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乙已的手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是说,写人要从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奥秘的地方使劲,而不要贪多求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独独抓住了人物的手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要写出活生生的人物来,必须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而对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动作描写,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而有效的艺术手段.高尔基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论文学技巧》《论文学》319页)我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很少对人物作概括的介绍,或直接进行议论和评价,而是通过人物动作,来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鲁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在小说中用很少的笔墨,选取典型的细节动作,就使人物性格闪露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4.
《祝福》中的语言描写兴和县第一中学杜静波,孙力畲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所以,一般地说,人们在讨论小说《祝福》的人物刻画时,把“画眼睛”当作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来讨论,这诚然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5.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色在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小说以生活故事化形态塑造人物形象,而吴敬梓则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即以性格小说型形态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反对脸谱化,人物更为真实,小说以人为中心,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载体,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变动性也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以其电报式、个性化、风格化的人物对话尽显其"冰山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来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小说的中心是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性格、命运来反映社会、反映生活。《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讲解、分析孔乙己,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8.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刻画人物心理、描绘人物性格、状摹人物神态三个方面对《儿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进行了讨论。指出运用俗语来刻画人物是小说语言上的一大特色,灵活运用俗语可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德国19世纪印象主义作家奥托·尤里乌斯·比尔鲍姆的长篇小说《褒国的美女》改编自中国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改编的小说没有采用传统小说的模式,利用情节和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了戏剧语言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塑造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原著的悲剧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达到了类型化的高峰,人物性格具有"定形"的特点。通过对人物"义"的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就会发现小说人物在"定形"的基础上还具有"变形"的特征,性格是矛盾和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刻画人物性格采用了多种手法,其中酒被作家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成为了独特的表现人物性格的要素。本文从酒显英才、酒露性格等方面来论述小说中酒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领略作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心态描写与讽刺手法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金瓶梅》在艺术上的创造及其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本文认为,《金瓶梅》的人物塑造已基本摆脱了以前小说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创造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使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金瓶梅》不仅描绘出人物细致的心理活动,还揭示出人物心理深层的潜意识,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态反映,如嫉妒、迁怒、焦虑等,进而写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心史。出于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不满,《金瓶梅》形成自己特有的讽刺风格。讽刺手法的多样与讽刺内容的广泛,使《金瓶梅》成为中国长篇讽刺小说的嚆矢,给后来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小说单元教学里,怎样完成单元的"教"与"学"的任务,使学生理解、掌握小说的有关知识,分析小说的主要思想、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写作特色呢?我认为,对初学小说的初中生来讲,比较法是一种好方法. 一、情节比较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以《孔乙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我的叔叔于勒》《坚强的战士》《范进中举》为例,这些小说的故事情节如下:《孔乙己》先简介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然后介绍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相似文献   

16.
哈代小说人物性格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在其“人物与环境”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颇具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刻画了笔下人物丰富多彩、复杂深刻的性格特征。在哈代小说人物性格的研究方面,过去较多地是停留在对单部作品,单个人物的描述或评论上,且有不少机械片面的观点,本文则尝试着运用现代系统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借助于系统论的理论框架,对哈代五部代表性小说——《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中的主要人物性格进行全面、综合的系统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哈代小说人物性格中所孕育、包含着的总体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被人们定义为爱情和复仇小说,但在这简单的爱与复仇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人物悲剧原因。这场爱不仅是人物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作者在全书巧妙运用象征艺术来揭示人物性格。它承载了人物命运和小说主题的众多内容。  相似文献   

18.
《源氏物语》,描写了日本平安朝荒诞的宫廷生活,塑造了宫中贵族妇女的群像,是一部日本平安朝妇女血泪交织的生活史。其主要艺术风格是,通过自然景物描写,展示人物心征;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刻划人物性格,被称为"心理小说"。其艺术成就,如同我国的《红楼梦》一样,堪称"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9.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代表作,它真实又生动地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如何在挥金如土的生活中逐渐丧失精神和道德。这部小说对时代真实的写照不仅反映在其细腻的文本构造上,在其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上更加体现了"爵士时代"不同阶层人的生活现状和生活态度。而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和烘托情节背景中,小说文本中色彩的描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将从色彩描写这一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李淑华 《教学随笔》2014,(10):20218+218
小说的情节由围绕人物性格以及人物相互关系而展开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组成,它是小说塑造人物、揭示主旨必不可少的要素,不论是强化情节的小说还是淡化情节的小说都离不开情节。本文对《荷花淀》情节构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