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竞争日渐激烈,逐渐走入白热化阶段。基层新闻单位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当今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的现状入手,结合笔者多年的地方基层新闻工作经历,分析了"善于以小见大"、"善于抢抓现场"、"善于反映民声"三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如何做好地方新闻采编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驻地新闻转化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也考验着驻站记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一名优秀的驻站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扬长避短,避免出现"灯下黑"、业务水平下降、失去相对独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朋 《新闻知识》2012,(6):104-105
目前县级新闻节目中存在着时政新闻分量过重,民生新闻深度不够,舆论监督新闻比较少,节目编排结构单一等问题。县级新闻工作者要镜头向"下",乐于在最基层挖掘新闻;要镜头向"新",善于在寻常报道中发现新闻;要镜头向"真",敢于在舆论监督上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4.
正会议,是新闻的"富矿"。尤其是基层记者,通过会议获取新闻素材,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会议新闻是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基层记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平常见到的会议新闻,存在的主要弊病是长、空、滥,以及写作的程式化、模式化,不但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议新闻的作用。基层新闻工作者如何把会议新闻写好,写出有特色的、有新意的新闻呢?笔者结合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谈谈体会和看法。会议是新闻资源库会议新闻报道作为一个地方政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手段层出不穷,对于如何做好基层新闻传播工作,如何解决新闻在基层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是广大基层群众走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赢的重大命题。而其中增强新闻传播的准确性、时效性与创新性是建设和谐家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老林”     
"老林"是个肩扛"两杠二"的中校警官,从事基层新闻工作24个春秋,还不愿丢下手中的笔,依然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老林"喜欢大伙儿这样叫他,他说这样既顺口又好记。"老林"一副憨厚朴实的面容,一双浓浓的粗眉下,锁定了他24年从事新闻工作所保留下来的特有个性——沉默寡言、善于思考、勤奋刻苦。  相似文献   

7.
基层新闻工作者常常苦于缺乏新闻素材,因而觉得难以出成果出精品,实际上,只要沉下去,善于挖掘,就地取材、立足本土也可以大有作为。这是笔者长期根植于基层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中宣部的要求,中国的媒体界掀起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高潮。伴随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媒体人到基层采访的更是多了起来。但是存在这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媒体记者到基层采访,采访的对象是谁?采访的新闻"事实"是否真的是事实?那么在基层如何辨别新闻的真伪,如何采访到记者需要下锅的米,这就成为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媒体走进乡镇,来到基层,基层各级领导干部最是欢欣鼓舞。但这也是媒体人能否真地能走到基层群众当中去的一个因素。基层领导干部讲的"新闻事实"如果为真,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30日,中宣部在北京举行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理论研讨会。会议认为,2011年8月起,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实际、内容生动鲜活、文风清新质朴的优秀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大批奔走现场一线、善于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记者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宣传报道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关注基层,聚焦一线,接地气,强底气,聚人气,深入挖掘基层一线丰富鲜活的素材,采写出新闻精品,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本文就如何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闻采写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走转改"活动启动以来,新闻战线的第四次"新春走基层"。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受众口味日益"刁钻"的形势下,如何走出新意、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成为传统主流媒体必须面对的课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媒体,在2015年春节的走基层报道中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借力新媒体平台,勇于突破、善于创新,对进一步深化"走转改"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活动的精神是新闻报道深入基层,不仅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闻战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只有敢于、乐于、善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才能赢得信任,让民生新闻真正扎下根。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鲜活创新。2014年12月初,中宣部对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努力打造"走转改"升级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项开展三年之久的"走转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根据中宣部等四部门《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意见》,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热潮,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本文作者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对如何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面对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浪潮和新常态下多元文化的汹涌,基层党报记者如何才能穿云破雾,抢抓到富有正能量的新闻,更好地担当起坚守党的新闻阵地的职责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新闻实践,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进行了反复学习,深获教益。深深体会到,每一位基层党报新闻工作者,只要能够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中普遍存在着抓不准新闻焦点、缺乏新闻敏感度,缺乏真正走基层、缺失新闻真实性,一味追求高关注、忽视百姓真需求,采编传统又守旧、缺乏创新和突破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对如何提高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深入基层,提升新闻采编敏感度;坚持"民本",坚定新闻采编价值观;寻求创新,突破新闻采编旧形式等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基层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李佳 《记者摇篮》2015,(4):11-12
在加速转型的特定社会环境中,新闻内参作为下情上达的垂直信息系统,直接向省领导反映基层真实情况,在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新闻内参是新闻报道的特殊形态,因其传播内容的隐蔽性、传播渠道的特殊性、传播效果的指向性要求新闻内参必须讲究舆论监督艺术。新闻内参首先要解决"站位、摆位、到位"的问题。首先,新闻内参采编人员要学会站位思考内参是直接向领导提供下情的新闻信息,采编人员既要善于站在决策者的高度观察问题、寻找答案,也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深度报道坚持平民化视角的必要性和如何坚持平民化视角,即要勤于采访、善于采访,深入群众和基层,搜集和掌握大量相关资料和背景,积极关注基层百姓的生产、生活,平等地和他们交流,如实报道,多替老百姓说话、思考。文章最后阐明了在民族地区从事新闻工作,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外,更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进行近一年时间,一年来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了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的我们不仅是本次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  相似文献   

20.
基层新闻单位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新闻工作方法,深耕"走转改",围绕基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全力打造基层新闻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