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新诗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阐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中国新诗影响的同时分析了徐志摩诗歌浪漫主义特色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诗歌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的诗歌有种种创新:其诗歌语言自有一种与传统诗歌语言不同的内质;其诗歌意象挣脱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并进而创造出了一种忧怨、凄美、清新的意境;其诗歌风格端妍清丽、俊逸悲怨,主观色彩浓厚而又文辞自然、真气扑人。其诗以强烈的近代性特征为“五四”浪漫主义诗风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一书以界定五四译诗的时代特质为切入点,不仅将翻译诗歌研究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和技巧层面上,还从翻译对诗歌文本的选择、传播、接受和影响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潜译诗”的概念及与其时新诗创作的互动关系。其书的特色是主题明确、立意高远、文风简洁、考据充实。此外该著作专门谈论了五四前后译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为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空间。  相似文献   

4.
新诗发生是中国诗歌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运动之间,有个诗歌现代化的重要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嬗变,不仅为五四新诗的发生和发展开拓了道路,同时自身就是一个诗歌现代化的发展时期。新诗发生的现代化趋向,大致体现在诗质的现代化、诗语的现代化和诗体的现代化。南社诗歌在整体意义和诸多层面上代表着那一年代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三十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吟咏着“月的凄清”和“梦的幻影”的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五四时期我国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接受欧美浪漫主义诗歌的情况,以及五四时期新诗接受欧美浪漫主义诗歌影响的方式,从而探索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对我国五四新学作家的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曾产生过很大影响。而作为以对的学衡派同仁,则借助于华氏诗歌的译介,凸现了中国古诗化传统的价值。研究们则从多方面探析了华氏诗学观念和诗艺特质各种报刊和诗歌选本地登载了华氏诗歌名作。新中国成立50年来华慈 华斯在中国的接受历程坎坷曲折的 人们对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消极的或反动的浪漫主义诗人到英国诗史上第一流大诗人的变化过程,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的新诗伦理以白话语言的运用为前提,集中体现在对白话新诗观念的接受和对新诗形式的认同两个方面。五四时期“文白之争”实质上是文学创作的伦理之争,预示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伦理转型。胡适对新诗理论的探讨和创作实践,形成了以白话为基础的诗歌新伦理,为五四文学的伦理转型创造了条件。胡适的新诗顺应了中国诗歌发展的需要,影响了五四新诗的创作潮流,新诗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伦理,逐步获得了文学界的伦理承认。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分析冯至在四十年代发表的以《十四行集》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旨在揭示出浪漫主义这一重要诗学要义在其诗歌中潜移默化的嬗变,并以此来说明外国诗人及其诗学理论对冯至的影响。可以这样说,1920年代兴起的中国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在1940年代并没有消失,而是隐秘地被诗人们以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手法表达出来。诗人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就是一个蕴含浪漫主义因子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在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断裂带,使中国诗歌的发展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以"五四"运动为分水岭,中国诗歌可分为古体格律诗词和现代白话自由体诗。在这断裂带之中,却有这样形式迥异的诗依傍着这个分水岭独树一帜的保持下来延续至今,成为诗歌花园中的奇葩。这朵奇葩就是形体诗。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中的蜀籍作家团队,是一支敢为天下先、冲锋陷阵的文化生力军。康白情是蜀籍作家中最早投入五四新诗运动、并进行创作的实践者。吴芳吉是五四新诗运动中的“独行侠”,其代表作《婉容词》充满爱国激情,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最强音之一。郭沫若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中国新诗的奠基者,其诗集《女神》以它全新的精神和形式使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取得了强力的突破,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总之,从白话诗的开创到中国新诗的奠基,蜀籍作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九叶诗派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以九叶诗人在上海创办的两份诗歌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将中国的白话诗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现代新诗三十年划上一个十分完满的句号,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学史地位。这一诗歌流派既反对缺乏想像伟力而以浪漫为骨髓的浪漫主义诗风,也不满缺乏观察而以现实为糖衣的现实主义诗风,着力在理论和创作上探求新诗现代化的途径,对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诗风的泛滥起到有效的反拨作用,笔者无意去挖掘九叶诗派庞大而深刻的诗论和诗歌体系,而试图从它的创作视野人手,努力摸索“九叶”诗…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浪漫才情的一位诗人。他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既与他那流丽清脆、轻灵飘渺的诗歌魅力有关 ,又与他那不同凡俗的浪漫婚恋分不开。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是诗化的人生 ,他的诗歌是他人生的诗化。要真正领略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之美 ,就必须读懂他的浪漫人生 ,了解他婚恋的追求。在“五四”一代作家中 ,乃至在中国新文学史上 ,没有谁比徐志摩在爱情至上和爱情神圣的思路上走得更远。对浪漫之爱的终其一生的追求 ,使他的个人经历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也决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同时 ,作为“五四”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独特品格 ,也…  相似文献   

14.
“五四”前后的译诗对中国早期新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新诗的语言和表达,促进了中国新诗文体的发展演变,引起了中国诗歌精神价值的新变,以民族诗歌的身份直接参与了新诗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诗在经历了浪漫主义的散漫,格律诗的僵化,象征主义的晦涩、怪异后,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融汇既往新诗优点和长处的现代主义诗歌诞生了,以戴望舒、梁宗岱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人大胆探索实践,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坛,曾经出现过两次东西方两大诗潮交汇的现象:第一次交汇是在本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疾风骤雨,西方诗歌以及诗歌理论被大批译介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诗国,给予当时的中国诗人以巨大的震撼和启迪,从而也  相似文献   

17.
作为30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段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40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因此说,现代派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和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风大异其趣,其审美特质在于它是古典意境与现代意识的统一,是中国历史沉淀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主义审美倾向的统…  相似文献   

18.
《湖中小岛茵尼斯菲里》是叶芝早期的名诗。从表面上看来,这首诗似乎继承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但是通过对诗歌的音乐性和意象的分析,笔者发现这首诗所表达的并非对浪漫主义理想的追寻,而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思和嘲讽。  相似文献   

19.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作的诗歌极具风格和辨识度。本文主要通过论述雪莱的生平,雪莱诗的艺术风格以及雪莱诗的表达力这三个方面对雪莱诗做一个赏析。通过这些方面的论述,体现了雪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贡献以及雪莱诗歌中真、善、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的诗创作突出体现了浪漫主义的三大特征:主观性、个人性和自然性。而他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是:受英国学的影响;受中国社会现实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激励;诗人个性和对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