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发展近代化为主线,叙述了历次列强侵华战争,由于作者自幼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以及后来到美国留学的经历,他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靠发展近代化。蔑视人民群众是其思想的局限性,但是作者的爱国热情却是不容掩盖的。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受到美国新史学运动的影响,被认为是对新史学思想的最强有力的运用,该书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它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先生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南京政冶学院历史系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争鸣录》(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人们展现了建国以来近代史研究的历程。《争鸣录》分为《历史事件篇》和《历史人物篇》。“事件篇”包括总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中法、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统治时期等九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列出争论的问题。“人物篇”收录了有关103位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意见和对每一历史人物的争论问题。该书无疑对史学工作者了解近代史研究现状很有参考价值。《争鸣录》一个突出的优点是收集建国以来近代史研究的主要论点,相当完整,能反映近代史研究的全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查阅了建国以来国内(包括港、台)不同学术砚点的论文二千余篇,论著150余种。作者的努力是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中看到的。书中辑录的观点,有一小部分虽然是原作者己经  相似文献   

3.
梁景和先生新著《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一书,史料丰富,结构严谨,叙述清晰,第一次廓清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论辩的体系与脉络。书中的整体分析与个案点评以及研究思路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与创新性,也显示出作者治史的公正立场、敏锐眼光与卓越见识。虽在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现代化”论等问题上似着力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继续探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及其论辩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同现实息息相关,受到各派政治力量的密切关注。蒋廷黻正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历史学家,本文简要分析他对中国近代外交史开拓性的贡献和所著《中国近代史》一书基本内容、特点和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一书于2011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推陈出新、内容翔实、辨伪求真、旁征博引、津逮后学等特点,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然而瑕不掩瑜,总体来看,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的上乘佳作。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的民族思想,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从书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教育等活动的指导原则。因此,研究左宗棠的事功,有必要从中国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高度,运用宏观的综合考察方法,来剖析左宗棠的民族思想,以探求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作用和借鉴意  相似文献   

7.
《大公报》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近年来,以《大公报》为研究对象的资料选编、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任桐著《徘徊于民本与民主之间》一书,在内容和结构上,新意迭出,卓见纷呈。该书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1927年到1937年《大公报》诸多政治改良思潮,对《大公报》的政治言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说,它的问世,推动了《大公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宗绪教授主编的《世界近代史》一书,不仅构建了世界近代史新体系,而且对世界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文章对该书的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看到蒋廷黻这个名字是在做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时候,那时我并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只是经常看到引自他的《中国近代史》的观点很有新意,于是就对他和他的《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兴趣。《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也是中华民族处于抗战危急关头的年代,全书从近代化的视角解读了我国近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认为中国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的兴亡。其独到见解,读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摘取书中与我们现行高中教材中不同的观点与诸位共享。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将驻日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笔而书成<日本国志>,借以抒发他的改革理念.从黄遵宪写作<日本国志>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可以揭示出该书及作者真实的明治维新观.  相似文献   

11.
一、由戴逸、林言椒主编的《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一卷,最近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几十位研究近代史的学者,分别模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八十七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材料较充实,文字新颖流畅,评价也较稳妥,全书约四十二万字,是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较好参考书。二、辽宁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杨树森同志编写的《辽史简编》一书,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王川教授所著《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一书作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中国近代史的资助项目,2006年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新成果之一。昌都地区是传统意义上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藏区社会发展及文化上的一个很有特点的区域。但是,目前对昌都地区历史和社会做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还寥寥可数,至于系统的近代史专题研究论著更是难以见到,《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一书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作者曾多次到包括昌都地区在内的广大中国藏区进行实地考察,查…  相似文献   

13.
张海鹏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各种研究论著,虽不乏具体而微的史实考辨,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宏观思考与评论。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旨趣正在于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既有传统士人的入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是其基本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郭庠林、张立英所的《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一书,便是一部颇有创新意识的、研究中国近代市场经济史的作。该书较为系统、完整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并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此书,有利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读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5.
魏野畴的《中国近世史》于20世纪20年代初脱稿,1930年出版,该书导言部分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唯物史观,是中国第一部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著,它奠定了魏野畴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谢彬的《云南游记》是研究民国时期云南以及周边地区的情况的宝贵史料。本文对作者的生平作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山川物产和交通等方面对该书的内容作了介绍。书中所载多为作者所亲历,因此,对研究民国时期的云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作者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治学态度的认真,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书中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鄙视,同时,由于该书是以游记的形式进行记载,因此,有些内容散见于书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历史研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注重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他倡导用新的、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对其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进行总结,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会起到指导、借鉴和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近代通史方面的著作颇多,令人遗憾的是,部分著述总给读者留下似曾相识的印象。近读李正中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简明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却给人以简洁、清新之感,该书以其鲜明的特色,奉献出一部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优秀教材。该书共分9章,按历史发展顺序阐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吏;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争取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7,(7):81-87
新中国成立后,邵循正从注重历史考证转向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观的转变,使得邵循正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新的认识。他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尝试运用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解释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讨论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配合了十七年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讨论。同时,他在农民战争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上也极有见地。邵循正史学研究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生代"史家群体研究转向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与《简明中国近代史》配套的《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编是陕西教育学院的张思恩;我院历史科中年讲师强志华为副主编之一。《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计20万字,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和中国革命的新曙光九个部分。各部分又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