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卫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如何以科学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是所有省级卫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湖南卫视无论节目数量还是节目质量,在各省级卫视中都较为突出。本文将以湖南卫视为例,研究省级卫视的运营管理现状,为省级卫视的改革创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体竞争的白热化,媒体节目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省级卫视的差异化是卫视品牌发展的需要,实行省级卫视的差异化策略是大势所趋。本文以省级卫视为分析对象,探讨了省级卫视差异化策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使各个省级卫视频道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从客观上也为全国省级卫视还原媒体本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笔者认为,省级卫视频道要善于抓住这次国家管理部门宏观调控的机遇,遵循媒体发展的自身规律,并勇于创新出新,既要注重内容产品的生产,也要把频道本身作为一家品牌企业来经营,既要注重内容生产,也要注重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4.
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原有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本文试图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探讨2005年在多元的中国电视竞争格局中各级电视媒体之间的博弈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供电视媒体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电视媒体的不断增多,节目更是逐渐趋于同化,受众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变得空前巨大,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国内媒体,也来自看好中国媒体市场的国外媒体.在这种压力下,中国电视媒体发现,单单依靠节目的新颖来吸引观众是远远不够的.东方卫视在全面分析媒体市场后凭借其精准的品牌定位和全方位的品牌塑造,打造出了省级卫星频道中极具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上星卫视,是我国电视媒体品牌塑造成功的典型案例.本文以东方卫视为例,通过分析其品牌塑造的成功过程,挖掘出其成功占领媒体市场的原因,为我国众多媒体的品牌发展做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未 《视听纵横》2007,(1):51-52
近年来,央视、省级卫视及地面频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湖南卫视一骑绝尘,安徽卫视剧行天下,我们浙江卫视也不甘寂寞,凭借"七剑出江南"的豪情成功地搅动了电视市场,但搅动市场之后如何真正夯实基础、稳定市场,如何真正成为电视媒体竞争中具有话语权的强势的领跑者?这是摆在每一个浙江卫视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7.
节目质量是电视机构的生命,节目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是全面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电视节目品质管理水平、提高节目竞争力和推进栏目品牌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对处于中央台、省级卫视和省级地面频道多重包同的市级电视台来说,拥有本地化的品牌节目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实际上,作为电视媒体运营基本单位的各类知名栏目,对频道的整体运行产生直接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桐春  尉虹 《视听界》2011,(5):33-34
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核心产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省级卫视间的竞争已经到了零和博弈的程度,一档具有标识意义、超高人气的品牌节目,更是该媒体整体实力的体现,对于整体收视的拉升、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了众多强势电视媒体竞争中一招制胜的法宝。但好的节目模式可遇不可求,“三年不开张,开  相似文献   

9.
王欢 《东南传播》2010,(11):124-126
省级卫视,作为中国电视产业链条上的关节点,近年来迫于内外环境的压力和挑战,逐渐从区域性媒体向全国卫视转变,纷纷进入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期。本文在分析省级卫视品牌化发展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卫视品牌建构战略的具体分析,以期为我国省级卫视的发展开拓新的视野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燕萍 《视听界》2013,(4):49-51
2013年省级卫视最大的看点无疑是大型季播项目的比拼。本年度,已知的大型季播项目至少27档以上。省级卫视大型季播项目回潮,既受到政策、媒体环境的助推,也是省级卫视自身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一、大型季播项目是省级卫视适应媒介环境变革的抓手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省级卫视要继续保持强势地位,必须尽快适应媒体环境的变革。首先,充分放大电视媒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品牌塑造和建设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极为重要,尤其在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中,品牌形象对于推动省级卫视的发展作用巨大。浙江卫视自2008年打造"中国蓝"品牌以来,致力于节目改版与创新,频道整体步入良好的发展状态,跻身省级卫视第一梯队。近年来,浙江卫视紧跟时代步伐,以"青春+""互联网+""文化+"等为发展方向,自我变革、锐意创新,品牌融入新元素、新基因,树立辨识度较强的品牌标杆,展现"中国蓝"的引导力和发展活力,开拓了一条内外兼修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省级卫视已经成为中国电视传播市场上最活跃、也最具有创新精神和成长性的媒体类型。河北电视台尤其是河北卫视作为身处京津冀地区的主流强势媒体,是2012年省级卫视中较晚召开广告推介会的上星频道,大家对河北卫视期待已久。  相似文献   

