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禅石 《中国集邮》2001,20(7):41-41
集邮与邮票投资是不同的,集邮是一种爱好、一种娱乐,所花费的资金不大,集邮一船根据自己的喜好,按不同的专题进行收集、购买。  相似文献   

2.
红木 《集邮博览》2001,(8):42-42
从80年代初,特别是1985年国内兴起集邮热及集邮投资热以来,出现了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即邮票的发行量,这也足长期以来一直困惑集邮、投资和邮票发行部门的一个难题。以至于有人认为发行量多少为宜也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集邮”?“集邮”从字面上解释意即“收集邮票”,收集邮票做什么?一般是满足收藏癖好或怡情益智,培养正当的休闲娱乐,或会友共赏,发展人际关系。如同学中有人集邮,影响所及,大家跟着集,或同事朋友之间亦是如此感染,这在物质较缺乏,休闲娱乐不足的年代,确是一个非常实惠的嗜好。但集邮也是一个花费很大的娱乐,没有多一点的经济来源,也是玩不起的,因为每一个对集邮发生兴趣的邮迷,无不梦想拥有较好、较珍贵的邮票。这种欲望无时无刻不在脑中盘旋,但却不容易如愿,除非你家财万贯,可以尽情地花大钱购买珍贵邮票。否则,尽管你喜爱邮票的热情在燃烧,望着珍贵邮票却只好看着流口水,到最后总是失望地停下来或暂时离开集邮,因为实在玩不下去了。这就是“集邮”收集邮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宝木 《上海集邮》2006,(1):36-37
邮市怎样了?这是每一位集邮都想知道的消息。笔感到,集邮始终关心邮市,当前这个市场毕竟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26年,从自发形成的市场,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被承认为正规合法交易市场,邮市的壮大与发展让集邮和投资瞩目。  相似文献   

5.
云南邮友晓梅撰写的《神舟飞船:大版张比小版张少》在《中国集邮》今年第三期上刊出后,就引起了集邮爱好者的极大关注,邮人十分重视大版张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初读时。我主要对作者所分析的发行量感兴趣。作者十分谦虚,说:“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随着去年下半年邮票发行量的正式公布,大版张市价开始攀升。这一切证明了作者具有深厚的数理统计预测知识功底、丰富的投资技巧。《中国集邮》发表的这篇文章不失为一篇成功的投资指南佳作,其成功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13日,新华社沈阳分社报道了沈阳市沈河区化路小学于2004年9月正式开设财商教育课,内容包括股票、债券、古玩、邮票,保险等投资项目,教给小学生们理财,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此消息披露后,在集邮界引起强烈反响。邮票在我国是投资渠道吗?小学生从投资角度开始接触邮票,是否会对孩子们产生集邮就是炒作发财的误导?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的集邮教材都写“邮票的属性”,不外乎说:邮票的基本属性是邮资凭证,派生属性是化载体和特殊商品。在介绍邮票的化属性时,罗列它们的传播功能、艺术功能和史料功能;在论证邮票的商品属性时,主要强调它们的增值功能和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8.
集邮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业余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投机参与炒邮,大小报刊煽动炒邮,将一种纯属个人收藏爱好的净土弄得没了愉悦感和安全感。这只能让投资个人拔苗助长地来获利,杀鸡取卵似地去敛财。到头来,也只会挫伤集邮收藏的积极性,加速集邮的灭亡。  相似文献   

9.
集邮工具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工具书 顾名思义,集邮工具书是集邮作为“工具”来使用的图书。其种类虽然很多,但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邮票目录,二是集邮辞典。  相似文献   

10.
单留 《集邮博览》2001,(6):11-11
邮票有什么用?普通人可能回答:邮票可以寄信。集邮则进一步,他们说:邮票可以收藏、欣赏、研究和展览。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认为邮票可以投资,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集邮界普遍呈现老龄化趋势,集邮事业正逐步走向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上海高校集邮工作研讨会于2002年8月10日在上海集邮大楼召开,旨在交流分析上海高校当前集邮状况,以寻求普及集邮知识、培养后继人才、扩大集邮队伍的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12.
赵宁 《中国集邮》2000,(2):13-13
美国邮政的邮票部曾经赢利数十亿美元,而且不用作广告。轻轻松松就拥有了700万的集邮爱好者。60年代末期。是美国集邮的黄金时代。每四个小孩中就有一个是集邮的。浩浩荡荡的集邮大军为美国邮政带来了巨额的“新邮收入”——即集邮者只购买新邮,而不实寄,从而节省了邮政服务。但是美国的集邮大军后来却严重萎缩了。到了1993年,每75个小孩中才有一个集邮的。真正的“铁杆”邮迷只有25万,而且集邮爱好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几乎纯粹是老年人的爱好了。  相似文献   

