流过程已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洪涝问题突出。城市雨洪模拟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城市洪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选取北京市未来科技城为研究区,利用SWMM模型构建城市雨洪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和管网径流过程;依据不同场次雨型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对应的降雨过程,并驱动已构建的雨洪模型,评估现状地块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实现情况;据此,提出不同海绵措施的空间布局以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结果表明:城市雨洪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洪峰流量误差在8~26%之间,而峰现时间误差为-8%,-1%和0。现状地块条件未达到北京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80%);采用在道路、建筑和绿地分别增设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和下沉式绿地,并分别按20%,40%和40%的方案比例分配时研究区90%的地块均可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还增加1.79万m3可利用水量。本文既可为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评估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为城市海绵措施布局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硬化地表面积的增加,城市降雨径流过程已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洪涝问题突出。城市雨洪模拟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城市洪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选取北京市未来科技城为研究区,利用SWMM模型构建城市雨洪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和管网径流过程;依据不同场次雨型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对应的降雨过程,并驱动已构建的雨洪模型,评估现状地块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实现情况;据此,提出不同海绵措施的空间布局以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结果表明:城市雨洪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洪峰流量误差在8~26%之间,而峰现时间误差为-8%,-1%和0。现状地块条件未达到北京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80%);采用在道路、建筑和绿地分别增设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和下沉式绿地,并分别按20%,40%和40%的方案比例分配时研究区90%的地块均可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还增加1.79万m~3可利用水量。本文既可为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评估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为城市海绵措施布局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芳芳  徐宗学  左德鹏 《资源科学》2012,34(6):1079-1088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流域水资源情势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基于SWAT模型,研究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流域径流在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以及2081年-2100年)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未来两个时期内,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2081年-2100年时期的减少幅度较2046年-2065年时期大;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径流量序列的第10和90百分位值(R10和R9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CSIRO-A2和INM-B1两种组合情景下;CSIRO模式下流域径流量最大,INM模式下最小,MRI模式居中;日径流量的第90百分位值(Q90)在所有组合情景下都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未来多年平均径流深的空间分布与基准期较为一致,即上游径流深较大,下游径流深较小;在不同情景下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要低于基准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市城区雨水控制利用整体战略的目标为控制径流污染,缓解城市缺水,解决黄河调水、城郊部分河道污染以及城区洪涝灾害,改善城市水环境及生态,构建鄂尔多斯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所以整体战略应以控制径流污染为主,同时达到削减径流排放,缓解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压力,改善景观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良性水循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格序理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凤平  贾鹏  张丽娜 《资源科学》2013,35(11):2232-2238
水资源配置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多目标性的特点,对其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需要克服因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各目标权重确定的精确性欠佳问题,以及多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矛盾性问题。对此设计两个核心步骤来予以解决:①利用证据理论较强的多元信息融合能力,通过对已知信息的挖掘和融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②引入格序理论将全序决策拓展为格序决策,选取正、负加权理想解为顶元素和底元素,构造概念格,结合加权Kaufmann距离的概念,以备选方案与正、负加权理想解的综合距离为综合标准来对方案进行优选。以天津市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分析,计算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客观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黄丽丽  黄振芳 《资源科学》2016,38(11):2157-2167
针对基于“Max-min”算子的区间模糊多目标规划仅采用一或两个控制变量放松所有目标和模糊约束会造成某些约束过满意而某些约束不满意的情况,本文引入两相模糊规划,构建了区间-两相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并以辽宁省大连市种植结构优化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引入多个控制变量放松每个不确定目标和约束条件,且要求它们分别不小于“Max-min”算子中相应目标和约束条件的隶属度,更充分地利用了约束资源,保证了求解的有效性,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量;另外区间形式的最优解及4种不同情景的优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了决策空间,更真实地反映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配置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 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文章在扩展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段股权融资、控制权收益以及风险投资家监督成本、风险规避成本与战略性收益等变量,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将Tirole(2001)企业融资模型扩展为两期动态过程。基于分段融资的信息发现过程建立两阶段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分析初始阶段与中期信号显示阶段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企业的非货币收益、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度与战略性收益等因素对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结论,为有关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治理已有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台风灾害为背景,考虑化工园区在多米诺效应下的应急资源配置方案。本文在对多米诺效应发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多米诺事故发生概率,并结合历史数据得出相应的物资需求量,建立了两阶段应急资源配置规划模型,将需求量进一步处理为不确定区间,利用可调整的鲁棒思想处理模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数值实验表明,建立的模型是有效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胡雅杰  董阳  郭映  党慧慧  董军  魏国孝 《资源科学》2014,36(10):2038-2045
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体相当匮乏,准确掌握区域内径流情况对科学配置稀缺的水资源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中部马莲河上游的环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研究,并结合1980-1990年的径流实测数据校准和验证模型。分析显示:1采用30m精度的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比用90m分辨率DEM数据获得的河网更精细,而模拟误差较小;2子流域划分水平对径流模拟有一定的影响,当子流域划分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径流量趋于稳定;3通过调整模型中敏感性较高的参数率定模型,使得校准期和验证期月均径流深Re均小于10%,R2分别为0.893和0.822,Ens分别为0.89和0.82,SWAT模型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水资源配置多阶段群决策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资源系统决策特点,构建多阶段水资源配置群决策模型.在水资源配置决策方案选择时,将水资源配置模式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四种模式,并制定模式对应决策方案.分析水资源配置参与主体特殊性,通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划分确定专家群体动态权重.在群决策过程中,专家群体不断协商和信息共享,加深自身知识得出最优专家权重,并在协商过程中引入调整因子变量,通过专家评价矩阵调整因子的改变实现专家群体意见收敛.然后结合WAA (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算子和免疫遗传算法对专家决策矩阵进行拟合,得出最优配置方案,并对多阶段群决策过程进行仿真计算.最后通过漳河流域实例分析其结果的合理性,以及优化模型在综合意见收敛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