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并不意味着编导者的不介入,因为纪录片所记录的真实已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化成影像、化成屏幕形象的真实了。如果为追求“原生态”再现而排斥编导者对生活的选择和提炼,观众看到的纪录片就无异于自娱自乐的家庭录像了。其实,真实记录不光是一个“原生态”还原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一个题材思想价值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但是强调"原生态"再现,强调真实并不意味着编导者不介入,纪录片反映的并不全是生活本身,而是经过创作者选择、整合之后的真实。这种真实以实拍画面、同期声、真实人物和场景为特点,但纪录片的创作者不是平庸的照相师,他的叙述方式、素材  相似文献   

3.
尹旭 《新闻前哨》2012,(2):99+104-99,104
纪录片是一种选择的艺术。选择体现了编导者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和运用纪实手法的技巧。纪录片遵循真实再现的创作原则,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景,因而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那些思想性强、艺术品位高的纪实作品,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这一形式进入电视后,成了电视屏幕上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的一种节目形态. 从形态上来说,纪录片具有许多新闻的特征,属新闻范畴.它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再现真人、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不断地对纪实影片吸收和借鉴而发展起来的,自1958年我国电视台建立起来,新闻纪录片的播放拉开了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序幕.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再现"媒介真实"--"真实再现"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确实具有"再现现实"的性质,但它绝不是现实的原貌,而是现实与非现实辩证的统一.电视纪录片中的现实,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器官去"观察"的现实,实际生活中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生活的体验则是一般意义上的"体验的现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电视纪实类栏目、电视纪录片某种程度上是编导的主观反映,具有主观规定性.但我们必须承认,根据一定主观意识截取的部分,仍然要受到包含这部分外界全体法则的控制.这就是电视纪实类栏目、电视纪录片中"真实再现"得以生存的原因."真实再现"并非是对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对于已经消失在镜头前的"真实"提供历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故事化的趋势和成因传统观念认为,纪录片只能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与故事性无关。我国早期的纪录片创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失"讲故事"的观念,于是,千篇一律的慢节奏、没有多少信息量的长镜头、自然主义的消极刻板的原生态记录……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纪录片越拍越乏味,越来越不受观众欢迎,纪录片成了让人视觉疲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纪录片拍摄的不断发展,"情景再现"的手法已经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广泛应用起来,以别具一格、生动形象的特色手法弥补了拍摄现场不足造成的情节"断点"或弥补了其情节单一、资料不足等缺点,活跃了原本单调、沉闷的记录空间,丰富了纪录片内容的同时还使观看者眼前一亮,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纪录片的本质是展现真实,而"情景再现"手法的滥用很容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也就是说"情景再现"的失真与纪录片的"非虚构"产生了矛盾。通过探讨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进而提出正确应用"情景再现"的方法,使其在纪录片中发挥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这篇论文通过对几个纪录片的片例分析,来论述真实再现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核心目的是探讨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否矛盾。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即什么是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真实再现为何受到青睐,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探讨,真实再现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从而解析了真实再现与真实性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弥补了影像资料的不足,强化作品的故事性和可看性,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只要不打破纪录片真实性这个底线,坚持真实再现的原则,那么真实再现将为纪录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下历史人文纪录片中越来越普遍的纪实创作手法,"真实再现"推动了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创新,让历史人物和事件更易被如今的观众所接受和感知。《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发展脉络的纪录片,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的"真实再现"表现手法让这段历史以更具视觉性、故事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1.
真实再现,是纪录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一般指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时过境迁的重要情节由他人扮演,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和强调”。真实再现是从虚构类影片中借鉴过来的一种叙事技巧.主要运用于失去现场记录机会的场景和题材,可大大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2.
陈海宁 《东南传播》2021,(3):138-139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用非虚构的影像作品展现真实力量.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生活停摆.疫情之下,作为"在场者"的纪录片,获得了格外的关注.近日,系列纪录片《艾若水在武汉》播出.该片真实记录武汉封城生活,白描武汉疫情中真实的人和事.主人公们的亲身经历反映出这个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闪光.类型纪录片为历史留存影像,展现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直击人心,激励奋进.真实的力量,这是类型纪录片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在不同社会形态、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和创作方法。姑且不论学界对纪录片本质的认识差异,事实上各种基于重现生活原生态的纪录片都具备以下特点:直接取材于现实,真实记录人和事件,编导采用跟拍采访的方式,通过蒙太奇技术制作完成。纪录片不允许虚  相似文献   

14.
江逐浪 《现代传播》2006,(1):114-116
"真实再现"是否能够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如何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的讨论的回音尚未散尽,人们又看到英国BBC在制作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上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这种创作技法是"真实再现"的延伸与递进,本文将它称作"背景重建"."背景重建"与"真实再现"一样,再一次挑战了纪录片与传统剧情片的界限.本文将主要通过典型的"背景重建"作品2003年BBC制作的<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来探讨这种创作技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真实再现”之理性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实再现"最初是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偶尔采用的一种表现方法.随着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使得"真实再现"开始在不少电视栏目中得到运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的纪实类栏目,如<科技博览>、<探索·发现>、<人与自然>、<走近科学>、<科学历程>、<见证>、<讲述>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过"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那么,"真实再现"真的是无所不能的表现手法吗?还是突破纪录片最后一道防线的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中的真实最为核心的是再现的真实。由于纪录片表现的并不仅是一个短暂的现在进行时或一个生活故事截面,而往往需要跨跃历史空间展述故事背景,因此纪录片离不开再现。那么纪录片的再现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手法和技巧如何运用得当,再现与真实的关系如何把握呢?纪实镜头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纪实热的兴起,一些纪录片作者盲目追求纪实风格,忽视结构形式,不加选择地纪录生活的自然流程,造成大量主题肤浅.结构混乱的纪录片充斥荧屏。一些纪录片作者在纪实手法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纪录片应该强调客观再现,创作者的本体意识纯属主观,无需考虑;认为重视结构营建.张扬主体意识就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再现原则。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一词最早由"纪录片教父"约翰·格里尔逊提出,他给出了纪录片第一个定义:对事实(Actuality)的创造性处理.这个定义看似合理全面,却并不具备实践意义.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小说以及各类影视作品都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处理,怎么"处理"以及"创造性"尺度的把握在这个定义里缺乏有效的可执行的标准.格里尔逊也认识到自己提出的这个定义存在不足,在后来的著述中他坦言自己之前对"纪录片"所作出的诠释是"词不达意"或者说"含混不清"的(Clumsy).但是这个定义却给纪录片创作在意识上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同时也让我们对纪录片的记录和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考量.如何"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而又不失"创造性",这就必然涉及纪录片创作中有关真实的"再现"和"表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距离产生美"这一美学命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审美论断。神奇的是,在纪录片领域,距离不但产生美,还产生真实感。在人们的日常观念中,"贴近"才是"真实"的同胞兄弟,所以讲究真实的纪录片,往往强调零距离的观照,要求题材真实、人物真实、场景真实、时空真实和体验真实。但是,当原生态的素材近距离地堆砌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迷失在真实的谎言中。现实的紊乱,时空的单一,片段的局限,事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纪录片的"真实"性进行了解读:单向度层面的纪录片"真实";多维度视野下的纪录片"真实";多重语境博弈中的纪录片"真实".并得出结论:选择真实虽要进行价值判断,但仍需根植于生活真实之中.本质真实则应当是纪录片制作者简介孜孜以求的,并与观众共同对选择真实进行读解、感悟、升华和提升,以达到共鸣的境界.它来源于生活真实,又超越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