13.
集邮对邮票的评价,是整个集邮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的确立,是建立在邮票设计和邮票印刷厂二之间的忽视和舍弃集邮、设计和印刷之间的依存关系,任何一种对某套邮票的评价都是片面性的。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来,不少人对集邮有一个误解,认为集邮可以赚钱,可以升值,可以发财致富,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集邮内涵的深远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集邮,顾名思义,主要是收集邮一票。邮票是什么?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的凭证:既然收集的对象是国家的名片,则邮票必有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其文化内涵是无与伦比的,是其他任何收藏品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5.
筱娴 《中国集邮》2001,(12):25-26
11月份,全国各地的邮政局和集邮公司正在为2002年新邮预订而鏖战,作为一年一度的集邮业务主要冲刺阶段,近期恰恰是一年之计在于“冬”的关键时刻,许多邮政企业纷纷拿出高招来吸引预订户,为2002年的集邮收入而拼搏,虽然二级市场上依然显得风平浪静,但邮人却可以从市场上不断有人在推销新邮额度的情况中,闻到预订大战的硝烟味。考虑到2002年是邮政营收至为关键的一年,因此新邮预订的完成以及纪特邮票的发行计划如何,已成为影响一年市场集邮收入的重要因素。但从  相似文献   

16.
殷新章 《中国集邮》2001,20(10):5-5
《中国集邮》杂志从1982年1月创刊到今年12月整整走过了20年历程。前3年在中国集邮总公司,后17年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领导下,在数万热心读的全力支持下,在相关领导机关的指导下,《中国集邮》通过中国邮票向国内外介绍了勤劳、勇敢、善良的我国人民、壮丽的山河、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令世人震惊的业绩。通过对我国集邮展览、集邮组织、集活动和经验的报道,向海内外宣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集邮化和我国集邮爱好的崇高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从这期开始向集邮的朋友们介绍关于集邮展览方面的有关知识和认识。集邮展览又称邮票展览,简称邮展,集邮展览是指将收藏的各种邮品公开陈列,供参观、鉴赏和评比的一项集邮活动。邮展是集邮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的集中表现,它又是集邮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国家的集邮展览无疑是这个国家集邮研究水平的标志,也应是这个国家集邮事业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赵宁 《上海集邮》2000,(3):17-17
一般来说,订阅或购买集邮刊物的读者都是比较“严肃”,或者说是比较“专业”和认真的集邮者。集邮刊物是集邮爱好者获取、交流和探讨集邮知识的园地,因此从集邮刊物发行量上也可以反射出集邮市场的一点变化。  相似文献   

19.
《林氏邮票新闻》是名的集邮周报,除了每周用60页的篇幅报道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重要集邮新闻、发表集邮评论、公布集邮信息、刊登集邮广告外,主办还出版发行了许多优秀的集邮书籍。其中,按年度发行的《林氏美国邮票年鉴》(Linn’s U.S.Stamp Yearhook)(以下简称《年鉴》)受到资深集邮的普遍好评,成为美国邮票的永久性档案和研究美国邮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20.
《上海集邮》2007,(2):2-2
2007年1月5日6点半起,《丁亥年》生肖邮票在全市98个邮政营业支局统一对外销售。全市最大的销售点由上海市集邮总公司设在上海邮政大楼中庭内。每年的生肖邮票发行都吸引过众多集邮通宵守侯,今年也不例外。4日晚6点,第一位排队购票的集邮就赶到了邮政大楼。截至邮票发售之时,大楼中庭内已经聚集了500多位集邮。对于集邮的这一情结,市邮政局准备充分,4日晚10点即开放中庭供集邮米息,并免费供应茶水早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