13.
省级卫视竞争应该说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电视媒体竞争,只有中国有如此多的省级电视上星播出,这些卫星电视既承载宣传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又是本省电视走出地域,参与全国市场竞争的主体。鉴于其重要地位,各省均不敢小视上星频道的作用和影响力,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原来只把上星频道作为一个展示窗,近年也纷纷加入省级卫视覆盖大战、收视大战、广告大战之中。经过十年以上(大部分省级卫视是1997年前后上星播出的)的持续角逐,进入一个新的十年之际,省级卫视间竞争呈现怎样的态势?今后的发展走向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4.
赵娜 《新闻爱好者》2011,(3):106-107
电视深度报道是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当中的重要类型,然而当前此类节目却陷入了整体困境。本文从对东方卫视《深度105》节目的个案研究出发,思考当前省级卫视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桑丹 《传媒》2001,(11):22-23
随着各地有线电视网的铺设,各家省级卫视上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一时间老百姓的摇控器忙了起来,还真有点无从选择。可时间不长,到底哪家卫视办得好,老百姓心中有了数。于是,有了众多媒体炒作的“电视湘军”。的确,湖南卫视能够异军突起实属不易,但也绝非偶然。以《快乐大本营》等一批娱乐性节目赢得高收视率,然后改革传统播报新闻的方式,《晚间  相似文献   

16.
王永连 《视听界》2007,(6):25-30
近年来,电视传媒间的竞争目趋激烈,特别是一批背靠集团雄厚实力和区位经济优势的省级电视媒体,纷纷把上星频道作为跨地域发展、实现全国扩张的突破口和集团对外的“名片”,进行大力度的机制体制改革,整合集团资源,全国卫视版图在不断被重新改写。在这一背景下,各家卫视纷纷通过节目改版来提升频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公众对疫情资讯高度关注,主流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迎来了高光时刻:电视收视增长近70%,大众收看电视意愿大幅提升;近八成用户表示会主动关注传统媒体在网络端发布的信息;15~34岁年轻观众的电视收视率增幅高达118.7%。作为地域性传播机构,省级卫视必须冷静思考流量背后真实传递的信息,通过搭建节目生产架构,实现新媒体产品生产和传播链条,通过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服务,打造媒体融合的"大圈子",占领新的舆论场。将从疫情期间获取的高流量转化成新的用户基础,从而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突围而出。  相似文献   

18.
钱睿 《视听界》2009,(1):36-39
与其他层级的电视台相比,省级卫视的创新能力、质量控制及品牌经营等均处于较优的位置。因此,省级卫视的创新状况对于国内电视业界,或许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本文从省级卫视竞争取胜的角度,探讨了电视媒体的创新问题。在后频道时代,省级卫视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系统化的创新,而系统创新中一个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环节则是“容忍失败”。在对这些问题分析之后,文章指出,一个完善的创新产业链条必然是包含了节目生产、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各环节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9.
江西卫视品牌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今的省级卫视已处于"下压"(中央电视台)和"上挤"(城市电视台)所形成的夹缝地带,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省级卫视因经济的滞后,还面临着发达地区同级电视台的挑战。而一个地处革命老区,经济并不发达地区的省级电视媒体——江西卫视却能突出重围,迅速成长为一个极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强势品牌频道,其中的经验值得业界思索。本文试以江西卫视为个案,探讨其品牌突围之路,希冀对其他省级卫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王永连 《视听界》2013,(1):37-40
经过近十年不断升级的激烈竞争,省级卫视已经进入常态化的高位竞争阶段,电视剧作为最市场化的节目样态,以其播出量最大、市场份额最高、广告创收最多的高性价比,成为各家卫视激烈争夺的媒体资源,也是绝大多数卫视提升收视、稳定全天份额的最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全媒体整合营销巳成为省级卫视大剧营销的新潮流和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